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红军飞夺泸定桥,守敌刘文辉为何不炸桥?建国后命运如何?

2022.10.20 | 历史网 | 次围观

如果泸定桥被炸,红军处境将更加艰难,甚至改写历史,庆幸的是泸定桥还在只是没有了桥板,而英勇的红军夺桥成功。

当时负责驻守泸定桥的是刘文辉的部队,蒋介石对红军恨之入骨,立誓要一网打尽,曾明确电令刘文辉将泸定桥炸掉,将红军逼入绝境。

既然如此,刘文辉为何拒不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对红军网开一面呢?

刘文辉出生在清朝尾巴,在风云动荡的年代里选择在保定军校学习炮科专业,在刘湘的照顾下平步青云,曾担任民国24军军长。

刘文辉曾主政西康省长达十年之久,按照当时的惯例被人称为西康王,也曾经担任过四川省主席,在川蜀大地的争夺战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单纯在军事上的权力智谋还不够,刘文辉还拥有很强的政治手腕,还被人送了“多宝道人”的雅号,也正是因为刘文辉的政治头脑,所以泸定桥才没有被炸。

泸定桥没有被炸的背后藏着蒋介石和刘文辉斗智斗勇的小心思。

一直以来,蒋介石都想要将地方军阀的势力收归己有,最好是全部消灭。为了实现蒋介石的这一目标,有“智囊”之称的杨永泰为蒋介石制定了一石三鸟的计划。

红军是蒋介石的心腹大患,蒋介石制定围剿计划,而后又想利用各地军阀势力歼灭红军。蒋介石意图坐山观虎斗,在红军和军阀打得两败俱伤时,乘机接手战场,既消灭了红军,又消灭了军阀,还占了地盘。

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各地军阀也不是省油的灯,早就防着蒋介石了,于是在围剿红军过程中留下不少空隙。

比如军阀陈济棠就秘密与红军签订协议,各给彼此一条路,因此红军能够很轻松地跳过蒋介石的三道封锁线。

再比如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在湘江遭遇红军后本来指定的策略是送走红军,专门给红军留了突围方向,这个方向当然是最利于白崇禧的。

从红军突围转移过程可以发现蒋介石和地方军阀之间的相互算计,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所有军阀都不想将成果拱手让人。

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当红军来到大渡河时,形势已经非常危急,经过研究后红军选择在安顺场渡河,但是渡河速度太慢,大量军队被堵在渡口,前有滔滔江水,后有大量追兵。

在关键时刻红军选择沿大渡河北上,抢占泸定桥,这时就要直接面对刘文辉,此时刘文辉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利益。

如果刘文辉按照蒋介石的命令调集重兵防守泸定桥,那必然会促使红军继续北上直插西康,西康是刘文辉的本部所在,那时笑的是老将、哭的是老刘。

富有斗争智慧的刘文辉不可能将全部家当都压在泸定桥,也不想让红军进入自己的地盘,如果那样的话,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趁机尾随红军,以消灭红军为由顺便就将刘文辉吃掉了。

刘文辉从自身利益出发,不可能真的硬拼死守,这就给红军攻破泸定桥留下了可能。

因为有蒋介石的命令,所以刘文辉也不敢公然违抗,于是他选择折中的办法,拆掉桥上的木板,增加红军渡河的难度。这样既能够向蒋介石交代,也能保住自己的地方势力。

在刘文辉的心中,最重要的三样东西就是兵、枪、地,而拆掉桥上木板无疑将自己的部队放在极其有利的地位,这样有利于减少战争中的战斗减员。

此外,泸定桥在当地的作用非常大,是沟通大渡河两岸的重要途径。泸定桥修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在此之前过河的方式是传统的溜索道和渡船,由于水流湍急,渡船经常停运。

在康熙45年时,泸定桥建设完成,众所周知,泸定桥上是碗口粗的铁锁链,这项工程并不是简单的,首先需要花费巨额的费用,其次需要大量的铁,而当地又不产铁。

鉴于泸定桥在当地的重要作用,刘文辉要考虑炸桥后当地百姓的反应,一旦丧失百姓的支持,很容易被别人推翻取代自己。

综上所述,刘文辉没有按照蒋介石的命令炸掉泸定桥是由多方面的考虑,其中主要是蒋介石与地方军阀之间的利益矛盾,还有泸定桥在当地的重要作用。

战斗打响后,局势瞬间出乎意料,刘文辉没想到红军如同天降神兵。

由于安顺场渡河效率非常低,当即决定由红四团作为先锋夺取泸定桥,四团的负责人是王开湘和杨成武,两人接到的军令是万万火急的,要求在次日夺取泸定桥。

当时杨成武所在的位置距离泸定桥的距离还很远,这也是刘文辉没有想到的,在接到军令后,红四团在崎岖的山路上一昼夜行军达240里,并且当天晚上还有大雨,当红军在泸定桥出其不意地打响战斗后,这才惊醒了刘文辉手下的守桥部队。

飞夺泸定桥的勇士们不畏牺牲,坚决要为后面的红军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虽然桥面上已经没有木板,但是22位勇士毅然选择抱着铁索爬过桥。

在泸定桥战斗打响后,对面刘文辉部守桥部队也慌了神,因为红军从安顺场渡河的部队已经沿着河对岸快速扑向敌人阵地。在红军的两面夹击之下,刘文辉部只能放弃泸定桥的防守,与此同时,标志着蒋介石要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美梦破灭了,也标志着红军绝处逢生。

红四团的此次行军创造了陆军行军速度记录,即使在多年之后,外国军事专家都将这次行军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就是红军用坚强的意志和无谓牺牲的精神,将无可能变成现实。

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以西康省主席的名义通电起义,刘文辉曾经担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在土地改革时期,刘文辉主动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农民,得到当地人的好评。

从1959年开始,刘文辉被调任林业部,为我国林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976年6月在北京因病逝世。

泸定桥上的硝烟早已不再,依然矗立的铁索桥见证着当年的战况激烈,正是蒋介石与军阀之间的“算计”,再加上红军将士的英勇无畏,最终成就了大渡河上的传奇战例。

单字解释: 红 军 飞 夺 泸 定 桥 守 敌 刘 文 辉 为 何 不 炸 桥 ? 建 国 后 命 运 如 何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