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秒懂《大明王朝1566》冷知识5:嘉靖最推崇的唐朝李姓诗人不是李白李贺李商隐,竟是他?

    2022.10.29 | 历史网 | 次围观

    【冷知识005】嘉靖最推崇的唐朝诗人李翱,竟然和韩愈齐名?

    嘉靖皇帝面对御前财政会议要跑题,变成忠臣奸臣的大讨论,一直端坐在精舍幕后操纵的朱厚熜,终于忍不住跳出来了:

    【插入原文】终于,重重纱幔的通道里传出了声音,是嘉靖吟诗的声音:“练得身形似鹤形……”在通道连接大殿的第二重纱幔间,嘉靖帝大袖飘飘地显身了。所有的人都立刻静静地跪了下来,没有即刻山呼万岁,在等着嘉靖将后面的几句诗吟完。嘉靖向中间的御座走去,接着吟道:“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念完,他已经走到了御座边,没有坐下,只是用一只手扶着御座一侧的一个扶手,漠漠地望着跪在地上的人。

    ……

    嘉靖笑道:“朕刚才念的是唐朝李翱的《问道诗》。朕最喜欢就是最后一句‘云在青天水在瓶’。你们这些人有些是云,有些是水,所作的事情不同而已。都是忠臣,没有奸臣。”

    唐朝的大诗人太多了——这个李翱是谁?

    竟然能力压李白李贺李商隐这些天才老李家,成为嘉靖最推崇的唐朝诗人?

    不说不知道,我们先来看看李翱的简历哈:

    李翱(774—837),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德宗贞元九年(793),“就州府之贡举人事”(李翱《感知己赋》)。贞元十四年,登进士第。开成二年(837),卒于襄州(今湖北襄阳市)。享年六十四岁。谥曰“文”。有《李文公集》十八卷,别与韩愈合著《论语笔解》二卷。

    ——嗯,这厮能和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一起合著文章,肯定有点料啦。

    其实,李翱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中坚力量,既是古文名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积极反佛崇儒。其代表著《复性书》,以儒家经典思想资源为基础,对当时流行的佛教思想予以回击,在历史上的影响,堪与韩愈《谏佛骨表》比肩。

    ——哦,反佛,那不是很对道家皇帝嘉靖的胃口?

    李翱问道图

    话说年轻几岁的李翱与韩愈(768—824)亦师亦友,共同鼓吹“文以载道”的文学思想,对古文运动的兴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说起做文人,最不宜在唐朝,为何?只因天才太多,不容易出人头地:话说王勃李白杜甫李贺李商隐,哪个是省油的灯?

    但这位李翱,并非容易被遮住光芒的寻常文人。

    即使在文豪辈出的唐代,李翱也有自傲的资本,他是西凉武昭王李暠的后代,与李唐皇室沾亲带故,家世显赫,进士及第。

    他跟从韩愈推行古文运动,谈经论道,文章清峻慷慨,没想到吧,后世的欧阳修于古文创作上推崇的不是韩柳(柳),而是韩李。

    当时的文坛扛把子韩愈对李翱极为看重,将侄女嫁给他,两人仍以平辈相处,经常称兄道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李翱出远门,韩愈还曾写了一首诗《送李翱》:

    广州万里途,山重江逶迤。行行何时到,谁能定归期。

    揖我出门去,颜色异恒时。虽云有追送,足迹绝自兹。

    人生一世间,不自张与弛。譬如浮江木,纵横岂自知。

    宁怀别时苦,勿作别后思。

    这首诗情真意切,可见两人关系不一般。特别最后一句,韩愈一反前人路数,翻出“宁怀别时苦,勿作别后思”的诗句,令人耳目一新。

    韩愈推崇他也就罢啦,没想到200年之后的欧阳修,也成了李翱的脑残粉: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千古四大家中,居然有2个推崇李翱的,看来这个家伙还真的有料哦。

    我们不妨来读读欧阳修的名篇《读李翱文》:

    【原文】予始读翱(áo)《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诚其性,当读《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以谓翱特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俊,亦善论人者也。最后读《幽怀赋》,然后置书而叹,叹已复读,不自休。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删。

    【今译】我开始读李翱的三篇《复性书》时,心里想:这不过是给《中庸》作的注释。聪明人理解“性”的含义,不读《复性书》也知道应当使“性”恢复到中庸,愚笨的人即使读了《复性书》,也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复性书》不作也可以。又读他的《与韩侍郎荐贤书》,认为李翱只是时运不通而愤恨社会上没有推荐自己的人,因此反复述说求贤之事;假如他能得志。也未必这样。然而他把韩愈比做秦汉间好侠行义的一位豪杰之士,也算是善论人了。我最后读了下《幽怀赋》,然后放下书卷赞叹,赞叹后又读,不能停下来。遗憾的是李翱不生于今世,不能与他交往。又可惜自己没有出生在中唐,不能与他共同反复商讨他所提出的问题。

    【原文】凡昔翱一时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韩愈。愈尝有赋矣,不过羡二鸟之光荣,叹一饱之无时尔。此其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若翱独不然,其赋曰:“众嚣(xiāo)嚣而杂处兮,成叹老而嗟(jiē)卑;视予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为忧必。呜呼!使当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

    【今译】以往与李翱同一时代的所有人,行仁义之道而善于作的没有谁赶得上韩愈。韩愈曾经写过一篇赋,不过是羡慕两只鸟的荣耀,感叹还没吃上一顿饱饭罢了。推究韩愈的心理,假如让他光显荣耀、生活宽裕,那他就不再感叹了。像李翱就不是这样。他的《幽怀赋》说:“众人喧哗而纷纷退隐,都感叹年老和地位卑下;内省自己的心却不是这样,只担心行圣人之道还有不足之处。”又诧异李世民能用一支军队取得天下,而后代的子孙却不能用全天下的力量收复河北,为此而忧虑。啊!假使当时的人们都改变他们的叹老嗟卑之心而代之以李翱的忧国之心,那么,唐的天下哪能发生动乱和最终灭亡呢?

