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清除异姓王,刘邦究竟是有意为之,还是迫于无奈

2023.05.30 | 历史网 | 次围观

公元前202年,项羽乌江自刎,兵败身亡,楚汉战争,结束。

随着刘邦称帝,就是分封群雄,兑现之前许诺,共享胜利果实。

当时的情景,可谓是君臣共欢,其乐融融。

哪里想得到,没过几年,受封的八个异姓王,被诛杀,被贬级,只剩下“长沙王”独苗一个。

那么,这都是刘邦为了稳固江山,有意为之么。

其实真不见得,其中缘由,还是比较复杂的。

以下,我们就一一看来。

1,燕王臧荼。

这是一个投机分子。

“巨鹿之战”后,原本跟着燕地之王的臧荼,转投项羽。

在项羽那一波的分封中,燕地被一分为二,他与老燕王各得一半。

随后,两家互殴,老燕王战败身死,臧荼一统燕地。

楚汉之争中,韩信北进连续攻下魏,代,赵地,给臧荼去了封信,希望他老实呆着不要动。

臧荼很听话,燕地又不是战略要地,装孙子也很好啊。

楚汉之争结束,可以想见,不少走投无路的,原项羽集团人员纷纷来投奔燕地。

这时刘邦在全国大张旗鼓的搜捕项王党羽,原本就底子不干净,在楚汉之争中,没出什么力,又收容许多旧人的臧荼,担心遭到清算,索性反了。

于是,臧荼很不幸地做了被诛杀的第一名,比韩信都早。

2,刘邦拿掉的第一个异姓王,就是韩信。

韩信是刘邦真正忌惮的人物。

从本心来讲,刘邦不想杀他,但出于帝国安全考虑,即便没有吕后之事,刘邦死前也不会放过他。

韩信的分量太重了,他在汉帝国政治,军事上的影响力,除了刘邦本人,没有人可以平衡。

韩信有没有谋反?

有,但那又怎样,无论换成谁,一旦认识到了自己当时的真实处境,为求自保是不得不为。

韩信的悲剧在于,洞察天下人心,唯独没有真正了解帝王之心,等到醒悟了,却也晚了。

或者说,韩信的悲剧,正是天下百姓的喜剧。

我们这些身为草根民众之人,在同情韩信时,可曾想过,韩信无论在哪一个阶段得了势,这天下的百姓,又得多受多少年的苦?

3,彭越。

他是最早一批响应汉王号召,起兵对抗项羽的。

几经周折,彭越的势力虽然一直不大,但作为打不死的小强,却是刘邦伐楚总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没有彭越,刘邦就没办法守住楚汉之争中,河南荥阳一带的阵线,从而韩信也就不会那么顺利地席卷北方。

说到被诛杀,他却又是最冤屈的一个。

自家下属闹矛盾,彭越要杀,结果跑出去诬告他谋反。

谋反不谋反,你说一个梁地之王,能不能说得清?

既然为王,你得发展经济吧,你得收拢人心吧,你得整顿地方,重建基础设施吧。

这哪一条,要说你是蓄意谋反,你能不能说得清?

刘邦把彭越从头撸到底,贬为庶人,发配蜀中。

发配途中,彭越路遇吕后,痛哭流涕,诉说委屈。

吕后是什么人?

好生安抚了彭越,说你的事,我一定会解决。

回头吕后警告刘邦,彭越此人非等闲之辈,你今天既然处置错了,他心中有了怨恨,那就只能把事做绝。

彭越,是被诛杀的第三个。

4,英布。

又名“黥布”,项羽麾下悍将,常为先锋。

项羽分封天下,英布为“九江王”。

从啸聚山野的盗贼起家,摇身一变成了一地之王,英布的心态,无疑起了巨大的变化。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不大愿意领兵出战,开始惜命了。

