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第一野战军血战马家军,彭德怀说:在这立块碑,好让烈士们歇歇脚

    2024.03.11 | 历史网 | 次围观

    1949年5月,华北军区第18兵团、第19兵团转隶第一野战军入陕作战之后,一野在西北地区的兵力大增,已达36万人。司令员彭德怀于7月发起扶眉战役,一举歼敌6个师,外加6个团,共计43000余人,为解放大西北奠定了基础。

    此时胡宗南部已先后被我军歼灭20余万人,与青马(马步芳)、宁马(马鸿奎)互为犄角之势已告瓦解,青、宁二马慑于我军声威,一路西窜,各自逃回老巢。

    西北战场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第一野战军兵不卸甲,马不解鞍,顺势发起了兰州战役,力图一战全歼马步芳所部。

    兰州守敌是马步芳的长子马继援,此人骄横跋扈,目空一切。

    兰州战役前,马继援召集军官们开会,夸下海口:

    “大胜兰州,尔后一举拿下西安,杀出潼关,抵定中原,占领全国,让马家军掌天下!”

    马继援还请人写了两个条幅,挂在墙上:

    挽狂澜于既倒,定乾坤于西北。

    而此时的国民政府已是大厦将倾,各路国军望风而逃,唯有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马家大公子还在做着白日梦,就连他的心腹都在背地里把他唤作:神经病!

    这已经是1949年8月上旬了,距新中国成立仅仅不到两个月了,这个12岁时就被老爸委任为青海省南北边区警备司令部上校参谋长的马继援,竟还抱有如此幻想……

    是愚蠢也好,是天真也罢,在整个国军将领中,马继援实属另类。

    马继援以其战斗力最强的第82军、第129军5万余人布防兰州城内。再以第91军、第120军、第81军2万余人为左翼,由一拨残兵新编成的骑兵军2万余人为右翼,共同拱卫兰州城的马家军总兵力达10万人。

    自7月份的扶眉战役结束后,彭德怀就一直在考虑怎样歼灭困守兰州的马继援。

    兰州的地形非常复杂,对手又是十二年前曾重创我红军西路军的马家军。当年红军西征时就发觉,这支部队气焰嚣张,作战彪悍,尤其是一旦让他们打顺了,打疯了,战斗力便会成倍数的增强。

    兰州北临黄河,三面依山,山上筑有密密麻麻的碉堡群,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部队要想攻克兰州,首先就必须一一攻占兰州外围山上的这些碉堡群,除此别无它法。

    东面的东岗坡、南面的皋兰山、西面的沈家岭和狗娃山,均是山势陡峭,地堡密布。第一野战军的部队面对敌人猛烈的火力网,从山脚向山头仰攻,谈何容易啊!

    而马步芳父子素以残暴著称,与我军又有着红军西路军的血海深仇,十几年攒下的旧账,马家父子也明白,放下武器那是不可能的,解放军是不会饶了他们的,唯有鱼死网破,一拼到底,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彭德怀也压根就没指望马家军投降,经反复考虑,最终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先拿下南山阵地和北面的黄河铁桥。攻取南山阵地,便可以掌握制高点,居高临下,横扫马家军。占领黄河铁桥,就能切断守军的唯一退路。

    以上两条,是兰州战役取胜的关键,彭德怀按照这一思路,对攻取兰州外围的战斗作出如下部署:

    第2兵团许光达部:攻取营盘岭、沈家岭和七里河,得手后向兰州城西关和南关攻击前进,并以一部沿黄河南岸东进夺取黄河铁桥,另一部从七里河地区北渡黄河,歼灭北岸守敌。

    第19兵团杨得志部:兵分两路,一部沿西兰公路向南攻取马架山、古城岭、豆家山,一部向北攻取十里山,得手后向兰州东关攻击前进。

    大战前夜,彭德怀把野战军司令部设在离前沿很近的乔家湾,他对许光达、杨得志说:

    “马继援是不会放弃兰州的,肯定会死守兰州老巢,与我军决一死战。那么,就成全他这一回吧,西路军那笔血债是时候该让马家军还了!”

