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权势有多大?难怪李建成、李元吉会害怕

    2022.09.12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前言

    626年7月2日清晨,唐高祖李渊在海池上泛舟,突然被告知自己的二儿子李世民已经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李世民此举获得了皇位的继承权,被称为“玄武门之变”。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兄弟阋墙,父子反目的这场腥风血雨?今天,让我们来深入解读唐朝三杰争权篡位的这出兄终弟及的宿命戏码。

    勇猛的秦王立下汗马功劳

    617年7月,为推翻隋朝统治,李渊在河东地区起兵反隋,他派遣大儿子李建成和二儿子李世民在当地联络人马,幼子李元吉也参与其中。起兵伊始,李氏父子打出“志在尊隋”的旗号,立隋炀帝孙杨侑为帝,表面上是勤王,实则笼络人心。李世民凭借过人的勇武威猛,深得军心。他身先士卒,亲自参与战斗,所向披靡,给军民留下深刻印象。

    618年,李渊称帝建国唐朝,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为统一天下,李渊多次发兵,以李世民为主力。“秦王好万夫不当,身先士卒,击溃陈军于海曲”“秦王深入南阳,生擒虢王炽焕”民间传颂李世民立下的赫赫战功。

    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征战中也有功绩,但与李世民相比,仍略显逊色。李世民身先士卒深入敌阵杀敌的英姿,更是深植民心,百姓们把他视为英雄偶像。

    624年,唐军基本统一天下,李世民的声望达到顶峰,让他长兄太子李建成和幼弟齐王李元吉自惭形秽。“秦王爷爷当年可是身先士卒啊,打仗厉害得很,比咱家太子贤明多了。”京城的百姓私下这样议论纷纷。李建成和李元吉对此心中不忿,觉得自己也功不可没,却没得到应有的尊重。兄弟二人心生嫉妒之心,商议要设法除掉李世民这个心腹大患。

    太子弟弟多方设计陷害

    李建成与李元吉兄弟二人向来关系融洽,经常联手帮助彼此。他们认为秦王的威望已超过自己,若不除去,必为大患。于是开始在李渊面前暗中多方陷害李世民,诋毁他有“谋反”之心。李渊起初不以为然,认为儿子之间竞争也正常,没有过多介意。但长期听闻谗言,也开始对李世民产生猜忌,对他不如从前信任。

    有一次,李建成设宴请李世民,在酒菜中下毒。李世民身体不适,幸亏及时治疗才保住性命。李渊得知后大怒,责备李建成不该兄弟相残。李建成狡辩是李世民饮食不节引起的意外。李渊虽对李建成心存芥蒂,却也没有证据证明李世民被害,只得作罢。这让李建成暗自得意,知道可以肆无忌惮地对李世民下手。

    李建成见毒杀不成,又设法削弱李世民的势力。他收买李世民左右心腹,把他们调离秦王身边。著名谋士房玄龄、杜如晦等都离开了秦王府。称职的护卫尉迟恭不受收买,李建成派人暗杀,尉迟恭侥幸逃脱。李世民的势力被严重削弱,他意识到兄长想要置自己于死地。

    一位京城居民对邻里说:“太子爷这样打压秦王爷,是不是有点不仁不义了?秦王爷平定天下有大功,应该受封更高才是。”这些流言蜚语灌入李渊耳中,他也不愿深究,只当兄弟们之间正常竞争,没有放在心上。

    秦王实力强大遭忌惮

    在这场争夺皇位的较量中,秦王李世民明显具备压倒性优势。他身居要职,主管禁军,又掌管朝政要害部门。可以说秦王只要一令,足可动摇朝堂。再加上他拥有满门谋士和将领,自己的势力团队密不透风。李世民手下如尉迟恭等禁军统帅,更是死心塌地跟随他。

    “要我说,秦王府的来往使臣比皇宫还多,那排场可比皇帝都大呢。”百姓们见识过秦王府的盛况后,不禁感叹其势力之强大。李建成和李元吉如坐针毡,想尽办法削减李世民的实力。但奈何形势不如人愿,李世民在朝中势力涌涨,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626年7月,李建成与李元吉再次策划袭杀李世民,意图给他一个痛快。李世民这时也意识到大限将至,必须采取行动,向父亲李渊诉说兄长的险恶用心。7月1日,李世民将李建成欲加害自己的事实告知李渊。李渊大惊失色,没想到儿子间竞争已到了生死攸关的地步。他安抚李世民,答应次日彻查此事,并且约束李建成等人,不得私下加害李世民。

    李建成得知李世民告状,意识到自己的阴谋败露,也清楚李渊重新宠信李世民的可能。于是他与李元吉毅然决定孤注一掷,在李世民带人去见李渊前下手为强。7月2日拂晓,双方势力在玄武门一带蓄势待发,形成对峙之势。

    玄武门血案震惊朝野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世民果断采取行动,发动兵变,将李建成、李元吉诛杀。玄武门血案发生后,京城内外为之震惊。民间对这个消息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李世民果断除去政敌,可以理解;有的则指责他弑兄篡位,背离人伦。

    “这要是我家兄弟,早打起来了。皇帝家的规矩跟我们不一样,皇位只能一个人做,所以争来争去是难免的。”百姓家中也讨论起这场宫廷血案,表示理解这是皇室内部必然的残酷斗争。

    李渊作为父亲,对儿子们反目成仇也深感痛心。但考虑到大局,为避免唐朝江山无主,还是改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传位给他。李世民也未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表示懊悔,他认为这是当时的必要之举。一个月后,李世民正式登基为帝,是为唐太宗。

    李建成与李元吉被杀的噩耗传到他们的亲人和朋友耳中,也引发哀恸。“我家公子如果当了皇帝,说不定会把我们一块提拔起来呢。现在好了,一切都破灭了。”李建成门下官员这样叹息道。李建成、李元吉被杀让部分人痛心疾首,他们的支持者也化为乌有。

    结语

    玄武门之变揭开了唐朝历史的激流险滩,也预示着这一时期权力斗争的复杂残酷。但正是在这些政治较量中,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和果决机智得以施展,继而开创了盛世太宗之治。历史往往充满戏剧性,而我们也需要一个较为宽容的视角,来看待这些英雄人物的刚与柔。

    单字解释: 玄 武 门 之 变 前 李 世 民 的 权 势 有 多 大 ? 难 怪 李 建 成 李 元 吉 会 害 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