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汉废帝刘贺:被废黜的皇帝有很多,但被官方认证过的,只有一个

    2023.06.25 | 历史网 | 次围观

    (汉昭帝刘弗陵)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

    西汉王朝的第八位皇帝,汉昭帝刘弗陵驾崩了。

    皇帝的死既仓促,又突然。

    突然在于,刘弗陵同志年轻有为,年仅二十一就领了便当。

    仓促在于,先皇龙驭上宾,大行而去,但却一个子嗣也没留下。

    皇帝绝户,这是个大问题。

    西汉王朝幅员辽阔,沃土千里,官员成百上千,奏折一封一封地送入长安城未央宫,没有皇帝,一天也玩不转。

    灵堂之上,百官嚎哭,悲恸不已,大臣们目光所至,除了皇帝的牌位之外,都不约而同地看向一个人。

    这个人身材高大魁梧,皮肤白皙,眉清目秀,胡须修剪得十分整齐。

    很帅,帅得清新脱俗,惊天动地。

    那这位帅哥是谁呢?叫什么名字?大家为什么又都看向他呢?

    他叫霍光,是当朝大司马,历仕武帝和昭帝两朝,昭帝驾崩之前,已经在西汉朝廷里混到了数一数二的位置,除了皇帝,霍哥说话最算数。

    现在皇帝死了,一没留下圣旨,二没有留下遗诏,后宫里没有皇帝的子嗣,朝堂上也没有托孤的重臣,大家不约而同,把目光看向了霍光。

    你是权倾朝野的大臣,皇帝活着的时候你说话就挺算数,现在皇帝死了,咋办,你出个主意吧。

    (霍光)

    霍光心里当然早就打定了主意,他清了清嗓子,沉着而坚定的说了这么一句话:

    “制诏昌邑王......乘七乘传诣长安邸。”——《汉书》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霍光同志在皇帝驾崩后不久,就在心里选定了即皇帝位的人选,这个人就是昌邑王,刘贺。

    这个刘贺是何许人也呢?

    说起来,跟刘氏宗亲很有渊源。

    他的父亲刘髆,是武帝的第五个儿子,昭帝的兄弟,封地在山东昌邑,是西汉王朝的第一任昌邑王。

    刘髆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刘贺继承了父亲的王位,成为了第二代昌邑王。

    王侯,和皇室的关系很近,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皇帝是皇帝,王侯是王侯,他们是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块去的。

    况且西汉从武帝开始就搞“推恩令”,导致这些王侯推来推去,最后都混成了个芝麻大的小官儿。

    什么叫推恩令呢?

    高祖刘邦建汉时,把老刘家这些亲戚朋友们分封了个遍,这帮亲戚们被分封在各地,建立了各自的诸侯国,自己当起了王侯。

    王侯们有封地,有军队,势力很大,对中央政权来说,是不小的威胁。

    汉武帝登基后,想了个办法。

    他把本来世代传承的王位做了个小小的改动。

    以前老子是市长,轮到儿子的时候,还是市长,轮到孙子的时候,还是市长,也就是说,只要仍有子孙绵延,就可以一直当市长。

    现在有了推恩令,情况大大不同了。

    以前老子是市长,轮到儿子的时候,就变成了县长,轮到孙子的时候,那就只是个镇长或科员了。

    官职越混越小,封地当然也跟着一起变小。

    如果没有例外,刘贺同志这一脉,百年之后,可能也会混成个芝麻小官儿。

    但命运选中了刘贺,或者说,霍光选中了刘贺。

    当然,此时远在山东封地的刘贺还不知道好运已经来临,他还在昌邑做着自己的王爷。

    刘贺是个很爱玩的人。

    (刘贺)

    和那些沉迷酒色,玩得比较下流肮脏的达官显贵们不同的是,刘贺玩的东西很普通,但也很滑稽。

    作为王侯,毕竟也是皇帝的亲戚,按理来说,应该也是很有威严的。

    但刘贺偏偏是个平易近人的人。

    请注意,这个平易近人,不是褒义词,而是贬义词。

    褒义的平易近人是平易近好人,而贬义的平易近人是三教九流一概不拒,跟谁都能玩到一块去。

    在刘贺还是王侯的时候,他最喜欢和自己的奴仆和给自己做饭的厨师们玩。

    这帮下人常年围在刘贺身边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搞的刘贺很开心。

    谁都喜欢听好话,刘贺当然也不例外。

    刘贺心情一好,就开始疯狂赏赐这些下人,这个赏黄金十两,那个赏白银一箱,可以说是大把大把的花(赏)钱,只为了自己心情舒畅。

    刘贺身边的郎中令龚遂实在看不下去了,哭着跑到刘贺的寝宫去劝谏。

    (龚遂)

    刘贺为人随和,一看龚遂哭得这么厉害,连忙问道:老龚你咋得了?你哭啥啊?

