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兄弟俩的名字太像被误会,一个是八路军名将,一个却是蒋介石的侍卫

    2022.09.22 | 历史网 | 次围观

    江西电视台的栏目《跨越时空的回信》做得不错。去年,该栏目播出了陈铁如老人寻找表哥的往事,牵出了一件尘封已久的历史档案。

    陈铁如1950年参军,转业后曾在山东临沂拖拉机厂工作,用了将近30年时间,苦苦寻找表哥文立徵(zhēng)的下落,问了无数人,前后写了1万多封信,最终在热心人士的帮助下,证实了表哥的身份,文立徵的家属拿到了一张迟到30多年的烈士证明。

    陈铁如

    文立徵又名文立正,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这个名字。如果说起上世纪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及同名电影,老一辈人就有如雷贯耳的感觉了。文立徵就是电影《铁道游击队》里政委李正的原型人物,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两兄弟分道扬镳

    文立徵,湖南衡山县人,生于1911年,1945年牺牲。他的烈士身份这么难核实,和亲弟弟文立徽(huī)不无关系。

    老电影《铁道游击队》剧照

    兄弟俩的名字应该是父亲文九德取的(他们的祖父是个泥瓦匠,没什么文化),文九德出自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北伐时在唐生智手下当过团长,还担任过黄埔军校长沙分校少将总队长。抗战爆发后,文九德与上级意见不合,离开部队回老家,开工厂、办小学,在当地颇有名望。

    文九德给两个儿子取的名字挺好。“徵”是“征”的繁体字,本义是“征召”,古时候有才能的人会被官府征召做官;“徽”字则有“美好”的含义。文家兄弟都是人才,只不过当年选择了不同的阵营。

    文立徵在北平辅仁大学读书时,参加了1935年的“12.9”抗日救亡运动,抗战爆发后,和同学一道南下山东,参加了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开办的抗战训练班,又被分到鲁北某地当督导员。后来韩复榘几乎没抵抗日军就跑了,文立徵去了武汉,经同学介绍加入我党,被派到鲁南开展敌后工作。

    学生时代的文立徵

    他的弟弟文立徽个人资料很少,档案显示,文立徽是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从陆军197师的一个排长,熬到45师上校团长、第18师司令部上校参谋长,后来担任蒋介石的侍从武官(少将军衔)和蒋经国的顾问等职,官至中将。

    档案里还提到,文立徽在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七月的金门战役中有功,被授予“六等云麾勋章”(此战被国民党称为“金门大捷”,我军失利)。

    牺牲在抗战胜利前夕

    文立徵于1938年加入了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改名立正,长期在鲁南地区战斗。

    他曾任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政治部主任等很多职务,忙得分身乏术。1942年,他被调到著名的鲁南军区铁道游击队当了政委。

    据老战友回忆,为了打游击,文立徵完全是一副农民打扮,衣衫褴褛,戴一顶破毡帽,穿一双鞋底鞋帮很厚实的“铲鞋”。他个头不高,身上套的袍子太长,就把大襟撩起来,掖在裤腰带里。裤子上也是补丁摞补丁。

    游击队老照片

    文立徵指挥部队打过不少胜仗。如1939年腊月的一天晚上,他带领一个尖刀排,化装成鬼子的巡逻队,骗过敌人的哨卡,在铁路工人的配合下,潜入津浦线的一个车站内,放了一把火,然后大家全身而退。

    1940年的杜庄战斗,文立徵带领运河支队俘虏了日军支队长村川武寿。这个村川武寿厌战情绪强烈,被文立徵说服,同意用实际行动反战,交代了日军的兵力部署。文立徵释放了他,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将一支日军诱进埋伏圈,打了个漂亮仗。

    此外,曾家埠歼灭战、夜袭利口铁矿等战斗也是文立徵指挥的。

    在铁道游击队,文立徵带领战士们神出鬼没,爬火车,断铁轨,毁桥梁,截击棉衣、医药、枪械、子弹等军用物资,然后运给兄弟部队。护送领导干部过封锁线也是铁道游击队的一大任务。离开铁道游击队后,文立徵先后担任滕县(今滕州)武工队政委、鲁南二地委委员等职。

    1945年正月初,文立徵来到临城县(今山东枣庄薛城区旧称)六区检查扩军工作,没想到队伍里有内奸要害他。正月初十(2月22日)夜里,内奸引来的伪军突袭区部机关,文立徵当场牺牲。

    游击队老照片

    “沉冤昭雪”

    文立徵牺牲很长时间,他的家人一直不知道消息,直到全国解放前夕,还在《人民日报》刊登寻人启事,给解放军总政等机关写信,寻找文立徵的下落。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文立徵的籍贯被搞错了,文立徵老家是湖南衡山,却被记为江苏铜山县。

    当初鲁南运河支队的领导人几乎都是枣庄本地人,外地人也大都是从微山湖南岸的苏北过来的,和当地人没什么区别。“铜山”和“衡山”在方言里很容易搞错,偏偏苏北也有个铜山,所以文立徵牺牲后籍贯被弄错也不足为奇。

    在文立徵的老家,由于“找不到入党证明人”,不承认他是烈士;他的亲弟弟文立徽在台湾,父亲和白崇禧是同学,上世纪60年代,还有人专门发函调查文立徵,“何时参加伪军?在伪军中任何职?现逃往何处?”

    滕州烈士陵园

    上世纪50年代初,文立徵的表弟陈铁如在部队时就开始查证表哥的革命经历。1953年转业后,陈铁如分到了山东临沂拖拉机厂,临沂就是文立徵战斗过的地方。

    陈铁如又是走访打听,又是给相关部门和文立徵的同学、以及鲁南各游击队的老兵写信。直到1974年,才证实了文立徵1938年到1944年的历史,随后有两位在鲁南战斗过的老同志给山东省军区写信,证明文立徵在临城六区工作时牺牲,应该追认烈士。

    仅有这些还不够,在更多老同志和热心人士的帮助下,经细致调查,1980年湖南民政部门终于批复,同意追认文立徵为烈士,文立徵在山东滕县的遗骸后来被迁入烈士陵园。至此,陈铁如前后已经写了1万多封信。1983年,文立徵的家属终于拿到了烈士证明。

    陈铁如在查证过程中,还得到了小说《铁道游击队》的作者刘知侠的帮助。

    参考资料:《铁道游击队政委文立徵的革命历史》

    单字解释: 兄 弟 俩 的 名 字 太 像 被 误 会 一 个 是 八 路 军 名 将 一 个 却 是 蒋 介 石 的 侍 卫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