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陈仓之战,郝昭只有一千兵力,为什么能够击退诸葛亮的三万人马?

    2022.08.19 | 历史网 | 次围观

    三国时期,有多场精彩绝伦的守城之战。

    曹魏集团:曹仁的樊城保卫战,张辽的合肥之战,文聘的石阳之战,张特的合肥新城之战,陈登的广陵之战,郝昭的陈仓之战等;

    蜀汉集团:霍峻的葭萌之战,王平的兴势之战,罗宪的永安之战等;

    东吴集团:朱然的江陵之战。

    上述守城战例,全部坚守成功,而且大多都是以悬殊的弱势兵力取得了四两拨千斤的骄人战绩,甚至还有逆袭反杀的壮举。所以,对应的守城名将都得以青史留名。

    在上述战例中,知名度最高者,大概就是张辽暴击孙权,其次则是曹仁死磕关羽(南郡保卫战也很突出),再往后,可能就是在网络中呼声极高的郝昭怒怼诸葛亮了!

    本文的主人公,正是曹魏名将郝昭。

    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郝昭死守陈仓,以千余人的兵力,成功抵御了蜀汉的三万大军,令诸葛亮无功而返!

    郝昭是怎样做到的呢?此战过后,郝昭的结局又如何呢?

    一、陈仓之战的背景。

    公元228年,诸葛亮启动第一次北伐,不过整体战况属于高开低走,在平定三郡(南安、天水和安定)之后,却因为错用了马谡,导致街亭之战的惨败,被张郃狠刷了一波战绩。与此同时,兵出箕谷、以作疑兵的赵云也被曹真击退,赵云在撤兵时烧绝了褒斜道。

    蜀军处于全面被动事态,诸葛亮无奈之下选择了班师,返回汉中修整;此后斩了马谡等人,还上书自贬三级。此期间,诸葛亮一直在汉中筹备军资、修整练兵,准备厚积薄发。

    不久,曹魏与东吴爆发了石亭之战。曹休中了东吴周鲂的诈降之计,在石亭一战中被陆逊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损失了无数的辎重器械,阵亡了上万兵力,差一点儿就全军覆没,幸亏被贾逵救走才逃过一劫。此战过后,曹休很快就忧郁成疾,不久就病逝了。

    曹魏方面加强了东线的防务,开始战略性偏移,魏兵大举东进,导致关中地区的兵力出现了短暂的空缺期。

    诸葛亮看到时机成熟,同时也是为了策应东吴的战事,于是开启了第二次北伐。

    诸葛亮可谓是厉兵秣马、有备而来,那么曹魏方面有什么准备吗?

    当然有了!一方面是曹真的预判和部署,另一方面就是郝昭的实操和防御。

    此时的曹魏集团中,军衔最高、能力最强者,当属曹真。

    当诸葛亮在汉中屯兵修养期间,曹真就预测到诸葛亮很快就会反扑,而且精准地预测到了诸葛亮的出兵路线,那就是陈仓道,如实际情况完全符合,“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于是他做出了相应部署,“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

    郝昭当然也没闲着,他大搞基建,在保留陈仓旧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一座陈仓新城!

    旧城在后方,背靠群山而无忧,可以为新城支援器械、粮草;而新城在前线,依托郝昭提前修缮的城防体系,完全可以与诸葛亮进行消耗战和攻坚战!

    这种防御体系,对于远道而来的诸葛亮来说,实在不妙呀!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此战的具体过程。

    二、陈仓之战的过程。

    诸葛亮来到陈仓之后,立即获取了两个情报:1.陈仓已经修缮了防御工事;2.郝昭在陈仓。

    这两条消息,对诸葛亮来说,都是超级利空。

    1.陈仓本来就凭借地形优势而易守难攻,现在重新修整、另筑新城之后,已经远远超过了诸葛亮的预期,“亮本闻陈仓城恶,及至,怪其整顿”,估计是骂骂咧咧地各种吐槽。

    2.“闻知昭在其中,大惊愕”,诸葛亮听说郝昭在陈仓城镇守,简直大吃一惊!因为郝昭颇有威名,而诸葛亮素有耳闻,所以对于攻取陈仓,诸葛亮感觉有一定难度,“亮素闻昭在西有威名,念攻之不易”。

    诸葛亮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呢?

