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大明王朝的三桩惨案,朱元璋斩杀李善长一家70余人,问斩前李善长掏出免死金牌以求保命,却被朱元璋一语道破,顿时陷入绝望!

2024.02.03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公元1390年,朱元璋突然下旨把李善长一家满门抄斩。李善长吓得立刻拿出免死金牌,但是朱元璋冷笑道:“你先看看清楚金牌上写的是什么!”李善长看完以后,顿时陷入绝望!

在这场屠杀中,只有李善长的儿子李琪活了下来,只因他是朱元璋的女婿。

朱元璋我们都很了解,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草寇逐渐成长为一名王朝的开创人,其心机、谋略和智慧都是常人无法比拟的!

在建立明朝以后,朱元璋以往的九部亲信都得到了封赏,不仅赐金银财宝,朱元璋还领给他们免死金牌。

但是后期过后,这些部下仗着自己的军功越来越放肆,朱元璋几次敲打无果之后,打算好好“收拾”他们。

首当其冲的就是李善长、蓝玉和胡惟庸。

蓝玉的性格比较狂妄自大。以往,朱元璋看在他的功劳上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且他还是太子朱标的拥立者。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悲痛之下打算把皇位传给朱允炆,而这时候蓝玉的存在就影响了皇位的继承。

1393年,朱元璋以雷霆之势下旨捕获了蓝玉及其一众亲信,蓝玉最终因剥皮而死。

而胡惟庸这桩大案更是牵连了3万多人,令人咂舌不已。

胡惟庸不像蓝玉,还是懂得分寸的。但是在一味捧高以后就开始“飘飘然”了。一次,朱元璋要带着朱标出宫游玩,临走时把宫中一切事务交给胡惟庸。胡惟庸觉得朱元璋十分信任自己,便着力在政务上面。在体验过权力全都集中在自己手中的滋味以后,他开始过得忘乎所以了。

一次,胡惟庸的儿子在坐马车时,不幸被甩出窗外逝世。胡惟庸大怒之下就把马夫杀了。朱元璋知道以后,立刻以谋反的罪名逮捕了胡惟庸。并且,还将他以往犯过的案子一件件翻出来,胡惟庸就算想提旧情也无济于事。

胡惟庸一案牵出了3万多人,并且其中包括胡惟庸的老乡李善长。

胡惟庸在笼络人心上很有一套,用利益诱惑李善长后,李善长明知胡惟庸要造反,但却没有告知朱元璋。对于这样的人,朱元璋怎么可能忍得下。

朱元璋下旨满门抄斩李善长一家,李善长只能拿出免死金牌,但是朱元璋却冷笑道:“你先看清楚上面写的是什么!”

李善长看完后心里一凉,上面写着:除了谋逆大罪!

朱元璋从普通的草寇一直奋斗到皇帝,他的一生就像一部“爽文”。

在创业初期,笼络了像刘伯温、蓝玉等人,成功以后还不忘提携他们,并且一步步将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

朱元璋把帝王权术、谋略智慧等运用得炉火纯青,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最难控制的就是人心。

在《智囊》这部书中,收录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可以说是古代帝王将相的权术、谋略都汇集于此,书中所记录的人物能够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可以说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实践史,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处世奇书!

康熙把《智囊》当成他的“治国利器”,纪晓岚每天都要诵读《智囊》好几遍。

里面的小故事,长不过千余字,短则一二百字,却蕴含了为人处世,智慧谋略的集大成之精华!

如果你想要看人,读人,处世,谋事!不妨闲暇时间读一读《智囊全集》,相信会受益匪浅!现在有白话文配合解读,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看一看】获取。

单字解释: 大 明 王 朝 的 三 桩 惨 案 朱 元 璋 斩 杀 李 善 长 一 家 余 人 问 斩 前 李 善 长 掏 出 免 死 金 牌 以 求 保 命 却 被 朱 元 璋 一 语 道 破 顿 时 陷 入 绝 望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