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从秦始皇的执政理念,深入剖析秦始皇在执政时期的判断问题

    2023.06.18 | 历史网 | 次围观

    文/玉箫苒

    编辑/玉箫苒

    前言

    过去学者对秦始皇的统治思想的研究,大多是根据汉人对先秦的认识模式,将其划分为法家、阴阳家、杂家等。这一对思想史的分析,一方面由于受到了程式化、模式化的束缚,而忽略了春秋时代的相通思想和文化根基,忽略了秦始皇作为一名政治家的思想性格。

    政治家们不像思想家那样对真理的追求,他们只是根据现实政治的需要,选择他们的统治理念。以学者的分析框架来审视政治家的思想,存在着一种身份上的偏差,无法深入探讨其思想的本质。秦始皇既非法家、儒家、阴阳家,亦非杂家,又具有独特的思想个性,其思想属性的评判,应当脱离家学的分析范式。

    自汉代以来,秦始皇的政治、统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一个源远流长的问题。但是,几乎所有的研究方法都是把它放在汉人所设置的先秦学风模型中,来辨别其思想属性的归属,而秦始皇的特殊身份,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性格,却被人们所忽视。

    本文通过从秦始皇的思想入手,深度分析关于秦始皇统治思想属性的判断问题

    对以往秦始皇统治思想的考察

    从汉朝到现在,从秦始皇到秦王朝,一直到现代,从各个方面都有论述,有法家说、杂家说、阴阳家说等。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价值,但也有一定的偏差,需要进行分析和探讨。

    法家学说

    秦酷法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死了,这是毋庸置疑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秦国死于律法,也就是秦始皇的治国理念被冠以“法家”的称号。这些近乎一致的观点,应当是汉人留给我们的思想遗产。

    汉朝首位思想家陆贾在《新语》中写道:

    “秦朝以刑为巢,有覆巢破卵之祸。”秦始皇立下大罪,以惩治奸佞之徒,蒙恬在外征伐,李斯在内政,使天下大乱,律法过盛,天下渐盛,兵马益多,仇敌甚多。秦非不想治,但他的所作所为,却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惩罚太多,所以才会如此。”

    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

    “然而秦国以千乘之力,召八州,朝而立,已有百年之久。六合为家,符函为宫,一夫为患,七庙堕,人亡,为世人所耻笑,又有何妨?“仁义不用,攻防之势也。”

    汉代著名学者董仲舒在“贤良对策”一书中说:“到了秦朝,却是不同的。师申商之术,韩非之言,痛恨帝王之道,贪得无厌,不以文德来教我。”

    正是这些思想家对秦朝的经验总结,使得他们将秦朝的治国思想归于法家,并认为秦朝以商君之法、韩非之言,造成了秦朝迅速灭亡的历史悲剧。

    这种认识在我国已有二千年之久,至今仍然是一种很强的意识形态传统,是学术界对历史的主导地位。

    在现代学者的著作中,这种观点仍然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安作璋和孟祥才合著的《秦始皇帝大传》一书中写道:秦皇朝的思想与文化政策,并非是兼综合一的,而是走向了一种以律令、以官为尊的文化专制,秦始皇直到去世,都没有察觉到法家的问题。

    王绍东认为,秦以法家学说为指导,实行法制,统一国家之后,将韩非的“以法为教”、“以官为师”的学说,实行了“以法治民”,用“以法治民”统治民众,用武力统治意识形态,烧杀抢掠,滥用权力。李禹阶、赵昆生认为:“秦朝在治国理念上,表现出极度狭隘、单向性和局限性,没有及时地调整马匹和马下的攻防异动的统治理念和战略,而以法家为中心的秦独裁王权学说,在政治哲学上也是贫乏单一性的。”

    杂家说

    但是,这种想法的单纯和单纯是难以想象的,尤其是秦始皇,他在选择和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时,不能以现实社会的复杂程度来思考。而且秦的统治理念本身的复杂性,也是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在汉初,关于秦王朝因法律的严酷而灭亡的史实,是一叶障目。由此,秦始皇的“法家”的统治思想,也在不断地遭到质疑。

    在现代学术史上,许多学者都持此观点。正如刘修明所说,秦王朝的统治思想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法家、儒家、阴阳家等都有涉猎。

    秦王朝的治国思想,不仅包含了法、儒、阴阳的思想,还有墨家的思想。”刘泽华指出:秦始皇的思想和文化,是以法家为主,兼用其它流派的思想,其中阴阳、儒家、道家、宗教神学,都有相当的影响。

    张分田说:秦始皇是一位更偏向法家的杂家;“从《史记》、《云梦秦简》等史料来看,法家的法治思想、儒家的礼仪、教化、孝道、玄学、方术、五德始、四时之政等,都对秦朝的制度、法律、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75年,在睡虎地秦陵出土的《语书》《为吏之道》中,发现了与儒学相似的文字,因此,《杂家说》在八十年代以后开始蓬勃发展,这里就不多说了。

    阴阳说

    臧云浦先生说:

    “赢政的治国理念是以阴阳五行说为主要内容的;“有些人认为,秦始皇是法家的人,对韩非赞不绝口,对李斯的赏识,对他的赏识,对他的赏识,对他的赏识。事实上,这只是他的一种手段,而他的根本思想,就是阴阳五行。”

    刘宝才生相信,秦国统一后,确立了五德终始的理论,并以此作为制定秦朝各种政治体制的指引。

    臧知非说:“秦国刑罚的理论依据,并非法家学说,而是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为纲,严刑峻法为目。”赵潇认为,“五德终始说”,不但对政治制度、礼俗、服饰等社会生活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统治阶层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乔松林说:从秦朝的体制设计来看,秦始皇的思想观念,比法家更倚重阴阳家。《秦始皇本纪》中,“始皇以五德为先,以法为先,以刻削毋仁,以仁义,以五德为基础。”

