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如果《甄嬛传》是部职场剧2:职场新人如何避免成为夏冬春?

2022.07.21 | 历史网 | 次围观

连富察贵人都觉得夏冬春蠢,那真是没谁了!

甄嬛、眉庄、安陵容、夏冬春等一干小主进宫以后,皇后和华妃就开始了最初的攻势。

借送礼来试探,哪些是可以拉拢的,哪些是需要提防的。

大家注意到没有,整个宫里只有皇后和华妃给新晋秀女送礼,齐妃虽然也是高阶嫔妃,却一点表示都没有。

因为齐妃不配有什么表示。

能送礼的人(皇后和华妃),基本就表示宫里的两大山头,两个势力范围。

所以即使教引姑姑什么都没教,只要夏冬春够机敏,她就可以看出,华妃可不是什么普通嫔妃,她是足够可以跟皇后分庭抗礼的一股势力。

然后大家注意到没有,安陵容因为出身的关系,没有人愿意拉拢,所以皇后和华妃都没有送礼。

这其实对于安陵容来说,是一件好事。

因为她实在太弱小,太卑微,连被碾压和杀鸡儆猴的资格都没有,反而让她逃过了最初的一劫。

皇后亲自派剪秋姑姑给夏冬春送去江南进贡的织锦衣料,可不是按着什么好心。

还记得华妃给甄嬛送礼,甄嬛是怎么表示的吗?

甄嬛看着那些珍贵的礼物,淡淡地说:放到库房里收起来吧。

就是说,这些礼物她日常生活是绝对不会用的。

其实就是隐晦的拒绝华妃:礼物我收了,但我不是你的人。

而夏冬春对皇后礼物的反应是,不仅喜出望外,还要当场裁衣服,等到第一次觐见皇后的时候穿。

这就看出皇后用心的毒辣了,她根本不想拉拢夏冬春,但是只要夏冬春穿了她赐的锦缎做的衣服,华妃一定会认为夏冬春就是皇后的人,而进行强力的打压。

皇后这是捧杀,用特殊的荣耀把夏冬春往火坑里推。

新晋嫔妃第一次觐见皇后的时候,华妃故意迟到了。

连周宁海都有点着急:娘娘,今日晚不得。

因为周宁海知道今天这个日子的分量。

但华妃却慢悠悠地说:不急。

因为华妃知道,只有在这种重要的场合有资格迟到,才是她作为后宫第一红人的标志。

夏冬春问富察贵人:华妃这样声势浩大的,到底是做给谁看?

惹得在后妃中智商垫底的富察贵人都想翻她白眼。

这样声势浩大的,当然是做给你看喽,BAGA!

要说华妃对夏冬春使用一丈红是心狠手辣,但她不是没给过夏冬春机会,她一再提醒夏冬春老娘不是好惹的,但是夏冬春就是不接茬。

这就是夏冬春的不对了。

接着是众嫔妃向华妃请安的时候,夏冬春当众表示:这个是皇后娘娘赏的料子,今日觐见,嫔妾特意穿上。

这里就牵涉到送礼的学问和收礼的学问。

记得《红楼梦》里面,元妃曾送给宝钗红麝香串,宝钗这个人可是最不喜欢脂粉、花朵、珠宝这种装饰的,但是她一收到就戴在手臂上(还惹得黛玉有点不高兴),她不是真的喜欢这串红麝香串,她是对送礼的人表示尊敬和重视。

而衣衫,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般关系的人不能送的。

在现代,女性不能随便送男性领带和手表,男性不能随便送女性裙子和首饰(除非是情侣以上的关系)。

而一个男人如果戴了一个女人送的手表,或是一个女人穿了一个男人送的裙子,基本就是在向全世界表示,我和这个送礼的人关系非同寻常(我是TA的人)。

所以后来祺贵人才会戴着皇后送的红麝香珠项链到处招摇,向全世界宣告她是皇后的人。

皇后这招阴毒在哪里,她让夏冬春误以为皇后很重视她,但是皇后根本没有付出任何具体的承诺,结果就是夏冬春在大庭广众之下穿着皇后赏赐的衣服,却激怒了华妃。

华妃会想:好哇,一个新晋嫔妃都敢穿着皇后赏赐的衣服当众拆我的台了,我要是放过你,我就不姓年。

但是华妃真正忌惮的并不是夏冬春,而是眉庄和甄嬛。

你只要看华妃对这三人的评价就知道了。

华妃对夏冬春的评价是“很能干”,但是对眉庄的评价是“好雅清”,对甄嬛的评价是“虽然穿着简单了点,但是难掩姿色”。

她对夏冬春是居高临下的调侃和讽刺,但是对于眉庄和甄嬛却是酸溜溜的羡慕和嫉妒(毕竟年轻貌美,家世又高),华妃很知道自己真正的劲敌是哪两位。

然后甄嬛和眉庄听了华妃酸溜溜的话之后,甄嬛丝毫没有反应,眉庄却奉承华妃:娘娘国色天香,才是真正令人瞩目……

这里看出,眉庄和甄嬛性格的不同。

甄嬛真的是比较沉稳的,或者说她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对于华妃这样的人,甜言蜜语的奉承管用吗?