    龚遂表示:你天天跟一帮奸佞小人在一起玩,我很担心啊。

    刘贺:那我总得找点人玩啊,他们不跟我玩,那我自己孤孤单单的,多没劲啊。

    龚遂表示:我们这帮官员也可以跟你一起玩啊,咱们一起读书明理,吟诗作对,不是比整天出去浪强多了。

    您还别说,刘贺还是个比较能听劝的人,他听龚遂这么一说,立刻遣散了身边的下人,然后把昌邑境内饱读诗书的官员们都请到宫殿里来,大家一起研究文学。

    但好景不长,没研究两天,刘贺实在是受不了了,直接把这帮官员全都撵走了。

    从这件事上,我们基本上可以对刘贺做出一个比较客观的判断:

    他是一个很随和的人,因为他并不歧视下人,相反,他很乐意和平头百姓在一起玩乐。

    他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人,因为对于官员的指责和建议,他不仅能虚心接受,还能很快实施。

    如果这么看的话,这位仁兄除了长劲儿不足,三分钟热度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大毛病。

    是的,翻遍史载,你会发现身为王侯的刘贺脾气好,人随和,善于纳谏,除了花钱大手大脚之外,基本没什么大问题。

    当然,刘贺还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玩的东西都很幼稚,性格很天真,很像一个小孩子。

    这一点似乎很微不足道,但请各位注意,这正是霍光选择了刘贺的原因。

    老刘家的年轻子弟千千万万,昭帝虽然没有儿子,但是兄弟侄甥还是一大堆的,东汉末年,中山靖王还能有后代(刘备),所以在当时,想要在宗亲里挑一个精明强干,品德高尚的人当皇帝,问题不是很大。

    相比之下,看起来比较幼稚,没什么特殊优点的刘贺很显然并非最好的选择,也并非唯一的选择,但霍光还是选择了他。

    而选择刘贺的原因也很简单:便于管理。

    客观的说,霍光同志是西汉王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权臣,往前,没有比他能力强的,往后,没有比他势力大的。

    这位纵横朝野的权臣没有改天换日,自己当皇帝的梦想,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还可以做一个说话算数且能做主的权臣。

    而想要继续做权臣的前提,就是要找一个比较听话的皇帝。

    很显然,刘贺看起来傻不拉几,一定是个很好的人选。

    所以霍光很快派人把刘贺从昌邑接到长安,并且立为太子,打算挑个良辰吉日,安排他登基。

    (长安城)

    到了长安城,按道理,刘贺应该先到祖庙去拜见先皇。

    毕竟是要接人家的班,还是要聊表孝心和诚心,如有必要,还要演一出感天动地的电视剧。

    最好能伏在先帝的棺椁上放声痛哭,一度悲痛不能自已,表示自己这趟来根本没有想要继承皇位的意思,单纯就是思念先帝,来这儿哭一哭,发泄一下悲伤的情绪。

    然后大臣们赶紧劝慰,国家不能一天没有主人,西汉王朝还等着你登基即位,还等着你带领大家呢,你可千万不能倒下啊。

    然后你一再推脱,大臣们一再拥戴,最后你在非常勉为其难的情况下非常不情愿地登基了。

    这是非常经典的剧目了,经典到群臣之间的行为和台词,都好像事先排练过一样。

    然而当刘贺步入先帝的祖庙时,不哭不跪,只轻轻说了一句话:

    “我嗌痛,不能哭。”——《汉书》

    刘贺表示:我喉咙痛,哭不出来。

    大臣们懵了,霍光也懵了。

    他知道,自己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并且,他即将为这个决定,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长安城里当太子的岁月里,刘贺的生活基本上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吃、喝、玩、乐。

    先说吃。

    作为指定的皇位继承人,太子刘贺每天吃什么,是有明确规定的。

    帝王的威仪决定了他们不能食用一些似乎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皇帝可以吃满汉全席,但皇帝肯定不会吃酸辣粉或者麻辣烫。

