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三国唯一打败赵云的将军:子龙信服他,给他六个字的评价

2022.10.21 | 历史网 | 次围观

天水夸帅,凉州出异才。系自生父,术祀武侯。—罗贯中

赵云是谁?常山赵子龙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就是三国蜀汉名将。说起赵子龙可以说家喻户晓了,即使我不知道他的丰功伟绩,但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常胜将军”和“长坂坡7进7出”。

不管是真实史料记载还是具有戏剧化色彩,名著《三国演义》的描写,都看不出赵子龙对三国纷争的不可撼动性,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称“五虎上将”就是最好的佐证。

他的地位仅次于关羽、张飞,由此可见刘备对其尤其看重,但就是这样一名所向披靡的大将,却曾让其心服口服地败于一名小将手中。

那这家伙是什么?这里面有什么故事呢,我们今天聊一聊。

赵云所有故事里,最负盛名的当属单枪匹马救了两个主,第一个就是穰山之战一个人对付曹魏五个人,最后枪选大将高览救了刘备,但是穰山之战和长坂坡之战比起来并不值得一提。

刘表死后曹操率军南征,刘备觉得寡不敌众,无力抵御曹操,亲自抛妻带子带关羽和张飞逃走。

此时赵云倒是没有忘记主公一家,冒着生命危险把阿斗救回,并推墙掩盖已死甘夫人遗骸。

这说明赵云深明大义,兼顾周旋。试想,当刘备这位亲爹都抛弃妻儿时,身为怀抱幼儿的甘夫人,又能期待谁去救她呢?

刘备的举动是舍小家为大家,那赵云能在这种情况下回到危险中去救阿斗就足以表现出自己对刘备的忠诚了,正因为这件事刘备才会当场摔了阿斗而威胁:

“正因为这样的孩子,几乎使他失去了一个虎将。”

假如刘备能够预算阿斗“乐不思蜀”,不知那时候他是否真的会摔倒,而且赵云救起阿斗并不是这次。

受孙权之计,刘备迎娶孙权之妹孙尚香为妻,后来孙尚香受孙权鼓动欲带刘禅出逃归吴。

这件事被赵云知道了之后在第一时间截住了,并将刘禅平安带回到刘备的身边,这样救出后主,赵子龙又怎么能不得到刘备的信任呢?从而得到刘备赐号“牙门将军”,亦即斥候,副将之义。

赵云身为“常胜,将领”是所向披靡,不仅如此,他还具有勇有谋的精神,如果说张飞等肝胆相照武将是难得的,然后文武双全,赵云在三国时期就更显得是一个匮乏。

朕以幼冲之功,涉涂之难,赖恃忠顺之利,济于危亡(刘禅评语)。

他能够归到刘备手下,就是后一种幸运,而且使刘备没有后顾之忧,做什么事都虎有生气。

然而正如一开始所言,这样一位出色的三国将领却是被一位新生代小将打得服服贴帖,此人便是姜维姜伯约。

情况如此!在诸葛亮神机妙算之下蜀军前途光明,于公元228年踏上浩浩荡荡北伐之旅,相继攻下南安、天水、安定等地,但在天水却出了个小小事故。

建兴六年宰相诸葛亮军至祁山。

天水之战中诸葛亮擒获夏侯楙,欲诱使天水太守马遵前来营救,遂调虎离山派大将赵云乘虚而入攻下天水。

看着马遵掉入陷阱离开天水救人,赵云激动不已,他认为诸葛亮的诡计万无一失,这一次肯定也是胜利在望了。

然而危急时刻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杀蜀军奸细不说,更看穿诸葛亮诡计,令马遵诈中陷阱,其实就是先走三十里,等到赵云来袭的时候才回来包围。

此招“计中计”堪称随机应变、见招拆招之计,这位淡定有胆略者不但令赵云目眩神迷,就连事过境迁的诸葛亮听到后都要收为己有,这个人就是小将姜维。

天水之战赵云并不像以前那样,但是还是老当益壮了,见到姜维这样的年轻人从一开始就一定轻敌了,但是他毕竟身经百战,什么情景都没见过呢?谁没带过去?这类初出茅庐之小子,就更不足挂齿。

赵云原以为几招可解之事,不料却险些为姜维所擒,事后叹其年高体衰,亦发此叹:

“不料,这里也有这么一个人。”

最终,所幸张翼和高翔两人杀出一条血路去接赵云,自己才能打平局势安归。回去之后赵云没有吐槽诸葛亮失算,也没有埋怨敌人强大,反而在第一时间把姜维大力介绍给诸葛亮。

他像许久没有遇到对手一样,竟露出一丝兴奋的表情,顾不上收拾衣衫便径直面向诸葛亮,将情况娓娓道来而向姜维投以敬佩之情,历史记载中赵云那时评价姜维仅有六字:

“和别人大都不一样。”

此四字虽没有极尽褒扬之能事的冠冕堂皇之词,却是用最朴实直白的语言,道出赵子龙对于姜维的乐观之情。

早先蜀军因为关羽的大意图而失去荆州,刘备又因为失去良将而伤心难过,意气用事,为了给关羽复仇不顾大家的反对而竭力进攻吴国,终于使蜀军元气大伤不说,他本人就惨死于白帝城。

主公走了,军队里的顶梁柱剩下的不多了,诸葛亮和赵云都老了,他们不得不集结新鲜力量来清醒军心。

三国末期,人才本就少得可怜,再加上蜀军除魏延这样少数人外,有胆识的士兵更显得匮乏。

很显然,如果能得到姜维的辅佐定能力量倍增,所以在此后诸葛亮一直谋划着要如何收服姜维。所以当诸葛亮从赵云嘴里了解到曹魏阵营中竟然有这么一个人时就忍不住心生感慨。

姜伯约忠勤政事,细致精密,考其全部,永远与寻常众人所不及。

在知道姜维为孝子后,心生计谋,假称进攻姜维老母亲的冀城,诸葛亮料姜维必救其母。果然姜维闻讯立即引兵返城救了母亲。

诸葛亮让俘虏夏侯柕率兵到冀城劝姜维投降,并且散播消息说姜维已经投奔蜀军了,就连他也趁夜色叫人冒充姜维进攻天水郡,使天水郡官兵相信姜维已经投降。

姜维由于苦守冀城粮断,只好逃到天水郡寻求帮助,但由于误解遭到天水郡的拒绝落荒,最后在诸葛亮的重重围攻下回到蜀军手中,这个归宿也算是完满了,姜维人生的价值终究还是在蜀汉得到了实现。

维等乃俱诣诸葛亮

事实上赵云败在姜维手下也在情理之中,毕竟神君虽寿终正寝仍有竟时,若年轻气盛的赵云与姜维针锋相对,谁胜谁负未必!

然而赵云叱咤风云的形象早已经深入人心了,毕竟《三国演义》里的赵云可以说是尽善尽美,一下子就被不名小辈击败就忍不住让人眼前一亮了,当然,姜维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才子,三国时期难得出现的文武兼修的战士。

诸葛亮曾经评价过姜维:“姜伯约对军事十分敏达,既胆义又深解其兵”中,足见对他的重视,只是这样的英才难免要被杀害的命运,实在是令人叹息痛惜!

烽火连天的三国、尔虞我诈的三国、英雄辈出的三国,但正应了那首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的英雄、是非成败的转头空、青山犹存、几度夕阳红。

您对姜维和赵云孰强孰弱有何异议?

单字解释: 三 国 唯 一 打 败 赵 云 的 将 军 子 龙 信 服 他 给 他 六 个 字 的 评 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