大概率是不管用的。

既然不管用,最好就不要说。

但是眉庄沉不住气,太想拔尖,太想冒头,反而太早显示出她的弱点:欲速则不达,容易被人抓住贪欲冒进利用。

所以,也不能说甄嬛第一次避宠没有提醒眉庄是绝情。

各人有各人的人生策略。

再好的姐妹,也不可能包办别人所有的决定。

这里甄嬛原本是想韬光养晦的,看眉庄被针对,就冒险出来说话,已经算是挺仗义的。

然后觐见完毕,夏冬春又做了一件职场新人最不该最犯忌的事。

她嫉妒比她出色的同事,对别人的得体行为恶意污名化,这种人在职场中真是第一波被撂出去的,干啥啥不行,挑拨第一名。

所以,华妃处理夏冬春并不仅仅是因为私人恩怨,你可以看做华妃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对着一个不知天高地厚,又不懂团结友善的新人,的确是有责任要处理的(只是她处理的方式)比较毒辣而已。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颂芝说这种人在年府,给我们提鞋都不配。

发现华点了吗?

夏冬春家世虽然高,但她是武官,她的家世在华妃面前不值一提,因为多大的武官年羹尧都可以摆平。

甄嬛父亲甄远道的官位虽然不高(从四品),但她爹是文官,而且是大理寺卿,所以虽然夏冬春看起来比甄嬛家世高,但是懂行的人都知道,肯定是甄嬛更不能得罪。

当然真正让华妃下决心赐一丈红的,是夏冬春竟然要在宫里打人。

夏冬春的理由是:看安陵容嚣张,所以要训诫一下。

可宫里的规矩是,不是皇后或是高阶嫔妃,根本没有训诫其他嫔妃的资格,更何况是当众打人。

华妃知道,虽然夏冬春哪哪都不行,可野心并不小。

只要她有机会,她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她可以践踏的人。

原本就权力欲望浓烈的华妃,怎么会容忍明面上是皇后的人,在自己面前如此耀武扬威?

如果说,这是皇后对她的宣战的话,那她是很愿意加倍奉还的。

这里华妃说了一句话:难道皇后和本宫都不在了吗?谁知这宫里已是夏常在当家,本宫怕你承担不起这份辛苦。

皇上的宠爱和协理六宫之权,是华妃绝对不愿意放的两件法宝,谁来抢,她就要和谁拼命的。

华妃想借夏冬春的一丈红,散发的却是这样的讯息,夏冬春死不足惜,但华妃真正要警告的,却是有资格和她较量几招的眉庄和甄嬛(你们也不是省事的)。

所以后来皇上问甄嬛后宫各种宫务的处理,甄嬛是怎么回答的:臣妾不懂这些,臣妾只会喝茶。

同样是这么危险而明显的讯息,华妃散发出来,甄嬛就接收到了,而眉庄不仅不收敛,却在得宠之后协理六宫,丝毫不顾及华妃的体面,也难怪她被华妃第一个针对。

夏冬春被华妃赐了一丈红,已经残废,还要被阴毒的皇后再次利用。

本来皇上第一个想要宠幸的是甄嬛,甄嬛装病躲避,皇上自然要问为什么。

皇后就说是华妃当众处理了夏冬春,吓坏了甄嬛,导致皇上没法宠幸甄嬛了。

虽然说训诫嫔妃是华妃的职责,但是下手太狠有违宽容之道,皇后是在暗示华妃身为上位者没有容人之量,夏冬春的惨状只是皇后给皇上上眼药时的药引子而已。

没想到皇上丝毫不在意,雍正本人就不是一个推崇“宽恕之道”的人,既然犯错了,就该给点教训。

皇上:在宫里打人是该给点教训,不必理她。

一句不必理会,就给夏冬春这悲惨而短暂的宫廷生活,划上了血淋淋的句号。

单字解释: 如 果 甄 嬛 传 是 部 职 场 剧 职 场 新 人 如 何 避 免 成 为 夏 冬 春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