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解放华南,谁是入粤大军统帅?叶帅曾把他的名字置于自己之前!

2023.12.09 | 历史网 | 次围观

1949年9月7日,解放军入粤前,军政高级干部全部在江西赣州开会,讨论军队行动问题。叶剑英一见陈赓,便推荐说:

“这一次进军华南,由陈赓司令员担任总指挥,为入粤大军统帅。”

方方、邓华、赖传珠、曾生等人说:“拥护。”这个推荐获得了毛主席的同意。

会议决定:9月底前,四兵团于南雄、仁化、汝城一线,十五兵团于南康、信丰,两广纵队于兴国以南地区集结,然后,兵分三路:四兵团为右路,先夺取曲江,切断广东与湖南蒋军的联系,同时以一部兵力直插三水,断广州敌军西逃的道路,然后主力沿粤汉路南下,构成对广州形成三面包围。其中,陈赓四兵团进攻曲江后,即向南急进,插断广州、潮安、汕头间敌之联系,并适时进入广州、虎门。

赣州会议就作战方案决定之后,陈赓亲自草拟电稿向党中央报告。电稿请叶剑英审批时,叶剑英说:“写得很好,我没意见。”

说着,他把按叶、陈顺序的署名勾了一下,变成了陈,叶。

陈赓立即说:“这可不行,我的名字怎么敢放在叶参座前面!”

确实,在党内军内,叶剑英的地位一直比陈赓高。

“这是作战问题,是纯粹的作战部署,不是方针政策问题。毛主席请你当总指挥嘛!当然你的名字应该放在前面。”叶剑英笑着说,“不然就只署你一个人的名,你要负责嘛!别署我的名字。”

“叶参座,你对整个电文有什么指示?"

“没有了。”

“那我就去发出了。”

陈赓取过电报稿,离开叶剑英后又将署名勾了过来,才送机要处。

9月下旬,陈赓指挥四兵团主力包围曲江。

曲江(即韶关)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敌将白崇禧率部向广东南逃的必经之路。占领曲江,既切断了粤汉路,也切断了白崇禧和广州守敌余汉谋的联系。所以,白崇禧和余汉谋把曲江作为防守广州的第一道防线,以其主力39军、63军布防。英德为第二道防线,由方天指挥的23军、70军防守。以刘安琪指挥32军,50军集结在广州以北粤汉路沿线及从化地区布防,作为第三道防线。广州市区为109军、宪兵17团守卫。此外,潮安、汕头一带为敌将胡琏指挥的第10、18军,湛江为62军驻守。人们估计,在曲江国共将有一场大仗、硬仗。

但是,形势的发展比预想的要顺利多了。当陈赓所率各路大军共22万人向粤北开进并迅速夺取南雄、始兴后,广州守将余汉谋大为震惊,急忙将39军南调至英德地区集结,仅留63军在曲江,准备沿粤汉路节节抗退,破坏交通,以迟滞解放军前进。10月5日,陈赓查明余汉谋弃守曲江的企图后,即令各军提高行军速度,于次日晚包围曲江。

结果,敌第63军已经望风南撤,曲江没怎么打,即告解放。

在突破余汉谋之第一道防线后,陈赓挥师日夜兼程向着广州推进,迅速攻占英德,佛冈,接连摧毁国民党军苦苦经营的广州所有防线,迫其纷纷南逃,广州遂告解放。广州解放后,陈赓却没有进入广州,而是转向广西进军。叶剑英高兴地说:“陈赓打仗有一套,解放华南几乎没放几枪,真是人才啊!”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记述了叶剑英和毛主席为何令陈赓为统帅而不叫叶剑英为统帅的内情。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名列中国军事热卖榜第一名。

单字解释: 解 放 华 南 谁 是 入 粤 大 军 统 帅 ? 叶 帅 曾 把 他 的 名 字 置 于 自 己 之 前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