项羽的几次传召,他都装病不出,矛盾的种子,就此埋下。

楚汉之争,英布本不愿参与,奈何楚汉两家使者,在他的王宫里,碰到了一处。

楚使传达项羽之命,指责英布屡次推脱,一边催促出兵,汉使一头撞进来,直接说英布已然归汉。

这就再没法躲了,英布无奈,只得杀了楚使,出兵助汉。

韩信,彭越,相继死后,英布就开始紧张了,暗地里加紧备战。

又是自家闹矛盾,被下属一状告到京城,英布谋反。

本来吧也没事,英布自己心里有鬼,听说汉使要来查问,索性起兵反了。

刘邦亲征,英布是第四个被诛杀的。

5,韩王信。

这家伙跟淮阴侯同名同姓,以前我老是混淆,搞得莫名其妙。

刘邦攻武关时,韩王信就领着部下跟着混了。

在汉中憋屈时,韩王信多次劝说刘邦起兵东出。

待到一举拿下关中,刘邦给他许了个“韩王”。

刘邦分封,兑现承诺,韩信正式成了韩王信。

韩王信封地在边境,都城马邑,被匈奴大军围攻。

无奈之下,韩王信一边假意与匈奴商谈修好,一边派使者入京城求援。

援救的汉军刚出发,刘邦就接到韩王信与匈奴修好的情报,派出使者前去责问。

韩王信一看,这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一不做二不休,索性真的联合匈奴,攻击汉军。

刘邦亲征,韩王信兵败,逃入匈奴,此后多次与匈奴合兵进犯。

终于在大汉十一年,韩王信又一次攻汉时,兵败被诛杀。

6,赵王。

赵王原是张耳,封王一年后病死,他儿子张敖接替。

这个比较简单,就是他的属下,看不惯刘邦对他的态度,暗中谋划刺杀刘邦。

结果失败被发现,张敖受连累,削王为侯。

7,卢绾。

这个人跟刘邦同日出生,打小两家关系就好,又是同学,两人那是铁的不得了。

说本事,卢绾实在没啥可说的,反正刘邦起兵,他就跟着混呗。

刘邦分封时,卢绾也混了一个侯。

后来燕王臧荼被灭,刘邦就让他去了燕地为王。

随着韩信,彭越,英布一个个被诛杀,卢绾慌了。

这时属下有人给出个馊主意,让他暗中勾连匈奴,以求挟寇自重,能长远的保住燕王这个位置。

卢绾脑子也是不清楚,这种馊主意,他也应了。

后来刘邦几次招他问事,卢绾有心病,托词不敢去。

一来二去,这君臣间猜疑的缝隙,就越扯越大。

最终这漏子,还是捅了出来,他与匈奴勾连的消息,被刘邦知道了。

卢绾这回没犯傻,听闻刘邦重病,携妻带子,随时准备刘邦病好了负荆请罪。

奈何刘邦病故,卢绾惧怕吕后,逃入匈奴,一年后病死。

8,长沙王。

长沙王吴芮,是英布的大舅子,刘邦分封一年后就死了,他儿子接班。

本来吧,以这层关系,怎样也逃不脱。

结果长沙王不但在英布起事时,装死没反应,又在英布兵败时,诱杀了他。

英布死后,长沙王表现得极为乖巧,一边主动拿出领地让刘邦,吕后分封皇家子女,一边自减精兵。

加上长沙这地方,当时本就偏僻,国力弱小,结果他们倒成了这八个异姓王中,硕果仅存的一家。

以上,可以看出,除了韩信,彭越,至少其他各王的诛杀,大多不是刘邦本意,然而权力的这个游戏,既然你决定去玩,也就很难说得清,权力与人,究竟谁在操控谁了。

结语:刘邦征英布回军时,路过家乡沛地,与乡里父老一同聚饮,席间欢笑之时,刘邦突然悲从中来,痛哭流涕。

刘邦的伤心,自何而来?

手握天下之权,然而故友亲朋,却无一例外地陷入相互猜疑的境地,无从幸免。

老婆,儿子,又何尝不是如此?

幸运么,不幸么?

也许只有在沛地的这一刻,刘邦的笑容,才是真正发自肺腑。

伤心,莫过如此。

单字解释: 清 除 异 姓 王 刘 邦 究 竟 是 有 意 为 之 还 是 迫 于 无 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