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冷冷地说了四个字,被人吐槽

    2022.05.29 | 历史网 | 次围观

    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冷冷地说了四个字,被人吐槽

    在东西方都进入转折阶段的时候,西方的罗马征战天下,建立了剽悍的行省制度。而在东方,汉朝爆发了一场惨烈的楚汉争霸战,同样是以刘邦的获胜告终,与罗马共称人类两大明珠的汉朝在他的手中建立。

    而在如此关键时刻,刘邦之所以能够反败为胜,成功让自己的王朝成为世界焦点,就是靠着他手下的三个优秀人才。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分别是韩信,张良与萧何。

    韩信出兵,张良出谋,萧何后勤,将刘邦的江山打造得如铁桶一般。但可惜,在刘邦建立帝国以后,他就对当年的战友下黑手。按理来说,唇亡齿寒,萧何与韩信等人应该相互帮衬才对,但历史的记载很无奈,萧何帮助韩信成才,却又反咬韩信一口,让韩信死于女人手中,甚至还说了一句无比绝情的话。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以前看历史的时候,对于汉初一些能臣名将的行为很是不能理解。首先,自然是韩信,明明手下有几十万精兵强将,结果刘邦一个眼神就让他放弃齐国,成为楚王。明明成为楚国的时候,他身边也有很多力量,但刘邦一句游梦泽,他又乖乖地把身边的力量全部做了,然后自己去投降。

    关于韩信的陷落实在是历史的悲剧,这简直就是一个绝顶高手自废武功送进监牢的过程。不过在这时候,我们也同样发现了一个问题,在韩信被刘邦不断折腾,甚至要玩死的时候,在旁边旁观的萧何与张良等人态度确实十分尴尬。

    按理来说,他们被称为汉初三杰,不说关系有多么好,但也至少说明他们有些唇亡齿寒的感觉。当刘邦要大刀阔斧干韩信的时候,张良直接出家,萧何手握大权,但却不仅与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抓了韩信,而且一直默默的支持,汉高祖对韩信进行打压。

    要知道,当年,韩信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将军成为汉初三杰,全靠萧何月下追韩信以及黄金台上拜将。所以,韩信对萧何无比尊敬,而萧何也是看待儿子一样,看待着自己亲手培植起来的大将。又因为汉初三杰的关系,这两人怎么看都不应该走向对立面,而且更何况是萧何多次对韩信下黑手。

    如果按照一般的剧本,应该是这两人同进退组成同盟,让刘邦不敢动功臣,然后赢得子孙后代的繁荣。可惜,历史的记载让人目瞪口呆,在剥夺了韩信的兵权后,韩信就被迫在家里面当宅男,而萧何也同样好不到哪去,他依旧没心没肺的站在呀刘邦这边,可是却被刘邦多次拿捏。

    在历史上,萧何曾经对待老百姓非常好,使得老百姓经常跑过来歌功颂德。但是这般做法引起了刘邦对萧何的猜忌,没事,直接把萧何抓了起来,而且污蔑他贪污。

    自此以后,萧何只能真的以贪污来污化自身,而且也把之前分给老百姓的田地又抢了回来做恶人,引得老百姓对他骂骂咧咧。

    所以,从历史记载来看,萧何其实也曾经遭到刘邦的打压,而且在刘邦的压制下,他不得不对自己喜欢的百姓下手,从原先的圣人变成个恶棍。这种经历应该让人十分憋屈,甚至有可能会刺激的他铤而走险,和韩信抱团。

    但是,在历史上,萧何自始至终都没有站在韩信一边,而且一直对他下黑手。当韩信与自己的小迷弟准备造反的时候,当时刘邦又不在家,如果萧何支持韩信的话,恐怕在家留守的吕太后就完了。

    但是萧何毫不犹豫地支持吕太后,而且还出谋划策,让吕太后假说刘邦凯旋归来,所有人都要进宫庆贺,而且自己写亲笔信,以人格做担保,让韩信过来赴宴。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韩信被女人所杀,而且也正有了后来那句话,他的一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另外,根据一些其他史料记载,萧何亲眼目睹韩信被杀,然后走到韩信的尸体身边,默默的说了一句话,这句话说得太过于绝情,曰:为国除贼!

    什么是贼?什么是为国?韩信与萧何当年乃是真正的好朋友,韩信也是萧何一手送起来的,结果却被自己亲手摧毁,而且死得如此憋屈。不说兔死狐悲之感,萧何居然还如此绝情,而且国家大义来掩盖自己的过分。因此,曾经也有五代时期的学者指责,萧何才是真正的无情之人,他的狠毒比刘邦更甚。

    那么问题来了,萧何的行为到底是为什么呢?要知道,在很多细节之处,萧何都是一个好人,为何他却变成一个被后人无尽吐槽的坏人呢?

    由于时隔多年,我们无从得知萧何到底是怎么想的,但是通过一些历史记载,可能我们能够得出一些猜想。

    首先是萧何与韩信的第一次决裂,当时是要抓捕楚王韩信。在史书记载中,刘邦是直愣愣地盯着萧何等人,就是等他表态。面对刘邦的逼迫,萧何只能选择独善其身,所以才有了抓捕韩信的过程。

    也许萧何也想过,只是抓了韩信,不会要他的命,史书中也多处提到,刘邦其实不想杀韩信。但萧何没有想到,后来,韩信的所作所为完全是昏招,而且居然真正的要造反,要夺取长安。那这时候该怎么选?如果支持韩信,他的家人在吕太后的控制下,恐怕要被满门抄斩。而且即使成功,他们俩也会得一个乱国之贼人的称号。所以,萧何为了国家,也为了自己的家,只能选择牺牲韩信。

    至于在杀了韩信以后,萧何冷冷地说出了那句为国除贼的话,个人以为应该有一半是表演成分,还有一半是无奈的选择。因为萧何不可能做叛国之人,他也没胆量去和刘邦对抗,而且还有一家子要养活,所以他明知道刘邦要打压功臣,把他折腾得够惨,也只能选择接受。

    当然了,又因为他和韩信的关系匪浅,所以韩信已经死了,那自己就只能得罪到底了,假装对韩信非常冷酷,这样来表忠心,让自己和家人继续躲过新一轮的打击。

    或许这才是萧何当年那句引人争议的话的真实原因,反正也是当年萧何在那种尴尬环境下的某种心理可能。无所谓好与坏,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单字解释: 韩 信 被 杀 后 萧 何 看 着 他 的 遗 体 冷 冷 地 说 了 四 个 字 被 人 吐 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