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刘邦称帝后,每天都给父亲喂一样“美食”,不久其父连连告饶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提起刘邦世人对他的第一反应皆是不学无术的混混皇帝,从街头市井走到皇宫大殿,要说刘邦一点能力没有是不可能的,但再有能力的人缺少不了手下将士的辅佐。

    刘邦混迹于市井能够知人善用、为人仗义,言而有信、有福同享、有气魄等等。

    在他称帝之后,对于和自己一起打江山的兄弟毫不吝啬,一点也不亏待,大封诸侯王有140多个,真真切切地做到了有福同享。

    但是刘邦在称帝后,他几乎把自己家的亲戚全部封了个遍,却唯独没有封自己的亲侄子,而且每天喂自己的父亲吃一种“美食”,这使得父亲在不久后便连忙向其告饶。

    这不禁让人感到十分困惑不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要从刘邦小时候说起。

    不务正业惹人嫌

    刘邦小时候其实是一个非常顽劣的孩童,也没有表现出什么大的志向,更没有什么军事领导才能,好吃懒做,喝酒赌钱等等这些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家里农忙时,刘邦不仅不帮助家里干农活,还跑到街上四处游荡,结交朋友,甚至还经常带着他的那些朋友回家里吃饭。

    刘邦在上学的时候也不好好学习,每天都逃课,整天不务正业,教书的先生为了逮到他,也经常跑到他的家中去找他,因此他的父亲刘太公可没少教训他。

    由于刘邦在家排行老三,比较小,他的母亲确实十分宠溺偏袒他,犯了什么错,母亲从来不责备他,为此他的父亲常常感到十分的苦恼,害怕刘邦以后不学好,成为一个混混。

    对于刘邦的种种行为,刘太公是非常的不满意的,并且感到忧心,于是就经常拿他和他的哥哥们进行对比,并且还经常当着外人的面说刘邦,说他没有什么出息,也没有会赚钱的脑子,一身的坏毛病也改不了,长大之后肯定也成不了什么大事。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刘邦听了父亲的话之后,心里很是不服气,觉得父亲太瞧不起他了,就这样,他就默默地把父亲的话记在了心里,当时并没有反驳什么,可能是想着非要做出一番成绩给父亲看看吧,等到自己有所成之后,看父亲还怎么说。

    小肚鸡肠爱记仇

    后来刘邦建立汉朝,登基称帝之后,在庆功宴上,他便当着很多人的面,问父亲刘太公,自己的能力怎么样,能比的上自己的两个哥哥吗,这可让父亲刘太公一时哑口无言。

    很显然,刘邦这么问,是因为当初父亲说他的那番话,他这是对父亲当初那番话的回击,站在一旁的父亲刘太公只能瞪大双眼,默不作声,而群臣却不知道刘邦问这话的原由,便纷纷在一边拍起了马屁。

    由此看来,刘邦还是挺爱记仇的,不过也许就是因为父亲那时候恨铁不成钢的话语激起了刘邦的斗志。

    刘邦小时候还发生过一件事情,让他始终铭记于心的。那就是有一次他的父亲刘太公在家里偷偷煮饺子,没有想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自己在厨房悄悄地吃完了,一口也没有给他们三个兄弟留,而正巧这一幕被刚回到家的刘邦看到了,从此也是将这件事情记在了心里。

    因为那个时候对他的家庭来说能吃上饺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他的父亲却自己偷吃饺子,完全不想着家人,一点也不给他们留,要不是刘邦碰巧看到,他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竟然这么自私的偷吃饺子。

    刘邦称帝之后,这件事更是在他的心中发了芽,他总想做点什么事情去“报复”一下父亲当年的这个行为。于是,他便每天给父亲吃这一种“美食”,下令让厨房每天每顿都只给自己的父亲吃饺子,不准吃其他的任何东西。

    刚开始还好,可是哪有正常人能够一日三餐每日每顿都吃一种饭的,终于他的父亲刘太公很快就受不了了,赶紧来到刘邦面前告饶,还专门为自己当年的行为道歉,刘邦这种幼稚的行为,其实也是小时候缺乏爱和安全感的体现。

    除了这件事,还有一件事情也让刘邦耿耿于怀,也是他爱记仇的一个表现。小时候的刘邦父亲嫌弃他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有时候会不给他做饭吃。

    无奈之下,刘邦只能去哥哥家蹭饭,他的哥哥对于弟弟的行为并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妥,每次他去还给他准备了很多的好吃的,对刘邦十分照顾,哥哥刘伯从来也没有说过什么,但是他的嫂嫂却不乐意了,因为刘邦不仅自己去吃饭,还经常带着自己的朋友去混吃混喝。

    后来,他的哥哥刘伯去世了,只剩下嫂嫂带着孩子生活,刘邦还是毫不避嫌,带着朋友去嫂嫂家吃饭。嫂嫂家的生活本来就很艰难,这让刘邦的嫂嫂非常苦恼。有一次,她远远地看到刘邦又带着他的朋友来了,便跑去厨房使劲用勺子刮锅底,刘邦听到这个声音,以为嫂嫂已经吃过饭了,便让朋友先回去了。

    等到他走到窗前看到桌子上放着刚刚盛好的饭,从此就再也没有去嫂嫂家蹭饭了,因为他觉得嫂嫂的行为让自己在朋友中很没面子。

    后来刘邦称帝之后,他给身边的人都进行了封侯奖赏,但是却给侄子刘信封的是“羹颉侯”,“羮咭”的意思就是用勺子刮锅底,同时也是在用这个称号回敬嫂嫂当年的行为。

    尊称父亲太上皇

    刘邦这人虽然气度狭小,恨自己的父亲当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但是毕竟血浓于水,父亲把自己从小养到大已是十分不容易,刘邦也知道自己当年有多扶不上台面。

    自己现在已经是一国之君,应该宽宏大量,对父亲也好对嫂子也好也就小惩大戒一下就行了。

    身为皇帝应该是天下人的表率,当时刚刚见过礼崩乐坏,皇帝更应该做好示范作用,所以刘邦表面功夫做得十分到家,对父亲毕恭毕敬俨然一幅父慈子孝的模样。

    但是毕竟是一国之君,还要行跪拜之礼,刘太公一时有些受不住,于是刘邦身边的礼官建议分封刘太公为太上皇,这样于情于理都可以跪拜。

    刘太公就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没有当过皇帝的太上皇,也可谓是一个政治工具,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表现。

    结语

    刘邦虽然对父亲刘太公和侄子刘信有些许“报复”的行为,但始终没有做出太过分的举动,只是对当初他们的行为进行了小小的警示,事后仍然给了他们优待和封赏。

    人无完人,在自己最亲近的人面前谁还没点小性子了,我们不能因为这一小小的插曲就磨灭了汉高祖刘邦身上的其他重要品质,更不能磨灭他所做出的成绩。

    单字解释: 刘 邦 称 帝 后 每 天 都 给 父 亲 喂 一 样 美 食 不 久 其 父 连 连 告 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