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宰相想让舅舅升官,舅舅却再三推辞,四个字道出了原因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枫叶吹兮,微风萧瑟,大家好,我是枫叶吹兮。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不久前的《人民的名义》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不仅当今是这样,古代更是少不了,但是在晚唐却出现了个例。

    晚唐的宰相毕諴原本家境贫寒,到了咸通初年(860年),已经做到宰相的位置了,觉得自己不应该有穷亲戚。而此时他的舅舅还是太湖县伍伯,因此毕宰相想提拔自己的舅舅,以便和自己的地位相匹配。他多次派人委婉的提醒舅舅辞去差事、自己为他授官,谁知他的舅舅一次都没听进去。

    毕宰相为此特别任命候选官员杨载为太湖县令,嘱咐其到任后一定要劝说自己的舅舅,并将舅舅送到京城来。上级交代此事,有事关上级的舅舅,自然非同小可。杨载一到任就找到宰相的舅舅,详细转达了毕諴的意思。然而这位舅舅直接不领情,一上来就拒绝了。这可怎么办?杨载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三番五次好言相劝。最终,舅舅看这位杨县令是不达目的不罢休,道出了不愿意让外甥给自己升官的秘密:“挺知足的。”看杨县令大惑不解,他继续解释道:“我现在每年秋夏都有朝廷给的六万钱的事例钱,一辈子过得很优厚了,我不明白自己还要升什么官?”

    古代因为挣钱的渠道较少,所以有种不好的倾向“千里做官只为财”。毕諴的舅舅确认为:当了大官虽然可以有更多的收入,但是随之而来樛氏繁杂的事物,万一沾上贪赃枉法的事迟早胡东窗事发,哪有在太湖县衙门当伍伯坦荡呢?总之就是你只看到升官的好,我担心它给我的祸。

    尽管这位舅舅没有太大的为官志向,但和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相比,他起码不会谋求巨额的贪腐。唐朝灭亡是公元907年,毕諴舅舅说出“挺知足的”这句话的时候,距离唐朝的灭亡只剩下四十多年的时间了。

    单字解释: 宰 相 想 让 舅 舅 升 官 舅 舅 却 再 三 推 辞 四 个 字 道 出 了 原 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