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情商低,领导用而不信 ——韩信的职场教训

2022.05.19 | 历史网 | 次围观

韩信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初三杰,为汉高祖刘邦取得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可是他和两人下场截然不同,张良,功成名就,身退,得以善终;萧何,刘邦虽然有时对他敲打,但他基本是一直身居要职,也得以善终。张良、萧何二人深通人性和人情世故,情商高,有自知之明,善于自保,善于取得并不断巩固领导刘邦信任。而韩信在这方面相差太远,情商太低,屡屡招致领导刘邦的猜忌而不知警醒、反思、改正,最后招致杀身之祸。也正因为如此,刘邦对于三人态度也不同,对于张良,信而不用,相信他的忠诚,赞赏他的智谋,让他参与机要谋划,不过没有授予独当一面的重任。对于萧何,又信又用,相信他的忠诚,赞赏他的才干,把大后方后勤和丞相的重任交给他。对韩信,赞赏他的才干,把前方领兵打仗的重任交给他,但是对他的忠诚不太放心,而且越来越猜忌,最后剥夺实权,擒拿、降职,乃至杀戮,可悲可叹。

一、先天会被不信。

韩信不被深度信用有其客观原因:既没有被信任的坚实基础,又具有易被怀疑的巨大因素。具体具体表现为:

(一)出身不是领导的老乡、故交,领导不是原本感情亲近,知根知底。

这一点他无法和萧何相比,刘邦和萧何、曹参、樊哙等都是沛县老乡。而且萧何对刘邦情有独钟,两人一开始就交情深厚。那时,刘邦到壮年才当上泗水亭长,而萧何则是沛县“主吏掾”,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萧何都高于刘邦。但是,萧何对刘邦从不低看,反而超乎寻常的另眼相待,所以刘邦比较相信他。而韩信,是淮阴县人,先投靠项羽,后来走投无路才投靠刘邦,韩信没有取得刘邦深度信任的地域和交情基础,他应该是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张良也不是老乡、故交,但他会取得刘邦相信。他身份显贵,祖上做过五代韩王之相,却他不断推崇、神话刘邦,他曾经多次在大场合说:“沛公刘邦大概是上天派到人间的吧!”刘邦出身卑微,为增强威信,说自己是蛟龙的儿子,还让妻子吕雉说他是个有王气的人,张良这些话正中刘邦下怀。

(二)才能出众,甚至在某方面高于上司,掌握关键部门,功勋卓著。才大压主,权大侵主,功高震主,自然容易引起领导的猜忌。

刘邦评说三人:“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只是张良是参谋,不是关键部门,猜忌相对较轻。而且张良精通黄老权谋之术,懂得刘邦的内心,知道继续巩固刘邦信任。刘邦统一天下后要封张良为侯,并让张良在富庶的齐国的属地任选三万户作为食邑,张良婉言拒绝了。他接受了侯,但选择了留地,而且只接受一万户。留地是张良与刘邦相遇的地方,张良主动要求去留地,一则表明了自己没有野心,二则表明了对刘邦知遇之恩的感激。加上户数减少许多,刘邦爽快地答应了张良的要求。从此,张良也很少问及政事,称病杜门不出,过着隐居似的生活。

而萧何和韩信分别掌握财权和军权的关键部门,更易引起猜忌。只是萧何在门下的指点下,也知道继续巩固刘邦的信任。

在楚汉相争时,刘邦派使者来慰问萧何,他身边门客提醒他:汉王在前线受尽辛苦打仗,你在后方安逸经营,尽得人心,这时关怀的背后是对你不放心。萧何听从门客建议,把族中人尽可能地派到刘邦的身边去。大力支援刘邦同时,也交给了他人质,这让刘邦感谢又放心。

韩信被杀后,刘邦把萧何封地增加五千户,并派五百亲信保卫萧何。一个叫召平的人对萧何说:您坐镇关中,并无危险。征战在外的陛下为何要为您增加五百禁卫?这是因为韩信之事,他起了疑心来监视您。你大祸临头了!建议萧何做一些毁坏自己名誉的事情来自保平安。于是萧何强行贱买百姓土地,然后高价卖出,又放高利贷。刘邦远征回来,长安百姓拦御驾状告萧何的“恶行”。刘邦见到萧何后,不但没有发怒,而且开心而笑了。他说道:相国自己去向百姓请罪吧!萧何的恶行使他在关中的民心尽失,刘邦安内心稍安。萧何又趁机为百姓们请求耕种皇家园林上林苑的土地。刘邦雷霆大怒,说:你大收商人财物,却来讨取我的上林苑!于是就下令把萧何下狱。后来在别人劝说下,刘把萧何放了出来。出狱后,萧何满头白发,佝偻着身子,光着脚丫,诚惶诚恐向刘邦请罪。这样让刘邦既安心又怜惜。

可是、韩信根本不懂这一套。

(三)距离上司比较远,易让领导感到鞭长莫及。

张良就在刘邦身边紧随,一举一动刘邦都知道,完全能够掌控,所以比较放心。萧何、韩信分别在后方、前方担当重任,远离刘邦视线,会让他感到鞭长莫及,于是就忐忑不安、猜忌。只是萧何知道巩固信任的自保之术,而韩信不知。

二、后天必被猜忌

韩信不被深度信任的主观原因是:不通人心人性和人情世故,自大狂妄,不知取得并巩固领导信任。缺乏政治敏感性,政治麻木,屡屡犯忌,却不知醒悟、预防、弥补。例如:

(一)接连对领导不满、辞职、跳槽,会让领导对其忠诚度心存疑虑。

张良原来为项羽做郎中,多次献计不被采纳。后来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萧何进言刘邦,刘邦只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刘邦被排挤去汉中,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韩信估计萧何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刘邦不用,也逃走了。身有大才,心怀大志,不满意,是情理之中的事,辞职、跳槽,可以引起领导重视、重用。但经常离开,总是让新领导有些担心背叛重演,从而埋下猜疑的种子。如果从此注意死心塌的效忠新领导过,争取并巩固新领导信任,倒是可以消减起初的缺陷,可是韩信没有这样做。

(二)不明白下级才能大过领导他会内心失衡、担心,不知道急领导之所急,不警觉领导的恼怒、猜忌、提防、敲打。

刘邦曾几次夺走韩信实权,韩信却不警醒。

成皋之战,刘邦被项羽打得大败,此时,韩信已经攻下赵国之地。韩信大胜仗当然是好事,不过也引起了刘邦的内心失衡、担心。而且韩信有了一定的实力,就驻扎在距离刘邦不远的修武,刘邦对韩信不救援自己极为恼怒。刘邦就谎称汉王使者,在韩信还没起床时就赶到了韩信的军营,直接从枕头底下夺了韩信的印符,夺走了韩信的兵权。令韩信返回赵地重新招募士兵,向东攻打齐国。

刘邦亲率大军追击项羽,同时也派出使者联络诸侯王,让他们出兵共同消灭项羽。本来刘邦已经和韩信约好共同围歼项羽,结果韩信没有如约而至,致使刘邦打了败仗。此时韩信反而要刘邦封自己为齐王,刘邦答应后才率兵攻打项羽。项羽被困垓下,乌江自刎,刘邦迅速回师,直接把大军开进韩信的军营,又一次夺了韩信的兵权,把韩信改封为楚王。

(三)趁领导危难之际,凭借实力要挟领导,讨要巨大封赏和更大权力,让领导感到尾大不掉。

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韩信在北边作战,捷报频传。攻下齐国以后,派使者求见刘邦请求暂时代理齐王。刘邦听到使者的话,不由大怒:我现在被楚军围困,日夜盼望你前来营救,你却让我封你为王。张良狠狠地踩了刘邦一脚,阻止刘邦发泄不满。张良对刘邦小声说道:现在韩信手握重兵,如果可以调动韩信的兵马,对大王有利,我们应该答应他的要求。假如不答应韩信,他另立为王,我们也没有应对之策。万一他和项羽联合起来,我们注定失败无疑。刘邦便对使者说道:韩信想当王,就做个真正的齐王,要什么代。刘邦是被形势所逼,暂时忍了,违心的答应韩信。刘邦安排张良到韩信的军队去封王,韩信的军队迅速前来救援。不久,汉军由被包围变成了反包围,对楚军形成压倒性态势。

前面提到,本来刘邦已经和韩信约好共同围歼项羽,结果韩信没有如约而至,致使刘邦打了败仗。反而要刘邦封自己为齐王。张良解释道:从韩信、彭越个人角度而言,他们虽说有王的称号,却没有王的领地,更没能分享胜利以后的成果,因此他们不来。如果大王您把封地封给韩信和彭越。然后,您再许诺将来与二人公分天下。那时,他们获得封地,有了一起战斗的心思,否则我们和楚国的胜败还难以知晓。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再次违心的答应。两人得到实惠,果然前来合兵,一起攻打项羽,刘邦战胜了楚军。

刘邦一统天下后,擒拿、降职、杀掉韩信,说他是谋反,其实是他尾大不掉,总趁自己之危,难于掌控。

(四)轻视领导的情感、尊严、才能、实力,以下犯上。

项羽兵败后,他的逃亡将领钟离眛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楚王韩信。刘邦记恨钟离眛。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逮捕他。韩信这样做,是不顾刘邦感受,授人口实。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的计策,说天子要出外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说:我要游览云梦泽。其实是想要袭击韩信,韩信却不知道。韩信去谒见刘邦,刘邦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后来改封他为淮阴侯。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还不收敛。刘邦私下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刘邦说:你怎么样?韩信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试想一下刘邦此时心里是什么滋味?于是刘邦就嘲笑他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辖制?”韩信只好说说:“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辖制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他还自持刘邦畏惧他的才能,从此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这更是公开挑战刘邦和朝廷尊严。

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向韩信辞行。韩信拉着他的手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三次告发你反叛,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后来陈豨果然反叛,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打算夜里袭击吕后和太子。他的一位家臣的弟弟上书吕后告发韩信准备反叛。最后吕后、萧何合谋诛杀了韩信三族。此时天下基本被刘邦平定,韩信的作为就是自不量力,以卵击石。

(五)不尊重领导的亲信、爱将、重臣,遇到危难,没有得力的人来说情解救,甚至会被添油加醋、推波助澜,自己孤立无援。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对于和绛侯周勃、颍阳侯灌婴等处在同等地位感到羞耻。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并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耀。”韩信出门后,笑道:“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等同列!”樊哙是刘邦的亲妹夫,战功卓著。周勃也是战功卓著。困境之中,竟这样口无遮拦,目中无人,招人厌恶,四面树敌。

韩信作为一代“兵仙”“神帅”,西汉开国功臣,却因为情商太低,领导用而不信,最后落得了一个“狡兔死,良狗烹”的可悲下场。中国历史政坛上、现代职场上,这类人、这类悲剧屡见不鲜,世人真应该好好了解一下,总结和吸取惨痛教训,避免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

单字解释: 情 商 低 领 导 用 而 不 信 — — 韩 信 的 职 场 教 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