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孙权不偷袭关羽,而是派吕蒙趁水淹七军时出兵合肥,后果会咋样

    2022.09.03 | 历史网 | 次围观

    一言以蔽之就是战术上很明智,战略上一言难尽:孙权就算拿下合肥,对曹魏也没有太大的威胁。即便是曹魏覆灭,占便宜是刘备。号称“孙十万”。而这略带讥讽的“孙十万”就是因为合肥,孙权一生六次攻打合肥都以失败告终,孙权这辈子的功业都因合肥灰飞烟灭。后世也因此觉得孙权在军事能力上不如曹操和孙权。实际上,对于孙权而言,他这辈子最有利的一次取合肥的机会就是在关羽攻取襄樊的时候。但孙权在面对荆州和合肥的抉择上,孙权选择了荆州,这不能说孙权做得不对。只能说孙权在战略选择上缺乏远见。

    孙权最终选择进攻荆州的关键恐怕在于,合肥守将是张辽,而江陵守将是麋芳:魏蜀吴三家,最没有资格登基的就是孙权,最不想统一天下的就是孙权,因此对于孙权来说,平衡战略是孙权的对外战略政策,也就是说强大就会联合弱势一方进攻强势一方。这一策略始终贯彻始终。赤壁联合刘备击败曹操。襄樊之战与曹操达成默契,偷袭关羽。在猇亭之战以后,奉行与蜀汉联合。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

    建安24年。关羽被击败的时候张辽还在合肥没动。此时孙权向曹操低头称藩,如果孙权和曹操不联手的话,合肥守军是不可能去支援曹仁的。退一步来说,就算孙权打下合肥,并且可以守住合肥,在当时的情况下,战略意义并不大,因为荆州还在关羽的手上,合肥的意义在于,只能在取得荆州之后,合肥的战略才能凸显,有合肥肯定比没有合肥好,但这个好处也是有限的。而孙权取合肥,势必遭遇曹操最疯狂的报复,这一点是孙权无法承受的,而且刘备未必会出兵援助。

    孙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东吴的对外战略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在当时,孙曹矛盾大于孙刘矛盾大于,而且这个矛盾无法单纯通过外交解决,只能先经过军事手段结局。自始至终,孙权都不可能坐视江东上游掌握在自己手里。为取得荆州孙权不惜对曹操称臣,樊城战前的建安22年,也就是公元217年濡须口之战后,孙权秘密向曹操请降。为得到荆州全境,不惜向曹操称臣。在这种情况下,孙权是不会袭击合肥的。换到另一个角度,如果孙权不背盟,那么张辽也不会放下合肥增援襄樊。救援曹仁的军队有好几路,分别是于禁徐晃张辽裴潜。孙权如果攻合肥,最多能吸引张辽一路援军。在取得荆州而后取合肥失败之后,孙权再次与蜀汉联合并贯彻始终,与弱者联合是孙权的原则。

    此战彻底改变了魏蜀吴三家的战略格局,此后,刘备和曹丕先后讨伐孙权,虽然孙权取得了胜利,但孙权也就局限于江东,没有任何机会染指中原了。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单字解释: 孙 权 不 偷 袭 关 羽 而 是 派 吕 蒙 趁 水 淹 七 军 时 出 兵 合 肥 后 果 会 咋 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