    8月21日,对兰州外围守敌发起攻击前,彭德怀仍不放心,担心部队产生骄傲轻敌情绪。为此,专门对所有参战部队发出指示:

    “青马匪军为今日敌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在全国也是有数的顽敌,我们必须有足够的估计,并作充分的精神准备,力戒轻敌骄傲情绪。”

    但问题恰恰就出现在这里,这也是兰州战役首战失利,第一野战军遭受重创的原因所在……

    这半年多来,三大战役消灭了150多万国军部队,渡江战役顺利占领了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接着解放上海,攻克太原。

    长江以南,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就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国军残部被撵得无路可逃,有的投降,有的起义,就算偶有敢于顽抗的,也是被我军如砍瓜切菜一般,揍得哭爹喊娘……

    因此,部队确实存在骄傲自满的情绪:多少国军名将死的死,降的降,29岁的马继援不过是一个小屁孩,螳臂挡车,能有什么作为?

    不少师、团主官甚至拍着胸脯立下军令传:

    “只要把主攻的任务交给我,不出两个钟头,拿不下兰州,来杀我的头!”

    师团级的干部都如此轻敌,更别说下面的部队是如何骄傲自满了,而马家父子的马家军却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这就为我军即将发起的兰州战役埋下了隐患!

    彭德怀决定,先以9个团的兵力,对兰州外围方圆几十里的全部守军阵地进行突击,一举荡平兰州外围的敌人后,再聚全军之力对兰州城发动总攻。

    第一野战军攻击兰州的部队是第4军、第6军、第63军、第65军。第3军作为总预备队,随时待命。

    8月20日夜,首批突击部队的9个团进入阵地,等待发起攻击。

    8月21日拂晓,彭德怀下达攻击命令,几百门火炮数轮齐射,兰州城外各处敌军阵地在爆炸声的颤动下陷入一片火海。炮火急袭过后,3发信号弹升空,担任突击任务的9个团率先发起冲锋。

    但没有想到的是,敌军用钢筋水泥筑成的永备工事,在我军数轮炮火的轰击下竟然绝大部分都未被摧毁。

    部队刚发起冲锋,从各种明碉明堡里喷射出来的火舌,吞噬着战士们的身躯,攻击部队倒下一批,又涌上一批,却始终攻不上去。

    时隔几十年后,一些参加过兰州战役的一野老兵讲起那次冲锋,眼中都会涌出泪水:

    “那个仗真不好打啊!敌人火力太猛,各个山头,暗堡比耗子洞都多,防不胜防,他们各阵地互相呼应,火力交叉使用,子弹密密麻麻,别说人,就是苍蝇也飞不过去。

    我们的炮火,只摧毁了他们暴露在前沿的工事,而那些暗堡,才是最厉害、最要命的呀!我们的爆破队,根本靠不上去,无法接近,那一天,光爆破手死了不知有多少……

    同志们也真够顽强的,明知攻不上去,还是咬着牙往前冲,被敌人打退了,组织力量再上。

    敌人也够猖狂的,趁我们一退,他们就从地下工事里钻出来,组织反扑,边冲锋边喊:把他们斩尽杀绝,一个不留……”

    第一天的战斗,第一野战军全线受挫,投入主攻的9个团伤亡惨重,退下来的部队,有好几个团只剩百余人,有的连队竟然连一个干部都没有活下来,那是因为干部全都冲杀在第一线,全都拼光了。

    打了整整一天,我军在几十里长的攻击战线上,竟然一个口子都没能撕开,这样的结果,瞬间就让全军将士,从上到下都陷入到失利的阴影之中,骄傲过后的悲观情绪笼罩着部队。

    古城兰州在血与火的洗礼下迎来了日落,眼见攻击失利,彭德怀下令全军暂停攻击,撤出战场。

    在全国战场节节胜利,处处高奏凯歌的情况下,得知兰州战役首战遭受重挫,就连远在西柏坡的中央首长也深感震惊。

    8月21日,马继援首战获胜后,马上招来了团以上军官“开会祝捷”,他在会上讲道:

    “兰州决战,只能胜,不许败,全军将士要奋勇杀敌,与兰州共存亡!你们要告诉部队,多抓俘虏,多抓活的,特别是彭德怀,一定别让他跑了!活捉彭德怀者,重赏黄金1000两!”

