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世人眼中的“无赖皇帝”,给了我们民族太多历史遗产

2022.06.13 | 历史网 | 次围观

提到刘邦,我们一般人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的是一个“流氓皇帝”,一个“地痞无赖”,一个不知道撞了什么狗屎运战胜了“一代战神”项羽的家伙,一个在危难时刻,会抛弃老婆老爹孩子的混蛋……但是,就是他,对,就是刘邦,和他缔造的大汉王朝,给我们这个民族太多的历史遗产,甚至说是民族魂魄的缔造者,也不为过。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刘邦是中国封建社会贵族政治走向平民政治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刘邦是社会底层起来的革命家,虽然他的事业开始充满着诸多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但很快就显示出他的与众不同,他出身草莽,任人唯“能”,吸引了诸多贵族人才到他的身边,并为建立一个全新的帝国而奋斗。与他相对的则是贵族项羽,及单纯的“江东士族集团”。这是历史的进步,也是历史的选择。刘备身边的军功集团基本上都是出身底层的人,甚至很多连“世人”的身份都没有。但是,就是这样的一群人,把封建社会传承2000多年的贵族政治打破了,这给后来的人民革命运动起到极大的示范效应。

第二、刘邦的大汉王朝是秦初创的统一大帝国的延续,是政治体制的实验者和实践者。

大汉王朝建立后,政治体制上,处于摇摆状态,对于一个全新的帝国而言,是可以理解的。它既不敢完全放弃“分封制”,也不愿完全抛弃“郡县制”。这个时候的帝国,是矛盾的,因为没有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一个“教训”在前面,“暴秦+速亡”的教训。可当时,刚刚经历了楚汉相争,项羽集团虽然不在了,但各地的起义军如星星之火般,并没有被完全消灭。

于是,帝国采取了一种“折中”办法,部分采取“分封制”,部分采取“郡县制”。这个“折中”办法,事实证明是错误的,可在当时,又有谁知道这是错误的呢?“七国之乱”后,“郡县制”经过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大汉王朝用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分封制”该被倒进历史的垃圾筐里了,于是后来的封建王朝们,都在这个“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了正确的管理制度。

第三、刘邦及其建立的大汉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人才选拔制度的实验者和实践者。

对于秦的“二世而亡”,历代都有人进行总结,特别是贾谊【过秦论】一出来,大家基本上都认可了秦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但这个结论真的就正确吗?我相信,在整个大汉朝,都是以这个结论为导向的。不过,也好,这个结论至少告诫后来的帝王们“仁政”的重要性,并且不要使“攻守之势异也”。

但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得出来的结论与贾谊的结论完全不一致。我认为秦的暴亡是因为人才选拔机制跟不上帝国的发展,基层管理的“空心化”导致基层行政管理几乎完全失控,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详细介绍了这个结论的由来,并用刘邦萧何所在的沛县的管理“空心化”及后遗症来佐证我的观点。

大汉朝建立之初,虽然没有我这个结论,但是偌大帝国的人才需求是实实在在的,人才选拔制度也就成了君王们的一块心病。于是,汉朝相继推出“征召”、“征辟”、“推举”、“举孝廉”、“太学”……一系列的人才选拔制度,曹操的“唯才是举令”,都可以算是其中的革命性的试验。

正是因为对于人才选拔制度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举措。这些举措,是一个帝国面临全新问题的努力。也正是大汉帝国不断的努力,不断地试验,才使人才选拔制度有了延续性,并得到历代君王们的重视。曹操的“唯才是举令”让“寒门士族”走上政治的舞台,但却冲击了“豪门士族”的政治利益,所以到了曹丕时期,豪门士族的反攻倒算就来的更加猛烈,“九品中正制”的颁布,直接将“寒门士族”赶出了政治舞台,并直接将“豪门政治”进化到“门阀政治”。而正是“门阀政治”才有了后来的隋唐王朝的出现,进而在隋朝出现了革命性的创举“科举选拔制度”。直到这个时候,封建帝国的人才需求才得以正是解决。没有大汉朝当初的各种努力,就没有后来的“科举”出现。这是历史的延续,也是历史的传承。

第四、大汉朝的“独尊儒术”使中华民族有了自己的精神图腾

大汉王朝的“独尊儒术”锻造了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一条规则:皇权与士大夫共天下。这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铁律,意义及其重大;还有,儒学成为“国学”,也制造了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任何外来意识形态对于我们这个民族精神方面的外来冲击都显得微不足道,而且迅速被我们自己的文化融化了,比如佛教文化,就是佐证。那些为佛教西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受到历史的尊重,如三藏和尚;而那些把外来佛教本地化的人,同样受到我们历史的尊重,如禅宗六世祖慧能和尚等。

这个事情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它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不会撕裂,民族魂魄不会散乱,民族图腾得到统一和完整,民族向心力始终如一。任何外来势力都最终会被化于无形。

第五、刘邦及其缔造的大汉王朝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实验者和实践者。

大汉王朝建立之初,就与匈奴发生了严重的军事斗争。对于刘邦及其团队来说,这又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军事行动失败,封疆大吏叛逃,就连君王都差点被“KO”,于是,不得不采取“和亲”政策,这是在敌人强大时候不得不“软弱”的表现。帝国奄奄一息,也不得不采取“黄老学说”,休养生息,积蓄国力。等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帝国的力量强大了,立即抛弃“黄老学说”,转而实施“儒内法外”,并对外施行强硬政策,打!一直打到对手消失为止。

在与匈奴的国际关系中,发现了西域的“别有洞天”,这又是一个新的国际关系出现。大汉帝国的统治者们没有故步自封,而是对全新的西方世界充满了渴望,于是,“通西域”成立帝国另外一项重大国策。并在这一国策实施的过程中,将大汉疆域扩充到西域,且将大汉王朝的影响力扩散到西方,同时,因为“西扩”政策的实施和落地,中西文化物质的交流,也极大改善和丰富了中原人民的饮食文化,生活质量。

后世的封建帝国们,都在秦汉王朝的精神感召下,不断扩大国土疆域,不断融合外来文化,并形成今日之伟大中华民族。

第六、刘邦及其缔造的大汉王朝是中华民族精神魂魄的缔造者。

大汉王朝之前,周朝因为实施的是绝对意义上的“分封制”,所以周朝看似“统一”,其实不然,他更相当于是“联合国制”,周王朝是“联合国秘书长”,各诸侯国内部相对独立。而只有秦,才是事实上的统一帝国。但秦只是实现了“行政意义”上的统一,但原来的各个国家的民众民心其实仍处于分离,大家还处于秦是“亡我仇寇”的对立身份。各国贵族都还处于“蠢蠢欲动”之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是大汉王朝将所有生活在帝国土地上的人们内心统一在一起,凝聚成一个国家向心力,并一致对外。这个精神向心力,是后世任何一个帝国都必须要做的事情。

而且大汉王朝的人们,在对外关系中,那种“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道奋武精神,一直到现在,都是我们的内心向往。

所以,刘邦及其创建的大汉王朝,给我们这个民族留下太多的历史遗产,直到现在,都还滋养这这片大地,滋养着我们的人们。

单字解释: 世 人 眼 中 的 无 赖 皇 帝 给 了 我 们 民 族 太 多 历 史 遗 产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