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太子掌兵,在战国时期是存在的,太子去外国做人质也是存在的

    2023.11.10 | 历史网 | 次围观

    首先,这并不是始皇在与不在,偶然不偶然所能改变的。看当时陈胜起义,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再看陈胜有名有姓有字,在那个时代根本上就是贵族嘛,不然没有取字的权力,而且他想要的是封侯拜相,甚至皇位,所以,当时的野心家已经起来了,而且民心太乱,七国统一时间太短。

    其实,也就是命运吧,赵高在秦始皇面前受命传召,其实应该是蒙毅的,那天凑巧秦始皇身体不舒服,让蒙毅去给他祈福,刚好始皇哪天没了,要是蒙毅受召,那和蒙恬在一块的扶苏,蒙恬自然拥护扶苏,可惜了。扶苏进言始皇坑杀术士(也就是后面朝代黑始皇说他的焚书坑儒)一是,始皇很生气,将扶苏远派。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冢子不师,晋申生就是这么被废的,魏惠王派太子申跟庞涓一起历练,结果被田忌孙膑率领的齐军擒杀。

    而亲仁,没记错的话,魏武侯也是从小被魏文侯培养打仗的,太子将兵在战国时期是存在的,太子去外国做人质也是存在的。秦国实行军国体制,长公子将兵,并没有什么不合理之处,而且扶苏戍边之前,发生了“亡秦者胡”事件,秦国军事重心就开始主要针对匈奴,让扶苏将兵30万秦军精锐,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把这一举动,认为是排除扶苏继承资格,是不成立的。

    至于,排除扶苏的继承资格,直接流放岭南岂不方便,何必赋予军国重担。连秦始皇信任的蒙恬也说扶苏将兵“此天下重任”。周代的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即便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但这一制度仍是各国遵循的主要继承制度,比如秦国就基本遵循这一制度,即便有幼子继位,也是长子让的。嫡长子是天然的继承人,即便不在国都,在外国,一样可以回国继位,何况,上郡离咸阳并不远。胡亥继位杀扶苏、杀蒙恬、蒙毅、杀兄弟姐妹、杀李斯,根本心虚。

    更何况,兵凶战危,打仗并不是一件安全的事情,就连现代战争也不能幸免,朝鲜战场。太子已经是国君的继承人,不需要立功再获得政治资本,相反掌兵反而会威胁国君(商臣弑父)。魏国自从太子申被齐国杀了之后,就再也没有让太子带兵过。太子是在国君身边等着接班的人,一旦国君突然死亡,身边大臣改个遗命,那就太多变数了。扶苏是长子他是最有可能的,正常就是扶苏继位的。

    而且,胡亥是小儿子轮也轮不到他啊,无非是立长立贤,如果不是赵高李斯叛乱伪造诏书支持他又怎么能当皇帝的。既没有功劳才能也不是长子,他的母系亲戚也没有具体介绍在秦国拥有什么权力,什么样的势力会支持他呢,就是赵高而已。晋公子申生被进攻派出去和狄人作战的时候,就提出这个问题。强调太子是不能出去带兵作战的,他应当是君王外出作战时留守监国的,而如让太子统兵出战,这是严重违反礼法的行为。虽然不说,到了统一王朝的建朝和春秋时期的礼法,还有多少遵守的地方,但至少他应该能代表几百年内的一个统一思想。

    最后,汉朝也能发现太子原则上不带兵,太子监国应当是比较统一的规矩。扶苏去蒙恬军的时候的军队力量对比和你说的那个太子出去作战的,类比下。蒙恬都给别人打成什么样子了,在哪里也只是驻扎,哪里还有大战。我认为大秦自开始即结束无关继位人打天下易坐天下难法家根本无法支撑一个帝国的框架商鞅的法我只能说严酷直到今天也是严酷!百废待兴,废土重建,人心惶惶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想不到有比儒家更合适的百家。

    单字解释: 太 子 掌 兵 在 战 国 时 期 是 存 在 的 太 子 去 外 国 做 人 质 也 是 存 在 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