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林冲的警示:坏人可恨,但更可恨的是坏人化装成“朋友”

    2022.08.19 | 历史网 | 次围观

    林冲无疑是憎恨高俅、高衙内父子的。正是他们把林冲一步一步从体制内逼到体制外,又从体制外逼到了梁山。但是说到把他逼上梁山的所有人中间,林冲最憎恨的恐怕还不是高俅父子,而是陆谦。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高俅父子是公开的小人,公认的坏人,林冲本来就觉得自己是在奸诈小人的手下干活。后来因为高衙内纠缠林冲妻子张氏,双方的矛盾已经变得不可调和,那么高俅用卑鄙的手段整治林冲,也就变理所当然了。

    陆谦就不一样了。

    在林冲出事前,他们一直是最要好的朋友;至少在林冲看来是这样的。而恰恰是这样的朋友,却一次次向高俅献计献策,甚至不惜亲自上阵,目的都是要害(死)林冲。

    一个公开的敌人,和一个化装成朋友的敌人,哪个更可恨?这就跟真小人和伪君子哪个更恨怕一样,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事实上,从古到今世间多的是这样专坑朋友的人。从广义上来说,“大数据杀熟”都属于这个范畴。

    本文就来回顾一下,林冲曾经的至交陆谦,是怎样坑林冲的?

    昨天我们已经说过,那高衙内在岳庙看上了林冲的娘子张氏,但被林冲及时冲断了,但他心里一直郁郁不乐。

    本来嘛,他这种风流少爷,哪会对一个女子一见钟情,无非是见色起意而已,并不是说除了张氏,眼里就再没有其他女子了。

    之所以反应如此强烈,只是因为其他女子他高衙内要几个就有几个,而那个娘子却是林冲的妻子,且当场被林冲给阻止了,没到手,所谓求而不得,更加欲罢不能而已。

    况且,高衙内原先也并不知道那是林冲的妻子,如果知道,倒也不会起这种不轨之心;毕竟林冲可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不是一般人物,尽管归他干爹管,总也须加以必要的尊重的。

    就是说,就像“阳过”了一样,周期到了也就过去了,重新开始他的寻欢作乐之旅就是了。但是,跟他干爹年轻时候干的营生一样的人出现了:外号“千鸟头”的富安。

    一听这外号,就知道是专会投机钻营损人利己的人。你看他在高衙内那边是怎么称自己的:小闲

    就问你,恶心不?

    可是人家是把“帮闲”当正经事的;他是“专业帮闲”。

    果然,那富安最会揣摩高衙内的心思,知道高衙内心里在想“双木”,也就是林冲的娘子张氏;然后他告诉高衙内,不要怕林冲,林冲只是他干爹手下的一名武官,如果他不听话,“轻则便刺配了他,重则害了他性命”。

    高衙门本来是有点怵林冲的名头的,毕竟他干爹就吃过禁军教头的亏嘛。但富安这一说,却大大壮了高衙内的胆。

    不仅如此,富安立马安排了一个计策,为此向高衙内推荐了一个人,就是林冲的好朋友陆谦。

    计策倒也简单。因为陆谦家就在高太尉府边上,明天在陆谦家楼上摆上酒桌,高衙内就在那里躲着;然后陆谦去叫林冲喝酒,跟林家娘子说是到他家里,其实是到外面樊楼上,就等于是调虎离山;然后富安再派人到林冲家里去,对林冲娘子说,林冲在陆谦家里喝酒时突然气闷晕倒了,要她赶紧去看看,然后就把林冲娘子骗到陆谦楼上,高衙内不就如愿以偿了吗?

    一听此计,高衙内当然举双手赞成,然后富安来找陆谦商量,陆虞候马上就答应了:

    陆虞候一时听允,也没奈何,只要衙内欢喜,却顾不得朋友交情。

    其实他也不是为衙内喜欢,而是为衙内背后的高太尉喜欢;这对他一个虞候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啊,可比友情要紧多了。

    第二天,计策果然实施了,陆谦还表演得很像回事,林冲在与他在樊楼上喝酒时还吐露心声:

    “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

    又向他倾诉了妻子被高衙内调戏的愤懑。陆谦还像是刚听说一样。

    林冲可不知道,他眼前这个“贤弟”陆谦,实际上更是一个腌臜小人,正在帮高衙内图谋他这个“大哥”的妻子呢!

    而富安那边也在同步行动。

    现在,林冲总算万分侥幸地及早赶到了陆谦家,又一次解救了自己的妻子,同时也才算是重新认识了陆谦,原来这个自己认为的“兄弟”其实是个畜生!

