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严颜:小说中宁死不屈却又降于张飞的武将,历史上实际没有投降?

    2023.01.17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213年,张飞攻破江州,守将严颜宁死不降。张飞破口怒骂:“将这贼老头砍了!”严颜更怒:“砍头便砍头!你发啥怒!”

    一向暴脾气的张飞见这倔老头死到临头仍面不改色、声音雄壮,不禁暗暗佩服。以往敌将碰上他那声如巨雷的大嗓子,要么吓得屁滚尿流,要么吓得肝胆俱裂,即便勇武过人者亦会皱眉变色,难得碰上这种不为所动、还敢厉声反驳的。

    其实当严颜被手下们强押至面前、死活不肯下跪时,张飞就对他另眼相看了。张飞虽然轻视鞭打士卒,却亲近敬爱士人豪杰。

    张飞先是怒目咬牙,斥问:“我张飞大将军到此,你为何不降,还敢顽抗!”严颜全无惧色,反问道:“你们不仁不义,侵犯我们的州郡,还想指望我投降吗!江州只有断头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将军!”

    及至张飞假意要把严颜推出斩首,严颜仍旧强项硬怼,张飞便下定决心收降此人。

    张飞回嗔作喜,大步下阶,喝退左右,亲解其缚,又取来外衣披在严颜身上,将他扶上主座,自己纳头便拜:“刚才言语多有冒犯,还请老将军不要见怪。我素来听闻老将军乃西川豪杰之士,还请老将军助我!”

    严颜深感张飞的恩义,因而投降。于是,严颜领着张飞入川,从巴郡至雒城沿途45处关隘都被严颜说服投降。张飞大军靠着严颜的威望,不费分毫之力,兵不血刃地推进,反而比走水路的诸葛亮大军还快,成功与苦战的刘备会合。

    刘备对严颜也是异常尊敬,甫一见面,就脱掉身上的黄金锁子甲赐给他。而后严颜又冲锋陷阵,参与攻打自己以前的战友张任、领着张飞招抚巴西郡县,功居甚伟,因而在刘备入主益州时被封为“前将军”。

    刘备北上攻打汉中时,黄忠和严颜两位老当益壮的白头将军搭档,两次击败张郃,一同计夺天荡山,严颜还奋起神勇阵斩夏侯德。直到刘备命令严颜至巴西阆中把守关隘,替换张飞和魏延,严颜才消失于众人的视线,再未出现于战场之上。

    上述所述,乃是严颜于《三国演义》中的表现。当刘备受刘璋之请入蜀、途经巴郡时,太守严颜就拊心长叹:“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也!”意指刘璋引狼入室。他在被张飞义释后,很快就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调转枪头,为刘备张飞带路,攻打自己的主公刘璋。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特地作诗赞扬严颜:“白发居西蜀,清名震大邦。忠心如皎月,浩气卷长江。宁可断头死,安能屈膝降?巴州年老将,天下更无双。”

    在史书中,关于严颜的记载仅有2处:

    一是陈寿的《三国志·张飞传》:(张飞)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二是常璩的《华阳国志》:初,先主入蜀,至巴郡,颜拊心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也!”十九年,关羽统荆州事,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溯江,降下巴东,巴郡太守赵筰拒守,飞攻破之,获将军严颜。

    以此可以判断出3处史书与演义中关于严颜的差异:

    一是严颜不一定是个老头子。史书中从未记载严颜年老,演义中将其描述为白发苍苍的老将,估计是为了后续与黄忠搭挡。

    二是严颜并非巴郡太守,而仅仅只是底下的一个将领。《华阳国志》说当时的巴郡太守是赵筰,《三国志》的记载应该有误。毕竟《三国志》中说张飞聘请严颜担任门客,这对一个太守而言,地位实在太低,与其身份不符。

    三是严颜很可能并未投降。历史上的严颜在被俘后,的确口出豪言,面不改色;张飞也因其宁死不降而感动,释放并聘请严颜。但严颜是否答应改换阵营并未记载,更不要说如同演义中那样带路劝降、猛攻旧主的不义之举了。

    苏轼的《严颜碑》说:“先主反刘璋,兵意颇不义。孔明古豪杰,何乃为此事。刘璋固庸主,谁为死不二。严子独何贤,谈笑傲碪几。国亡君已执,嗟子死谁为。何人刻山石,使我空涕泪。吁嗟断头将,千古为病悸。”

    苏辙的《严颜碑》说:“古碑残缺不可读,远人爱惜未忍磨。相传昔者严太守,刻石千岁字已讹。严颜平生吾不记,独忆城破节最高。被擒不辱古亦有,吾爱善折张飞豪。军中生死何足怪,乘胜使气可若何。斫头徐死子无怒,我岂畏死如儿曹!匹夫受戮或不避,所重壮气吞黄河。临危闲暇有如此,览碑慷慨思横戈。”

    更出名的文天祥的《正气歌》中则说:“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从后世历朝历代对严颜的大力推崇来看,严颜很可能拒绝了张飞的聘请,选择慷慨赴死或者避世隐居。否则,严颜此前在面临生死抉择时的表现,就并非是铁骨铮铮,而是惺惺作态、装腔作势了。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为了拥刘反曹,粉饰刘备入蜀的不仁不义,突出张飞的智勇,对严颜的刻画反而用力过猛、弄巧成拙了。。

    单字解释: 严 颜 小 说 中 宁 死 不 屈 却 又 降 于 张 飞 的 武 将 历 史 上 实 际 没 有 投 降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