    就在马继援召开“祝捷大会”的同时,第一野战军各部队也在对第一天的攻击失利做着深刻的总结。

    各部队官兵都在民主总结会上剖析失败的原因,无论干部还是战士,不管新兵还是老兵,个个畅所欲言,把问题讲明讲透。各部队的主官们都在会上作出了深刻检讨。

    部队骄傲自满,自大轻敌的情绪消失了,复仇的战斗意志却迸发出来了,部队的士气又提升起来了。

    虽然首战失利,但彭德怀也借机摸清了守军的兵力和火力部署,及时作出了战略调整,为接下来更大规模的攻坚战运筹帷幄。

    8月25日,经过全面的调整部署后,彭德怀命令部队对兰州城以及敌人外围阵地同时发起总攻击。

    千年古城兰州,在惊天动地的枪炮声中,等待着解放!

    摒弃了轻敌情绪的第一野战军,在8月25日这一天,无论大炮、小炮、野炮、山炮、迫击炮,集中了所有能够打得响的火炮,在兰州东、南、西三面几十里长的战线上,在同一时间发起轰击,整整30分钟的炮击,硝烟竟遮住了兰州城的天空。

    炮声才停,第一野战军各攻击部队便潮水般地向各自的攻击目标涌去,这一仗,打出了无数的英雄团体和个人英模。第一野战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史上,浓墨重彩地抒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杨得志19兵团第63军的攻击目标是豆家山马家军主阵地。总攻开始后,63军第5团第3连作为突击队,一路冲杀在前。

    周万顺,作为19兵团第63军第5团第3连的旗手,肩扛红旗,单手持着挂在脖子上的冲锋枪,迎着扑面而来的弹雨,冲在队伍的最前面。

    战前,指导员对周万顺千叮咛万嘱咐,说红旗到哪儿,战士就打到哪儿,你把红旗举在前头,鼓舞士气,指引目标。

    战斗中,山上的守敌集中火力专打红旗,旗面上早已布满弹洞,周万顺的右臂也被一发子弹击中,紧接着大腿上又连中两弹。

    周万顺站不住了,但红旗不能倒。他跪在地上,用双腿紧紧夹住旗杆底部,双手抱住旗杆下端,布满弹洞的红旗迎风飘扬,始终屹立不倒。

    红旗不倒,就是胜利的象征!

    周万顺和他的红旗也就成为了敌军各种火力射击的目标……

    到战斗结束时,牺牲的周万顺仍然紧紧攥着旗杆,身上密密麻麻都是弹洞,大多都是贯通伤,入口拇指粗细,出口竟有半个拳头大小,全是敌军重火力打的,整个身躯几乎已被子弹撕碎……

    周万顺烈士已成一个血人,身上的军装全成了碎片,没有一块布是完整的,和他身前的红旗一样,鲜红鲜红的……

    周万顺烈士是兰州战役参战部队中的普通一员,但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普通一兵,让第一野战军攻下了兰州城,赢得了兰州战役的最终胜利!

    兰州战役胜利了,但马家军最后的负隅顽抗,使得这场战役真正成为了一场血战,是解放战争中为数不多的,敌军敢于顽抗到底的硬仗。

    这场胜利来之不易,光是许光达的第2兵团,在攻击沈家岭的战斗中就牺牲了3000多名干部战士。

    其中包括第4军第11师31团团长王学礼、第4军第10师30团政治委员李锡贵、第4军第11师32团副团长马克忠等十多位团职干部。牺牲的营、连、排级干部更是不计其数。

    兰州之战彻底打垮了不可一世的马家军,奠定了西北胜局。此仗过后,西北地区的敌军已丧失了组织任何战役的能力,西北战场上再也没有较大的战斗,解放整个西北的任务,剩下的就只是怎样接管城市的问题了。

    1949年8月26日,用鲜血换来的兰州城终于获得解放。当日,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来到了周万顺烈士战斗过的豆家山,眼中噙着泪,对同来的几位兵团领导说:

    “将来,一定要在这儿立上碑子,建一座像样的烈士陵园,好让这些烈士们有个歇脚的地方。要让后人记住,他们是为兰州的解放、是为大西北的解放而牺牲的!”

    单字解释: 第 一 野 战 军 血 战 马 家 军 彭 德 怀 说 在 这 立 块 碑 好 让 烈 士 们 歇 歇 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