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86李先念接见南江县长,期间提出一请求:能不能帮我找找瘸子老乡

    2023.04.19 | 历史网 | 次围观

    引言

    1986年,李先念接见了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县长郑友铭。得知他是南江人,李先念不由得想起一个特殊的朋友。

    说起这个朋友,李先念深情满满回忆道:“川北有个九龙场,这是个战略要地,我在这里打过仗。当时有个瘸子老乡给我大打了两双布筋草鞋,我就是穿着这双鞋踏上了长征路。”

    回忆起从前的往事,李先念和郑友铭提出一请求:“你能不能帮我找找这个瘸子老乡,不知他现在还在不在。”

    李先念口中念叨着这个“瘸子老乡”是谁,两人有着什么特殊的故事呢?

    01李先念结识草鞋匠

    这个“瘸子老乡”,名叫余官章,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人。

    九龙山位于云缠雾锁的山顶上,而余官章便于1909年出生在这个旺苍最为偏远的地方。

    9岁那年,余官章给化龙垭一个王姓地主家庭放羊。万恶的地主压榨底层劳动人民,给他住得地方也很潮湿。

    10岁那年,余官章的右腿生了毒疮。因为没有钱医治,他落了个终生残疾。稍大一些,他为了维持生计,以打草鞋为生。

    1933年初,红四军转战川北。在旺苍县木门寺召开了“木门军事会议”。会上,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等100多人参会,陈昌浩和徐向前主持。

    会上,决定加强全党团结,总结了反三路围攻的作战经验,将红11师扩编为第30军。余天云担任军长,李先念担任政委。

    红四方面军的红30军战士浩浩荡荡开进余官章的家乡,率部解放了川北旺苍。在李先念的率领下,部队开赴九龙场,建立了九龙区苏维埃红色政权。

    此外,红30军厉兵秣马,准备在木门到黄茅垭一带和敌人决一死战。各级苏维埃组织群众筑工事、运粮草,支援红军打仗,为红军编织草鞋。

    李先念来到鸽子庙,只见十几个人在打草鞋。尤其是这些人当中,有一个小伙子手脚麻利,编得又好又快。便问:“老乡,你叫什么名字,一天能做几双草鞋啊?”

    他回答:“我叫余官章,今年24岁,每天能打4双草鞋。”

    余官章看着眼前的军人面容和蔼可亲,觉得他最少是个排长反问:“你叫什么名字,是干什么的?”

    “我叫李先念,是个当兵的,不是什么大官。”李先念回答。

    随行的警卫人员对余官章说:“这是我们的军政委李先念。”

    余官章赶紧站起来喊道:“首长好!”

    李先念敏锐发现他的腿是瘸的,便关切询问:“你的腿是怎么回事?”

    余官章解释:“这是因为小时候腿上生了个毒疮,流脓灌浆很严重。直到右腿缩了筋,走路便小一截。”

    于是,李先念在这之后的几个月中,经常看望比他要小4岁的余官章。他亲自教余官章唱红军歌谣:

    “红军一到四川来,建立三县苏维埃。工农兵联合起来,四川穷人要自信。”

    此外,在李先念的帮助下,李先念担任苏维埃政府仓库保管员。

    余官章见李先念平易近人,对自己又格外关心。为了感谢他的知遇之恩,他精心编了两双草鞋送给李先念。

    李先念收到礼物后,忍不住夸赞:“你的手真巧啊!”

    不久,由于敌人对我军展开疯狂进攻,红军和苏维埃政府被迫转移,来到地势险要的九龙寨。

    为了和敌人斗争,他们巧妙利用山上的鹅卵石。多年之后,他回想起两人一同背着石头上山的情形依旧侃侃而谈:

    “头一样大的鹅卵石,李政委一个人能背四块,我只能背两块。”

    1933年6月,以余海清为首的50多名匪徒围攻苏维埃政府和红军。苏维埃干部和红军战士面对敌人的疯狂的进攻,抱着鹅卵石朝着敌人砸去。

    就这样,他们成功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于是,狡猾的敌人便顶着蒙上十辈子的方桌,拿着斧头继续进攻。