    当时他带妻子回家后,就带了一把尖刀去樊楼找陆谦。找不见,又连续在陆谦家门口守了三天,一直没见着。因为陆谦躲在了高太尉府里了。后来才慢慢地松懈下来。

    如果此事就这么过去了,那么尽管做不成朋友了,也许陆谦还不会是林冲最恨的人;但问题是,陆谦的新行动在产生。

    并且,如果在第一次计谋中,陆谦的角色是主演,终究还是人家安排他演的;那么在接下来的“卖刀、比刀”行动中,他却成了主谋了。

    当时陆虞候和富安两个来府里望衙内,见他“容颜不好,精神憔悴”,就继续为他出主意谋夺林冲之妻。计谋就围绕“刀”展开。

    陆谦之所以能想出这么一个绝佳的损主意,正是因为他是林冲的好朋友,知道林冲的喜好和软肋。

    我们以前也说到过,林冲非常爱刀,听说高太尉有一把宝刀,曾经想向高俅借刀一观,一直未能如愿,而现在自己有了一把宝刀,还可以去跟高太尉比一比,比得好了,也许还可以借机献刀,缓和一下双方的关系。

    陆谦就利用了林冲的这种心理,设法把高太尉府中的宝刀低价卖给了林冲,然后以高太尉名义邀请林冲前去比刀,将他诱骗进了禁地白虎堂,进而被高俅诬陷为带刀进白虎堂欲加行刺,就此锒铛入狱。

    陆谦这一手实在是很高,也确实能够一招置林冲于死地。

    幸而开封府有个当案孔目叫孙定,“为人最鲠直,十分好善,只要周全人”,在府尹那里坚决认定林冲无罪,而是高太尉陷害,至多着他招认做‘不合腰悬利刃,误入节堂’,脊杖二十,刺配远恶军州”。

    那府尹也不是完全依着高太尉做事的,再三到高俅面前去说了林冲误入白虎堂的辩解,使“高俅情知理短,又碍府尹,只得准了”。

    于是,林冲“断了二十脊杖,唤个文笔匠刺了面颊,量地方远近,该配沧州牢城”。

    林冲远远地离开了,临行之时他又亲手写下了休书,按理是不会对高衙内图谋张氏构成任何障碍了,但是陆谦他们仍然要林冲死。

    当两个差役董超、薛霸要带着林冲上路的时候,正是这个陆虞候找到了他们,给他们每人五两金子,要求“不必远去,只就前面僻静去处把林冲结果了”,“到地了时,是必揭取林冲脸上金印回来做表证”,到时陆谦“再包办二位十两金子相谢”。

    不仅要两个差役早点把林冲给杀了,还要他们证明杀的确实是林冲本人。

    这就是林冲曾经最好的朋友!

    后来林冲又在柴大官人柴进的照顾下,在牢城营也没吃什么苦头,待遇还可以,安排看守天王堂,很是清闲。

    但是,陆谦却又带着富安来到了这里,贿赂管营、差拨,把林冲调去看守大军草料场;这看起来是让林冲工作越来越清闲,事实上却是一个毒计:陆谦亲自部署了一场火烧草料场的大戏。

    这一回,林冲算是通过他以前救助过,如今在这里开小酒店的李小二夫妇,听到了陆谦他们来到此处,并与管营差拨商量有关高太尉事情的信息。

    他知道来者不善,勾起旧恨,又带了把尖刀,到处去找陆谦,但找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直到他把这件事情给搁下了。

    这次救了他性命的,并不是他的警觉,而是天意。

    就在他到大军草料场报到的当天,因畏寒而出去买酒回来时,草屋被大雪压塌了,只好暂时寄身于草料场附近的一个古庙。岂知当晚一把大火烧毁了草料场。

    而林冲又在古庙里听到了门外陆谦、富安和差拨三人的对话,明白了这条计策的狠毒之处:首先是极大的可能是被直接烧死,而即便没有被烧死,侥幸逃得性命,林冲也会因为没有看好草料场而获死罪。

    原来这一切都是陆谦的安排。

    结果我们也知道了,这一次林冲再也没有手软,干净利落地杀了三人,割了他们的头;出逃后,在柴大官人的帮助下投奔梁山。

    你看林冲被逼迫着,从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一步一步成为梁山泊的草寇,曾经的好朋友陆谦是最大的帮凶。而陆谦、富安这样的人,虽然本身并不掌握多大的权力,但专门给权贵人物捧臭脚,为了利益可以全然不顾仁义廉耻。

    事实上这样的人的存在,不仅替恶人实施恶事,还往往帮衬了不那么恶的人也做出了恶事,真可以说更可恨。

    其实这种人不少,像撮合潘金莲和西门庆的王婆,帮赵姨娘害王熙凤和宝玉的马道婆之类都是。

    但愿你的生活中并没有遇到过。

    这个话题就聊到这里,如有何不妥之处,欢迎朋友们留言讨论。

    (网图侵删)

    单字解释: 林 冲 的 警 示 坏 人 可 恨 但 更 可 恨 的 是 坏 人 化 装 成 朋 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