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中国历史上的三个假太监到底有多奇葩?容许太后生育,与皇后通奸,皇帝谋害

    2024.03.01 | 历史网 | 次围观

    太监,封建时代的畸形产物,侍奉皇室。

    作为天下最有权势皇室的侍从,无论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还是狐假虎威,都有不少奸诈太监“留守宫中”。中国历史上的史书”。郝,晋代的董猛,唐代的于朝恩,宋代的李琰,元代的蒲不华,明代的王震,清代的安德海……

    这些奸佞太监信赖或凌驾于皇权之上,称霸天下,害忠良民,为世人所厌恶。

    在封建时代,由于统治者的私欲,宦官诞生了。

    起初宦官只为统治者的家族服务,但当秦始皇确立了“皇帝”的称号,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后,士大夫沦为农民,不再是皇帝治理天下的伙伴。共同的世界。日趋深入,以致发展成君不信臣,臣不信君的局面;君主想欺压臣子,臣子想胁迫皇帝。

    帝君虽有生杀大权,但终究只是一个人。

    有时皇帝实力较弱,臣子难以压制,甚至遭到臣子的反对。此时,被压迫的皇帝想要再次反击,唯一的选择就是寻求外援,而皇帝能找到的外援也只能是自己的亲戚或者太监。

    作为皇太后或妃子的原生家庭,外戚是最合适的外援。

    但是,历史上外戚谋夺皇位的例子很多,比如西汉的王莽,东汉的曹丕,隋朝的杨坚。所以,外戚也是一个让皇帝非常不安的因素,不会轻易被重用。

    外戚不能,那就只有太监了。

    与亲戚不同,太监没有机会企图篡位。且不说其他,光是“无嗣”,就可以彻底挡住太监称帝的野心。

    第二,宦官与文人自古就是天敌。士大夫看不起家奴的宦官,宦官也看不起文人。

    天敌,更没有篡位的可能。这样的人不用,还能用谁?

    宦官的“天生”优势,让任何想与士大夫对抗的皇帝都将其视为必不可少的棋子。

    在皇帝的支持下,宦官为了“权倾天下”的生存而要土地。背靠皇帝与士大夫对抗。

    但人有失策,马有绊。宦官虽然是无根之人,但毕竟是人。他们没有欲望,但仍然有欲望,无论是对财富还是权力。

    有了欲望,宦官也可以做一些逼迫皇帝的事情,比如秦赵高,就是化鹿为马,来控制秦二世。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奸诈的太监独揽皇权,踩着皇帝的脑袋为所欲为。

    宦官劫持皇室,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

    但是,假太监进入后宫称霸后宫,即使在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华夏历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事情。更离奇的是,还有假太监让太后生子,伪造皇后谋害皇上。战国时代的假太监老艾——让秦赵太后生下孩子

    假太监赖爱是一个“名留青史”的狠人。他背叛了秦庄襄王楚王、秦始皇嬴政的父亲,并与嬴政的生母赵姬私通,导致她出生。生了一个继承人。

    作为开国皇帝嬴政的“假父”,不得不说,老艾真是个“好人”!