    因此,战士们的子弹在敌人面前噗噗乱飞,可就是打不中桌子下面的敌人。不久,敌人便用斧头砍开了第一道寨门。

    很快,敌人用同样的手段打开了第二道寨门,负责守卫的红军战士全部壮烈牺牲。余官章所在的部队见状,将第三道寨门紧紧守住。

    李先念闻讯赶来,率部和敌人作战,打死了40多个匪军,并在苍坡河成功击毙了匪首余海清。

    02草鞋匠和队伍失去联系

    成功剿灭余海清匪部后,余官章才知道,这个穿着草鞋,平时和蔼可亲的“老李”,居然是个大官。

    于是,他又为李先念精心做了两双布筋草鞋。这样,他在行军作战中更方便一些。晚年的余官章回忆:

    “这双布鞋是用地主家缴来的衣服撕成布条,和草绳搓在一起,这样就会结实一些,穿半年都不会烂。”

    1926年11月,年仅25岁的李先念穿上余官章为他做的草鞋参加了反六路围攻战斗。战斗中,他指挥部队在黄茅垭地区缴获了600多枪支,围歼1.4万国民党军。

    在广昭战役中,他缴获了600多枪支,歼灭800多敌人,成功粉碎了敌人围剿,走上了浩浩荡荡的长征路。

    红军的大部队开始战略转移时,余官章和怀孕的妻子何琼莲一同参军,成为李先念手下的战士。

    余官章的妻子何琼莲是在他7岁那年进门的,由于生活所迫,被卖到他家当了童养媳。1932年,两人正式结为夫妇。

    红军来到他们家乡后,两人一同在苏维埃政府工作。余官章担任保管员,何琼莲担任妇女主任。在他看来,何琼莲长得很漂亮,的从事宣传工作要比他厉害。

    1935年3月,红四军战士强渡嘉陵江。这场战斗虽然在红军战争史上并不算是激烈战斗,但对于战斗经验不多的余官章而言是巨大的挑战。

    何琼莲担心丈夫,便让他先藏在江边草丛中。临别之前,她只说:“我跟他们走,你先回家吧。等到革命胜利,我会回来的!”

    就这样,何琼莲便跟着大部队离开。由于在嘉陵江边掉队,余官章回到家中。可敌人已经知道他的底细,派“还乡团”将他抓了起来。

    “还乡团”看起来凶神恶煞,恶狠狠地命令余官章:“快,带我们去找藏着红军棉花和布匹的山洞,否则对你不客气!”

    余官章还正在犹豫,敌人的马刀便朝着他右手砍来,大拇指随即从虎口处断开,只剩下一层皮还连着手掌。

    见敌人如此残暴,余官章一口拒绝带他们找山洞。于是,敌人便将他绑在关帝庙的一根石柱上对他实施了酷刑。

    一边拷打,敌人一边逼问:“快说,到底有哪些人参加了红军,哪些人是苏维埃干部,不说就给你好看!”

    面对敌人的逼问,余官章始终沉默不语,不肯回答。敌人气急败坏,直接朝着他手臂处打了两枪。

    敌人见从余官章口中根本得不到任何有用的情报,只能将他放了。奄奄一息的余官章,爬上了九龙山附近的阴灵山。

    在山上,余官章得到一位老道士的帮助。在这里,他住了48天才回到家中。

    回乡之后,余官章一夜间成了当地的“高人”。没人知道他在阴灵山上经历了什么,但当地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有的人称余官章会穿墙术,有的人说他有夜行百里的本事,一个晚上就能去巴中一趟......

    余官章晚年

    春去秋来几十年过去了,余官章一直在家中等着革命胜利的这天,等着妻子回来的这天。这一等,便是十几年。

    03李先念寻找草鞋匠

    1949年12月,解放军终于解放了广元。虽然迎来的胜利的这天,可余官章却迟迟未见妻子的身影。

    于是,当地的乡亲们都说:“长征中死了这么多人,她肯定和娃儿死在路上咯!”