    【原文】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则其忧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忧也?余行天下,见人多矣,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与翱无异;其余光荣而饱者,一闻忧世之言,不以为狂人,则以为病痴子,不怒则笑之矣。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

    【今译】然而李翱幸好没有出生在当今之世,看到当前发生的事情,那么他的忧虑更严重了。怎么当前的人不知忧虑呢!我在世上,见的人很多了.倘若有一个像李翱那样忧虑国事的,又都是职位低和被朝廷贬斥的人,与李翱相同;其他得意做官的人,一昕到有谁讲忧世的话,不是把他看做狂人,就是把他看做傻子,不是发脾气,就是笑话他。啊!身在其位而自己无忧国之心,又禁止别人,让人都不忧国,真是可叹呀!

    【原文】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书。

    【今译】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记。

    话说欧阳修这篇文章作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作者时年三十岁,因作《与高司谏书》而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令。欧阳修对当时当政人物“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的作派表示强烈的不满,于是写下了这篇散文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唐宋八大家的遗珠,能与韩、柳齐名的文章大家、儒学大师,却在一位和尚面前碰了壁。

    当然,也是这次碰壁,才有嘉靖皇帝最推崇的那首诗问世——

    公元820年,李翱任朗州刺史,听闻附近澧州药山上(今湖南省津市市棠华乡)慈云寺内的惟俨大师佛法高深,就想请这位大师过来论一论“道”,没想到三番两次派人邀请,都被拒绝。

    ——相比之下,后世的佛印大师,还是很给东坡面子哈。

    李翱只好以正厅级干部之尊,亲自上药山拜访。

    谁知惟俨见了他,视若空气,拿着经卷自顾阅读。

    侍者提醒说,“领导来看您了”,仍是不理不睬。

    李翱向来自负,顿时大怒,说道:

    “原来是见面不如闻名!”转身便走。

    惟俨这时淡定地唤了一声:“李翱!”

    面对大师直呼其名,李翱一怔,不由自主地回答道:“在。”

    大师笑道:“领导为什么相信耳闻之事而不相信亲眼所见?”

    李翱一听这话有点意思,于是拱手道歉,干脆也不浪费时间了单刀直入:

    “请问大师,什么是道?”

    惟俨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

    李翱一脸懵逼地说:“不懂。”

    惟俨只说一句:“云在青天水在瓶。”

    这话如同醍醐灌顶,让李翱心中宛如黑暗的室内亮起明灯,又如寒冰顿时消解,于是写下一首《赠药山高僧惟俨》。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云就在天上,水就在瓶中;是云,就在青天飘逸逍遥,是水,就在瓶中清爽自在,各安其道,各守其分,自得其所,这就是道。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瓶中的水,好像人的心一样,只要保持清净不染,心就像水一样清澈,不论装在什么瓶中,都能随方就圆,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还能刚能柔,能大能小,就像青天上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

    其实李翱感触很深,同时还写有一首《其二》:

    (二)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总之,李翱就此开悟。他后来写的《复性书》,讲述儒家孔孟之学就是要明心见性,恢复到本来面目,对后世朱程理学影响极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说到底佛就是道,儒亦是道,对于尘世众生来说,本性都是一样,做云还是做水,都无甚区别。

    可知易行难,要遵循此道,开悟本性,用药山惟严大师的话就是,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那就不是凡夫俗子所能修到的了。

    但是对于权谋大师嘉靖皇帝来说,这个云水就很重要了:

    从皇帝统治出发,最需要的,就是下面分成两大派,一个是云,一个是水。泾渭分明。针锋相对。这样才对他最有利:他可以随时出面调停,于是有了绝对话语权;如果云水交加,混成一团,等于双方和和气气,一致对外,锋芒所指,方向明确,那意味着嘉靖就彻底成了孤家寡人不就危险了?

    不过这次嘉靖的和稀泥还是很及时的:

    眼下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在皇帝心中,忠臣奸臣都无所谓,只要能为他效力,为帝国分忧。

    解铃还须系铃人,关于财政的解决出路,最终还是得靠内阁来提建议。

    严嵩的建议是以稻改桑!浙江成为试验田。

    于是以稻改桑、浙直总督兼任浙江巡抚的胡宗宪很快成了朝野的焦点。

    这个胡宗宪可不简单。

    无论军政都是一把好手,堪称大明帝国的东南支柱。

    具体请看下一集冷知识:

    【什么,大明抗倭第一功臣竟然不是戚继光,而是这个胡宗宪?】

    关注石水微澜的金红头条,带给你不一样的《大明王朝1566》。

    单字解释: 秒 懂 大 明 王 朝 冷 知 识 嘉 靖 最 推 崇 的 唐 朝 李 姓 诗 人 不 是 李 白 李 贺 李 商 隐 竟 是 他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