    老艾本来就是个流浪汉,别说跟赵姬有染,就是见到她也是痴人说梦。

    他能入赵佶的法眼,还得感谢一个人——相国吕不韦。

    如果问谁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投资商人,那一定是吕不韦。

    其他商人的投资成功顶多是资产翻倍,而他却直接跳入了龙门,完成了阶级蜕变。

    秦庄襄王和他的生母年轻时得不到父亲秦孝文王的宠爱,被送到赵国邯郸做人质。

    去敌国当质子,说白了,就是彻底放弃了。如果不出意外,单单敌国就是庄襄王的下场。庄襄王去赵国做人质后,秦赵两国时常爆发战争,生活十分艰难。

    魏国商人吕不韦来到邯郸经商。知道赵庄项王在赵国的情况,他认为他是一件值得冒险投资的稀有商品。

    打定主意后,吕不韦在得到庄襄王“分田地”的承诺后,立即带着几乎所有的家产去秦国游说。到了秦国后,吕不韦将自己带来的东西全部送给了孝文王最宠爱的妻子华阳夫人。

    他找华阳夫人干嘛?因为华阳夫人受宠却无子。

    在吕不韦毒舌的劝说下,华阳夫人同意收庄襄王为义子。

    有了华阳夫人为养母,庄襄王很快就被确立为孝文王的继承人,身价瞬间暴涨了百倍、千倍。吕不韦在秦国为庄襄王打下基础后,回到邯郸,随庄襄王逃回秦国。

    公元前251年昭襄王驾崩,孝文王继位,庄襄王为太子,华阳夫人为皇后。

    不久,孝文王暴死,庄襄王继位。有了庄襄王的遗产,吕不韦的投资得到了未知的回报。任相邦(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

    庄襄王在位3年即崩,嬴政继位为王,吕不韦被尊为“次父”。

    嬴政的母亲是赵姬,赵姬和吕不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原本是吕不韦收买的舞女。后来,她受到庄襄王的宠爱,让吕不韦将她献给自己。拒绝。

    野史传说吕不韦送赵姬去见庄襄王时,赵姬怀孕,后来生下男婴,即后来的嬴政始皇,所以有说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

    庄襄王死后,赵姬与吕不韦旧情复燃,经常在后宫偷情。当时嬴政年纪尚小,太后赵姬当政。为了谋取更大的权力,吕不韦还对赵姬百般奉承,几乎听从了她的话。

    然而,随着嬴政逐渐长大,吕不韦开始对与赵姬私通有了很深的忌讳。他怕再这样下去,嬴政不能容忍,祸不单行。Vertex,没有理由冒更多的风险。

    从那以后,吕不韦开始想和赵姬划清界限,不想再和她有任何往来。

    吕不韦想擦擦嘴就走,赵姬不肯,继续折磨他。吕不韦见脱不开身,想了个办法给赵姬介绍新情人,好让自己脱身。吕不韦介绍的情人是老艾。

    赖爱有一项很特殊的技能——她在某一方面很强,而这项技能得到了赵姬的青睐。

    赵姬让赖爱假扮太监进入后宫与她私通。后来,赵姬和老艾在后宫厮混了整整一天,非常开心。不久,赵姬怀上了老艾的骨肉,在永地生下了一个儿子。

    让一国太后生子,老艾这个假太监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再没有比他更“厉害”的了。

    老艾不仅是个“好人”,还是个不怕死的人。吕不韦这种权势的人,怕是让嬴政知道了,他们就没有好下场了,可是老艾却不怕。他不仅不怕,还当众称自己为嬴政的“假父亲”。

    这种坦白也为赖爱的垮台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238年赵佶被指与假太监赖爱通奸,并生下两个儿子。又与赖爱合谋说:“秦王若死,则此子继位。

    ”于是,秦嬴政下令严查此事,查明了事情的真相。

    当年9月,赖爱怕被发现会死无葬身之地,干脆什么都不做,打着赵姬的幌子发动政变,结果失败后被捕。赖爱生的两个儿子也被嬴政“推”死了。

    北魏假太监高菩萨——奸妃

    这是北魏孝文帝时期一段非常血腥的故事。

    故事中一共有三个主要人物,三人的地位也大不相同。其中两个是封建时代最高的——皇帝和皇后,一个是最低的——假太监。

    皇帝、皇后和假太监,这一千年难得一见的奇葩组合,在北魏上演了五千年来从未有过的血腥情节:皇帝深爱皇后,但皇后剥削皇帝。御驾亲征,转身与假太监约会。

    皇帝是北魏孝文帝,皇后是北魏孝文帝的第二任皇后冯皇后,假太监名叫高菩萨。

    冯太后是太祖冯习之女,孝文帝的祖母冯太后的侄女。那个时候,冯太后越来越虚弱。为了保住冯家的富贵荣华,她特意从冯家挑选了两名女子在宫中伺候孝文帝,希望她们能延续冯家的荣光。