    纵观秦始皇的执政思想,人们从传统的知识体系的角度,对秦始皇的思想本质进行了论述,并对其思想系统中的诸多内容进行了剖析,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秦始皇的思想世界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料。

    然而,他们却忘了,秦始皇之所以选择用法律来统治社会,并不是因为阴阳两派,而是因为秦国在秦一统天下之前,就走上了法家之路。所以,秦朝的治国之道,与阴间没有任何关系。如果用阴阳说来反对法家,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杂家说比较安全。人的心是不能纯净的,用杂志社的话,自然可以容纳所有的东西。

    可是,这能行吗?

    当人们以杂家的眼光来看待秦始皇时,又有何意义?这是一种普遍的理解,它表明了他的思想非常丰富。谁没有见识?所以,杂役的判断和没有判断力是一样的。

    打破传统的思想,让秦始皇重回政治家的身份

    除了“家传分析模型”自身的思维缺陷,就秦始皇的思想性质而言,也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思想问题。“家派分析模型”面向的是思想家的思想,无论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都是思想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一种真正的理性探索,是一种学术上的认真思考。

    而用纯粹的学术思想来解释政治人物,就显得有些笨拙了。秦始皇是一代帝王,一位真正的政治家,如果用普通的分析家的眼光去看秦始皇,他就会产生一种思想的扭曲,或者说,他根本无法理解秦始皇的思想。在此,我们要提出一个问题,即要跳出传统的思想,使秦始皇重新成为一个政治家。

    秦始皇影视剧形象

    政客的思维方式与思想家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思想家是一群“无恒而有恒心”的人,他们的历史任务就是对真理的追寻,不管他们的思维结果是什么,都是对思想的真正探索。

    政客们的思想是对实际利益的追求,是对既定的需求的反映。可以说,政客们几乎没有什么信念,他们只追随着自己的利益。

    一个杰出的政客,一个好的政客,他的思想是受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引导;假如他是一个卑鄙的政客,那么他的所作所为只会为团体、家族和个人利益服务。信仰,或许不存在,或许只是掩人耳目。

    我们不应该愚蠢地以为,政客们都是智者,他们会相信秦始皇是法家、阴阳家、法家、阴阳家,他们相信法家和阴阳家的话,我们会觉得他们太天真了。政客们不会用他们的思想和理论来建立自己的体系。只要他发现了有益的想法,他就会加以利用,而不会相信任何的理论和思想。

    前人的思想和学说只能为他们所用,却无法约束他们

    因此,秦始皇的统治思想,不能用“家学分析”来评判。我们学习秦始皇的思想,首先要弄清楚他所面临的政治需求和利益,以及他要做的事情,以及他可以利用的想法。他必须要跟随需求。

    那么,秦始皇在统一后,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

    毫无疑问,从春秋战国到现在,五百年的征战,到现在,他所面对的最紧迫的现实需求,就是建立一个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他所有的抉择,包括政治体制的制定,以及对统治的思考,都必须以此为中心。这是古代人早就知道的事情。

    《史记·礼书》中,司马迁说:“秦始皇有一世,知六国之礼,择其好,虽与圣法不符,但其君臣之尊,朝堂之治,皆从上古而来。”换言之,六朝合一以后,秦始皇在建立礼制时,明显地存在着“尊君抑臣”的问题意识。

    秦始皇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有选择地吸收六国的礼制,建立统一的君主制,以使关东六国为之臣服,并确保国家的长期稳定。

    秦始皇当了十几年的皇帝,他有没有真正的信仰过什么学说,也没有真正的遵守过任何的学说?不管是对他有影响的法家理论,还是对其进行系统建设的阴阳说,他是否真正地相信?

    他是一个政客,跟随着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而不是一个思想家。他需要一个诚实或者仁慈的人,需要一个有原则或者底线的信仰,这就是他作为一个政客的扭曲。

    为了维持自己的专横,为了巩固“尊君抑臣”的皇权,为了秦王朝的江山,他可以不择手段,可以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焚书毁儒;可以“令三千刑徒,砍山砍树”;骊山的陵墓,三百里的阿房宫,都可以用来彰显皇帝的威严

    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阴阳,儒,墨,名,法,道,是汉人对于先秦学派的认识模式,对于秦始皇这样的政治家来说,是不合适的。

    政客们并不忠诚于追求真理,他们只不过是一些利益和需求的化身,他们只是根据现实的政治需求来决定他们的统治理念,从分析思维的角度来看政治人物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身份上的偏差,无法深入探讨其思想的本质。

    秦始皇既非法家、儒家、阴阳家,亦非杂家,又具有独特的思想个性,其思想属性的判定,应当脱离“家系分析”的范畴。并且我们要永远记住,他是一位皇帝,一位政客,一位专制的君王,一位真正的统治者,而不是一位思想家。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

    李振宏:《论战国思想界禅让说之勃兴》2009年

    吕不韦辑:《吕氏春秋》,《圜道》

    刘向:《说苑》,《至公》,《百子全书》1993年

    蒋礼鸿:《商君书锥指》《赏刑》

    陈奇猷校注:《韩非子">韩非子集释》卷6,《解老》

    单字解释: 从 秦 始 皇 的 执 政 理 念 深 入 剖 析 秦 始 皇 在 执 政 时 期 的 判 断 问 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