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延禧攻略》中袁春望是谁儿子?不姓爱新觉罗,先帝大臣透露细节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前两年很火的《延禧攻略》可谓是火极一时,因男性对宫斗剧普遍不感兴趣,因此即便好评如潮,小编当时也没去看。最近因剧慌看了一下,顿时觉得这部电视剧还真的有点意思。尤其看到结局太后不让杀掉那个让人生厌的袁春望,小编不禁好奇:那个袁春望到底是谁的孩子?

    看到网上一些言论,说袁春望是雍正的私生子,不过在看完全剧之后,小编却有了一个新的看法:这个让人生厌的袁春望其实不是雍正的私生子,不姓爱新觉罗,但是他却应该是太后的私生子。这一点,剧中先帝的一个大臣就透露了一个细节:钱氏是被赐死的。

    围绕这个细节,我们来看看弘历和太后母子失和剧情的经过吧。

    母子失和

    因为一封告密信,弘历认为太后不是自己的生身母亲,因此对太后表示怀疑。眼见弘历怀疑,太后便承认了不是弘历的生身母亲,并告诉弘历的母亲是钱氏。因钱氏病故,因此便将弘历交给当时还是熹妃的太后来养育。

    对于这个说法,弘历自然是不肯轻易相信的,便因此和太后闹别扭。而魏璎珞知道后,便通过庆贵人来告诉弘历《阅微草堂》的鬼怪故事。

    庆贵人所说的这个故事,其实对当时的情况有非常大的参考意义的。按照庆贵人所说的,故事中有一个媳妇为了养活自己的公婆,公然出去卖笑。而在丈夫归来时,她给丈夫娶了一房妻子,自己却死了。公婆感念她的恩德,痛哭失去了这么个媳妇。

    按照太后当时所说的,当时因为有贼匪追赶,钱氏为了引开贼匪,便穿了雍正的衣服公然跑掉。然而,以她一个女人家,她又如何能逃过贼匪的手呢?对于怎么逃脱的过程,太后却是闭口不提,只是说被农家收养了。

    先帝大臣告诉细节后弘历后悔

    太后通过庆贵人的口告诉弘历,那个钱氏被救回来后病死了,并让弘历去问了先帝的一个大臣。然而那个大臣却告诉弘历,钱氏并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先帝赐死。由此,弘历顿时追悔莫及,便马上去追赶太后,希望能挽回母子情意。

    在弘历赶上了太后的马车后,庆贵人却代太后告诉了弘历钱氏赐死的经过,说是钱氏慷慨赴死。不过按照剧中透露的一个细节,当时普遍有个疑点:太后钮祜禄氏虽说是个大姓,却是钮祜禄氏旁支。当时雍正爷的妃子很多,即便是收养孩子也轮不到她的。

    但不管怎么说,在太后去往圆明园之后,弘历总算是解开了这个心结了。至于后面的,他也没去做追究。

    太后阻挡弘历杀死袁春望

    这一点其实就很有意思了,在太后表示袁春望并不是爱新觉罗的后代后,弘历便马上要杀死袁春望。然而在这个时候,太后却马上挺身阻拦,让弘历无论如何都不能杀死袁春望。

    事实上,看到这的时候,很多人就感到非常好奇了:既然袁春望不是先帝的孩子,那么太后又为什么不让杀死袁春望呢?事实上,看到这之后,小编结合了之前的剧情,然后就觉得太后没有说假话:袁春望不是先帝的孩子,而是她和贼匪的孩子。介于这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太后自然是不会轻易说出来败坏自己的名声的。

    如此一来,结合上面三个部分,再加上庆贵人所说的那个故事,小编觉得可以得出这么一个故事情况:当年先帝在受贼匪追杀的时候,太后穿上了先帝的蟒袍,引开了贼匪。不过,以太后一个女流之辈,她自然是逃不过贼匪的追赶的。在被贼匪抓住之后,她也只能如故事中的那个媳妇一样,倚楼卖笑以求活命。

    不过如此一来,太后便因受辱,而生下了贼匪的孩子,也就是后来的袁春望。而在生了孩子之后,她想要逃开贼匪的手,自然就容易多了,便有了后来被农家女收养的事情。

    后来,太后将孩子留在了农家女那抚养,而她自己则回到了宫中。当时的雍正爷一方面感念钱氏帮他逃离了贼匪的追捕,一方面又觉得钱氏被贼匪掳走那么长时间有损皇家颜面。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雍正爷对外公布赐死钱氏,由雍正爷自拟的钮祜禄氏,也就是钱氏自己去送行。如此一来,钱氏名义上是被赐死了,但实际上却是以钮祜禄氏的身份活了过来。不过,对于这些弘历的乳母不明就里,自然以为是太后居心叵测杀母夺子。而太后自己,则对过往被贼匪侮辱生子的事情更是绝口不提。即便是魏璎珞,也都不知道太后的这段过往,一直都不知道太后为何不杀袁春望。

    好了,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延禧攻略》中袁春望身份的一段分析,不知道是否恰当呢?欢迎各位留言下方,我们一起讨论吧。

    单字解释: 延 禧 攻 略 中 袁 春 望 是 谁 儿 子 ? 不 姓 爱 新 觉 罗 先 帝 大 臣 透 露 细 节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