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宋教仁登韬光寺,林天羽吟苦闷诗|近代诗佳作品读(35)

2022.08.25 | 历史网 | 次围观

宋教仁先生像

宋教仁(1882——1913),字逐初,自号桃源渔父,湖南桃源人。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被称作为"中国宪政之父"。1904年与黄兴等组织华兴会。1905年夏华兴会并入同盟会,其所办的《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改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宋教仁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1912年8月,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1913年3月20日被暗杀于上海火车站。

韬光寺山门

登韬光绝顶

日出雪磴滑,山枯林叶空。

徐寻屈曲径,竞上最高峰。

村市沉云底,江帆夹树中。

海门潮正涌,我欲挽强弓。

【注】韬光:即韬光庵,在杭州灵隐寺西北,北高峰侧。这里可以远眺平静如镜的西湖,也可以看到一片浩瀚的钱塘江。绝顶:这里指当时韬光庵顶上的一座面对钱塘江的石楼,是西湖风景“韬光观海”的地方。磴:石阶。这句说:站在高处向下看,村庄市集都好像沉落在云层下边。

徐寻:慢慢地寻找。这句说:透过树林的枝叶远望,江上的船帆好像从林中穿过。海门:江河入海处。这里指钱塘江口。挽强弓:拉力很大的硬弓。相传五代时吴越王钱锣修筑海塘,因潮水过猛,无法施工,他命令五百名士兵用强弓向潮水发射,于是潮水就往东面移去。这两句借用这一传说故事,表达了作者要征服封建残余势力的抱负。

韬光寺观海亭

这是一首咏景诗。作者在描写登高望远时所见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寒夜

林天羽,字佽飞,1906年参加湖南萍醴浏起义,失败之后逃往国外。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在山西积极组织力量,响应革命,发动起义。但因武器和粮食等都很缺乏,兵败壮烈牺牲。

寒秋图

绝句

白日没寒林,青天覆秋草。

江山寂无人,衔哀向谁道。

【注】覆:覆盖。衔哀:指心里郁积着哀愁。

寒林

这首诗,通过萧瑟凄凉的环境气氛的渲染,表现作者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的苦闷和忧愤。

单字解释: 宋 教 仁 登 韬 光 寺 林 天 羽 吟 苦 闷 诗 | 近 代 诗 佳 作 品 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