    冯太后就是其中之一。

    按辈分来说,冯皇后是孝文帝的表妹,不过年纪相仿,冯皇后倒是颇有风韵。孝文帝第一次见到她,就被她的容貌和魅力深深吸引。提神醒脑。

    冯氏入宫后,受到孝文帝的宠爱,后宫妃子们的好运几乎没有了。

    然而,孝文帝对冯皇后的特殊宠爱,并没有得到冯皇后的特别好感。生病时,她爱上了前来治疗的医师高菩萨。

    高菩萨长相英姿飒爽,谈吐出众,又非常善于口才,口才好,把凤太后诱入了一颗大心脏,没过多久,她就陷进去爱死他了。

    就这样,凤太后很快就不再在意世人的眼光,暗中与他私通。

    孝文帝还在京城的时候,冯皇后不敢明目张胆,只敢偷偷撩拨。后来,随着孝文帝的征伐,冯皇后再也没有了顾忌,直接大胆地让高菩萨进宫假扮太监,公然与她私通。

    虽然她的恶行宫内外尽人皆知,但她是皇后,孝文帝独宠她。

    冯太后见朝中无人敢议她,更放得开,常日夜在宫中与高菩萨弹奏歌唱。

    但是,经常在河边走,没办法不弄湿鞋子。冯皇后肆无忌惮,胡作非为,最终酿成大祸。

    498年,北魏孝文帝第二次率军南下,冯太后为了巩固朝政,逼迫孝文帝的幼妹彭城公主嫁给弟弟冯肃。.

    冯肃是二世祖。他仗着姐姐当朝皇后的身份,肆意妄为,抢夺人家的女儿。他在京城声名狼藉,被称为花花公子。

    彭城公主怎么舍得嫁给这样的人?

    彭城公主无奈嫁给凤肃,逃出京城,追上了率军南下的孝文帝。

    见到孝文帝后,彭城公主将自己知道的一切告诉了孝文帝:

    “先不说凤肃人品低劣,他是皇后的亲弟,皇后在后宫滥交,我姐还真不想嫁……”

    “什么?”

    彭城公主的话还没说完,孝文帝听着皇后的淫荡,连忙问这是怎么回事?

    为了自己的终生幸福,彭城公主不再隐瞒,告诉孝文帝,皇后趁着他南下与假太监高菩萨有染,如今更是公然滥交。宫里的人都知道了,只是她不敢告诉皇上。

    孝文帝满脸的不敢置信,他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他心爱的皇后会背叛他。带着最后一丝侥幸,他命人潜回京城暗中审问,幻想着奸细能给他关于“皇后忠义”的答案,结果还是大失所望。

    孝文帝南征归来后回到洛阳,先是审问了后宫小黄门苏行寿。

    在孝文帝二话不说处死九族的威胁下,苏行寿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不敢隐瞒,当即道出了冯皇后与高菩萨私通的原委。

    现在,孝文帝彻底相信,自己心爱的皇后背叛了自己。

    孝文帝大怒,命人捉拿冯皇后和高菩萨。看到事情的真相大白,冯太后终于知道什么叫害怕了。她跪在孝文帝面前,继续赔礼道歉,请求孝文帝的原谅。

    孝文帝没有理会她的求饶,而是继续重复了一句话:“你配我做这样的事吗?”

    后来,高菩萨无葬身之地而死,冯皇后在孝文帝临终前被处死。

    499年,孝文帝病危。临终前,他下旨遣散三夫人手下的妃子,回乡改嫁。

    但他担心冯太后以冯太后的身份干涉朝政,于是下旨:

    ”皇后听命阴德久,与天隔绝,若不早做,说不定会成为汉末的佳话。我死后,将给皇后以死——并举行葬礼,以掩盖冯氏家族的巨大失败。”赐凤太后死。

    冯皇后不服圣旨,被迫饮毒而死。

    唐代假太监刘克明——刺杀皇帝

    安史之乱后,盛极一时的大唐由盛转衰,中央宦官势力崛起,地方封建城池成灾,皇帝处处受制于人,颇为不甘心。

    至此,唐代宦官与前朝士大夫一样,既能朝政又能掌控军队,形成了一支既能抗衡宰相权势,又能抗衡宰相权势的新势力。也牵制皇权。

    太监独揽大权从来都不是什么好事。

    士大夫独揽大权,大权在握的官员也大多要照顾子孙后代,不愿做太过极端或有毒的事情,以免伤及妻儿。

    作为一个无根之人,宦官无亲无故,只为自己着想,不需要考虑其他任何人,为所欲为。破坏世界。

    所以,中国历史上奸佞的太监多,贤能的太监少之又少。

    唐穆宗时期,穆宗李亨残忍无能。他整天只顾着自得其乐。

    刘广仗着李衡的信任,屡次犯下不法行为,朝中官员对他深恶痛绝。

    我们都知道宦官是无根之人。除非他们在进宫之前就已经有了孩子,否则一旦进宫,他们就永远不会有自己的孩子了。然而,中国最关心的是家族传承。他们都希望有人在他们老了的时候照顾他们。发送到最后。

    虽然太监不能有子嗣,但有些太监仍然相信自己老了会有儿子照顾自己,所以经常有太监抱子入后宫的情况。为了晚年有人照顾,刘广从民间收养了一个养子。这个养子就是假太监刘克明。

    到了唐朝中后期,宦官的权力达到了顶峰,后宫绝大部分都在宦官的控制之下。偷偷带人进宫,对他们来说很容易,并不难。

    当时,刘光为继承家业,收养了刘克明为养子。他没有让刘克明当太监,而是直接把他当成假太监带进了宫里。刘克明入宫后,被刘广安排为太子的玩伴。

    当时还是太子的敬宗李湛最喜欢玩了,除了玩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刘克明来到李展身边后,巧妙地抓住了李展开朗的性格,每天都想方设法让李展玩得开心,玩得开心,引得李展每天都过得无比开心。

    李湛生性也是个孩子,他根本不知道谁好谁坏,只知道谁带他去玩,他就对谁好,其他什么都不在乎。就这样,当时的刘克明深受李湛的宠幸,被视为绝对的心腹。

    李湛即位后,刘克明也只身升天,成为权势太监。当然是假的。

    李湛当上皇帝后,丝毫没有改变他贪玩的性格。相反,他加强了它。他整天玩啊玩啊,完全不理会政府的事。他经常一大早就出去打猎,直到很晚才回来。城堡。

    说白了,刘克明就是一个市场小人。他不爱权势,却贪得无厌。

    一个贪得无厌的假太监闯入后宫,而后宫的掌舵人李湛是个只会玩,不会做其他事情的孩子。可以想象会出现怎样的一幕。后宫成了刘克明的游乐场,后花园。

    此时,戴着无数绿帽子的李战并不知道,他还只知道吃喝玩乐。

    然而,小偷总是很容易感到内疚。别人虽然不知道,但是不经意的看小偷一眼,小偷就很容易认为自己暴露了,然后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有一次,李湛带着刘克明一起去打猎。

    打猎时,李展不慎将箭射中了刘克明的腿部。本来是无心之举,但是小偷刘克明却十分内疚,认为自己的罪行已经被李湛识破了,所以李湛湛才给了他这样的教训。

    其实李展当时根本不知道。

    认为自己被判有罪的刘克明深思熟虑后决定先行一步,冒着弑君的风险。

    最后,年仅18岁的李湛被刘克明等人昏死过去。

    刘克明刺杀李湛后,也想拥立李姓宗室为帝,做开国英雄。

    不料李瞻遇害的消息传来,太监王守诚率领神策军攻打王宫。刘克明知道,自己被抓了,就没有好下场了。为了逃避,他选择了跳井自杀。封建时代,皇帝自称是九五帝王,皇室自称是龙的传人,但毕竟是人。虽然他们很厉害,但有时也被别人玩了……

    单字解释: 中 国 历 史 上 的 三 个 假 太 监 到 底 有 多 奇 葩 ? 容 许 太 后 生 育 与 皇 后 通 奸 皇 帝 谋 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