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古代银票就是一张纸,为何没有人造假?你看看上面的字,咋造?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古代银票就是一张纸,为何没有人造假?你看看上面的字,咋造?

    中国最早的纸币(又称宝钞、银票)是四川的“交子”,它诞生于北宋时期,自此以后伪造假钞的活动就随之出现。面对嚣张的伪造纸币的犯罪活动,历代采取了形式多样的防伪措施。

    从银票纸质、复杂图案、多色套印、内密和押卬等方面较好地解决了防伪问题。同时,各朝代官方和民间设立了专业机构,配备了专业人才。专职性地进行人工认证真伪。

    同时又通过立法,对伪造假币处以极刑,使得在没有高科技手段的古代社会里,为银票得以顺利流通,起到正常的货币功能。

    当今去鉴赏古代纸币,对先人在防伪与工艺上的智慧,我们不得不叹服。

    纸钞用材的精选

    宋代时,负责制钞的官员发现,川纸光亮洁白、经久耐用且工艺复杂,一般难以伪造,于是“楮皮”川纸就成了印钞的专用纸,并由官方审批禁止民间私自采购。

    明代洪武年间发行的“大明宝钞”则是使用的桑皮纸,至今不脆不黄,仍保持了软绵绵的纸质性。

    该钞虽然陈旧,年代风化痕迹也非常明显,但纸张无裂缝无老化迹,左上下角虽有卷曲,却未摺断,从而证明当时官员把“楮皮”川纸作为印钞专用纸,是一种经得历史检验的科学论断。

    经常更换钞版

    古代伪钞制作猖狂,户部只得以更换钞版。如明代纸钞最开始是用木版印制的,后来换成了铜版。印钞的印版规定使用期为一年,到期就更换新版,并销毁旧版,这样一来的频繁度,使造假者感到措手不及。

    文字防伪

    而另一个常规招数,就是在纸币票面上的内容上做文章。从宋代起,纸币上的文字,一般都是皇帝亲自书写或当时名家誊写而成,内容密密麻麻,字迹也是风格独特,不是在书法方面有精深造诣的高手,基本难以临摹。

    纸币上的图案,更要精心考究。

    古代纸币印制图案都很复杂,印精细的花纹,大部分为手工雕刻,有八仙、二十四孝、花草、山景,或者是采用名家的画等。

    像宋元时代的纸币图案以房屋、花鸟、人物居多,外做花纹边框;如清代宝钞,干脆把整个龙的图案印上去,外做花纹边栏。

    造假者想要模仿?没点硬技术只能干看。

    防伪杀手锏

    不过,要是撞上造假的高手,这一系列苦心,有时也容易被破解。

    比如元末明初年间,有些高手就脑洞大开,竟能把假币造到与真钞无二,闹得市面上假钞泛滥。所以一种宋代时兴起的防伪技术也在逐渐完善,成了明清年间对付假钞的又一杀手锏:印记签押。

    古代的纸币,特别是大清户部印制发行的宝钞,在印制和使用当中必须经官方签押后,方可做现钱使用。

    流通时,朝廷发给各省留一个印记,各省发给各府各县留一个印记,各县发给钱庄留一个印记,最后钱庄发给民间再留一个印记,这样做在当时就是一种有效的防伪印记措施。

    这种留有印记的纸币到民间进入市场流通后,商家为了防止在交易中出现事后纠纷,往往也在纸币上书字或押印。

    这样一来,纸币上就有了密密麻麻的押印一片,在当时,人们还愿意接受这种面目皆非的,因为它经历了无数人的验证,不会是假钞。

    最后我们要着重说明的一点是,历朝历代对于制造假钞的惩罚都是非常重的。

    北宋崇宁三年(1104),北宋正式立法,私造假币将被处以流放四年的处罚。南宋开国后却是发了狠,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的《伪会子法》,明确制造假币要被处斩。

    这一严酷量刑,从此也沿用到了元明清各朝代,且手腕也代代强化。元朝的纸币上,就印有“伪造者处死”的字样。到了明朝更狠,不但伪造纸币者要处斩,举报伪造者更是重重有赏,甚至连伪造者的财产都要赏给举报者。

    到了清代时,更不止伪造者死刑,家人亲族更要陪绑,经常一充军就是一大家子。可以说这样的惩罚已经很重了,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单字解释: 古 代 银 票 就 是 一 张 纸 为 何 没 有 人 造 假 ? 你 看 看 上 面 的 字 咋 造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