    万念俱灰下,余官章才在乡亲们的撮合下,和当地一个农村姑娘结婚了。很巧的是,这个姑娘的名字和前妻是同名,叫李琼莲。

    一转眼几年过去了,余官章突然收到吉林寄来的一封信。让他意外的是,写信人竟然是消失多年的前妻。

    得知前妻还在人世,他激动地几个晚上睡不着。除了这封信,前妻还寄来了300元。余官章没舍得花,将这笔巨款存起来。

    为了感谢乡亲对他的帮助,余官章从中拿出100元买了几百个馍馍送给乡亲。他逢人便送馍馍,一边激动地说:“这是俺前妻寄来的钱买的,她如今已经是部队的大官。”

    1958年,余官章来到当地合作商店工作。

    1959年,分别26年的何琼莲回到了旺苍。为了见她一面,余官章特地问当地合作社借了一身中山装。

    两人相见后,何琼莲说起她曾经在长征中生下的那个女儿:他们的孩子是在草地出生的,由于生孩子的缘故,她的一只耳朵冻坏了半截,冻掉了两根脚指头。

    由于当时的条件艰苦,她只能将孩子寄养给当地老乡家中,至今没有音讯。交谈中,余官章还得知何琼莲如今已经建立了新家庭。

    就在两人重逢的第二年,何琼莲与世长辞。病逝前,她告知余官章一个重大消息:他们的女儿还活着,长大后来到四川工作,后来去了郑州。

    这个重大消息,对余官章而言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从此,他便开始了寻女的漫漫征程。

    1979年,余官章正式从供销社退休,享受流落红军待遇。

    退休后,余官章在九龙场开了一家卖针线和盐巴的小铺子。由于稍微懂一些医术,身边的农民很喜欢找他看病。

    余官章

    余官章从来给人治病都不要钱,病人愿意给就给,愿意给多少就给多少。

    他虽然老了,但一直记挂着李先念这个自己唯一见过的红军将领。他和乡亲们总是念叨:“我曾经还给李先念打过草鞋,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也许是冥冥之中有感应。1985年,旺苍县人民政府决定建立“木门军事会议陈列馆”,留住这段宝贵历史。

    于是,旺苍县县委、县政府致函李先念,希望他能为这座陈列馆题词。已经是共和国主席的李先念收到信欣然拿起笔,写下了“继承和发扬红军光荣传统,把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好”这几个大字。

    殷切的希望中,寄托了李先念对老区人民的无限怀念和祝愿。

    1988年,余官章把自己当年为李先念做草鞋的机器,捐给了“木门军事会议陈列馆”。而这张曾经普通的草鞋床,成为了该馆的镇馆之宝。

    但凡来这里参观的人,无不听说过李先念和余官章之间的故事。

    戎马倥偬几十年,李先念没有忘记九龙场,也没有忘记给他打草鞋的余官章,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这一幕。

    1986年秋,郑友铭带着李先念的委托,来到旺苍县九龙山探望了老人余官章,带去共和国主席李先念亲笔写的书信,对他关怀。

    余官章将书信视若珍宝,他常常说:“每次看到这封书信,好像看到了当年的政委李先念。”

    04李先念妻子给余官章带了便条

    1996年6月21日,李先念与世长辞,享年83岁。

    1993年,就在纪念红军入川60周年之际,李先念的夫人林佳楣专程来到川陕革命根据地,只为寻访丈夫当年的战斗足迹。

    在旺苍县,林佳楣参观了“木门军事会议陈列馆”。在陈列馆参观期间,她见到了那张余官章的草鞋床。

    工作人员告诉她,这张草鞋床有60年的历史,是九龙场的老百姓为红军编草鞋的工具。

    李先念一家人

    当林佳楣得知余官章用这张草鞋床为李先念编了两双布筋草鞋时,她说道:“7年之前,李先念同志接见郑友铭时,还提过这个老乡。”

    从工作人员口中,她得知余官章如今82岁尚健在时,准备去九龙场看看这个老人。后来由于山高路远,始终没有成行。

    于是,林佳楣便托人给余官章带了冰糖、茶叶。除了礼物之外,他还带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给我寄张照片。”

    余官章问询赶去见面时,林佳楣已经离开了。为了纪念,他在照相馆拍下了自己生平第一张照片。

    对于林佳楣留下的这张便条,余官章视若珍宝。可能是因为经常拿出来看的原因,便条有些破碎了。

    但他早已经背下便条上的这些字句:“尊敬的老人家,感谢您在战争年代为革命做出的贡献。我们代表李先念同志向您表示诚挚的问候,愿您健康长寿!”

    余官章

    2006年,97岁高龄的余官章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临终之前,他还念叨着自己和李先念一同战斗的岁月,念叨着和共和国主席结下了的情谊......

    单字解释: 李 先 念 接 见 南 江 县 长 期 间 提 出 一 请 求 能 不 能 帮 我 找 找 瘸 子 老 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