    古代的酸辣粉和麻辣烫,就是鸡肉和猪肉。

    祖制有明确规定,太子也好,皇帝也好,没事不许吃鸡肉和猪肉。

    但我们的刘贺同志不管那个,一天三顿,顿顿鸡腿加猪蹄。

    再说喝。

    以前刘贺做昌邑王的时候,还不怎么喝酒,现在自己当了太子,算是彻底大开饮酒之门。

    不光自己喝,跟在自己身边的奴仆下人,朝廷命官,全都得陪着自己喝酒。

    早上醒了喝两口,中午午休来一瓶,晚上睡前踩箱喝。

    这就导致不管在什么时候见到刘贺,他始终是醉醺醺的。

    最后说玩乐。

    论玩,刘贺同志是专业的,他的玩乐包括:

    请一帮乐师到先帝的祖庙上去演奏欢乐的曲目。(相当于在别人的葬礼上放喜洋洋)

    和以前专门伺候昭帝的宫女们整日淫乐,似乎还有过很多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大肆封赏官员和下人。这帮西汉的官员们可算掌握了财富密码,因为他们发现,只要跑到刘贺身边说两句好听的,就能得到大把大把的封赏。

    这一切,霍光都看在眼里,但他忍受住了。

    人是自己选的,自己必须承受住。

    霍光乐观地想,现在刘贺是太子,也许是贪玩了点,也许以后当了皇帝,情况就会有所改观。

    但让霍光没有想到的是,从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六月,刘贺成为皇帝开始,荒唐事就开始一件接一件地来了。

    刘贺不仅没有痛改前非,反而开始变本加厉。

    (刘贺的印信)

    根据史书统计,短短27天时间里,这位仁兄史书所载的荒唐事儿,足有1127件。

    换算一下,也就是刘贺一天要干41件坏事儿。

    别人当皇帝,是有责任的,要想着如何发展国家,如何造福百姓,跟上班是一个道理。

    但刘贺同志很显然并不能体会到这份责任。

    皇位对他来说,就是一张豪华VIP娱乐金卡。

    刷着玩就完事儿了。

    霍光实在受不了了。

    我原本想着请个孙子当皇帝,结果请来个大爷。

    这和自己当初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驰了。

    27天后,霍光同志联合太后和一众大臣,废黜了刘贺的帝位,又把刘贺撵回封地昌邑去了。

    回到封地的刘贺发现,自己皇帝没当成,连昌邑王也做不成了,昌邑王国被废除,降为了山阳郡。

    一朝梦醒,一切都结束了。

    离开长安的那天,天色昏暗,小雨淅淅沥沥。

    刘贺被侍从解下原属于天子的锦衣玉带,十分落魄。

    但这一刻,他却似乎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正襟危坐,不苟言笑。

    蒙蒙细雨中,刘贺轻轻拂了拂衣袖,面向西方,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神情肃穆的说了这么一句话:

    “愚戆不任汉事。”——《汉书》

    我为人愚蠢,不明白事理,实在不能担任王朝的重任。

    转眼成为帝王,转眼又跌落皇座,对刘贺来说,这似乎应该是无限悲伤的事儿。

    但说完这句话,刘贺的脸上却出现了无比轻松的神情。

    他似乎对这一切早有预料,他似乎对这一切早就可以安然接受。

    此时此刻,人们突然之间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向来放浪不堪,玩物丧志的年轻人,似乎一直在和大家装傻充楞。

    皇位对他来说的确不是责任,但皇位对他来说也绝对不是宿命。

    也许刘贺并非历史上人们认识的那个刘贺。

    也许这是是非非的一切,全部都是刘贺一早安排好的。

    他本来就不愿意当皇帝,更不愿意做霍光的傀儡。

    想要摆脱皇位,他只能变得昏庸。

    那他还有什么不愿意当皇帝的原因吗?

    (刘贺时期的历史记载)

    答案也很简单:

    有人爱山川,有人爱河流,有人爱花草,有人爱树木。

    斯人千万种,有拿皇位当宝的,自然也有弃如敝履的。

    选择不同,但只有自己喜欢的,才是真正的人生。

    现在,刘贺离开了长安,走向了他真正的人生。

    他初到长安时,皇位空空荡荡,等着他去一屁股坐上去。

    现在他离开长安,皇位仍然空空荡荡,等着它的下一任主人。

    一切即将结束,但一切又似乎刚刚开始。

    单字解释: 汉 废 帝 刘 贺 被 废 黜 的 皇 帝 有 很 多 但 被 官 方 认 证 过 的 只 有 一 个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