    当然不是攻城!只要有点历史常识的朋友,应该都会知道,在三国冷兵器时代,攻城的难度要远比我们能够想象到的难得多得多!大家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那种攻城方式,譬如几个人抬着梯子爬城墙之类的,都是超级小儿科,那只是古代攻城战中的超级缩影之一,如果想要用图文在最大程度上还原古代攻城战中的攻防器械、攻防手段还有地形、城墙等各种因素,那必将是一篇上万字的专业论文!

    因此,我们只要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就行,那就是一旦在兵力上达到绝对优势,一般情况下都是围而不攻,也就是兵书所云“十倍则围之”,攻城战则是最后的选择,还往往出力不讨好,效率和性价比相对来说都很低!

    这一点,诸葛亮南征之前,马谡就献出过攻心论,也就是“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所以,诸葛亮准备派人招降,他麾下正好有一个人是郝昭的同乡,此人名叫靳祥。

    靳祥只身来到陈仓城中,见到了郝昭,许以高官厚禄,但郝昭不为所动,慷慨激昂地说道,“吾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还谢诸葛,便可攻也”,我已经做好的誓死拼搏的准备,你不必再说了,回去告诉诸葛亮,让他放马过来吧。

    诸葛亮不死心,想让靳祥再去争取一下。靳祥来到陈仓城下,人家郝昭直接不让进门了,靳祥在城下吆喝了几声;郝昭大怒,做出搭弓欲射的样子,“前言已定矣。我识卿耳,箭不识也。”我已经有言在先,再说无益,即便是我讲同乡之情,这箭可不长眼睛!

    靳祥灰溜溜地闪人了!

    诸葛亮无奈,只能选择了最不愿意看到的攻城。“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纔千余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也就是说,诸葛亮虽然选择了下下策,但他仍然自认为比较有把握,因为自己占据了兵力上的绝对优势,而且曹魏的救兵一时不能赶到,所以就想一鼓而拿下陈仓城!

    但是,一旦交火之后,诸葛亮就有点错愕不及了!在攻防战中,郝昭展示了出类拔萃的能力,纵然诸葛亮使用了各种攻城手段,都被郝昭一一化解!

    蜀军架起云梯,郝昭就用火箭射之;云梯燃烧,蜀军被烧者极多;

    蜀军以冲车攻城,郝昭就用大绳拴着石磨盘砸过去,冲车全被折断;

    蜀军用井阑百尺作掩护(上面可以射箭),然后填平了护城的战壕,准备直接爬上城墙,但郝昭又在城内筑起了第二道城墙,“又于内筑重墙”;

    蜀军启用了掘子军,准备挖地道突入城内,但郝昭见招拆招,“又于城内穿地横截之”,就是说又挖了很多深沟,截断了掘子军的路线,令其自动暴露!

    这一战的结果是什么呢?

    “昼夜相攻,拒二十余日,亮无计”!在曹魏的救兵赶到后,诸葛亮选择了退兵。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就在一月之内的攻城战中结束,最终没有捞到任何便宜!

    我们思考一点:郝昭为什么能够抗住诸葛亮?是郝昭太神了,还是诸葛亮太菜了?

    在当代网络中,对于三国人物的品评,经常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类现象,一类是无节制地拔高,譬如把郭嘉拔高到“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另一类就是无下限地贬低,譬如把诸葛亮贬低成了不懂军事的后勤总管!

    当今网络中,对于陈仓之战,很多人都有共同的认知,那就是郝昭一战封神,而诸葛亮却一败涂地!

    这些网友都会把郝昭捧上神坛,而把诸葛亮猛踩一脚,恨不能一脚踩到尘埃里!

    诸葛亮荣入武庙,把司马懿打得“畏蜀如虎”,就真的如此不堪吗?

    本文前两个部分,基本是站在曹魏和郝昭的立场来写的;现在我们站在诸葛亮的视角来分析一下,可能就会迎来反转了!

    郝昭之所以能够守住陈仓,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1.陈仓易守难攻;2.诸葛亮的后勤出了问题。

    我们逐一分析。

    第一点:陈仓坚固,实在难以在短时间内攻克!

    诸葛亮虽然占据了绝对的兵力优势,但是受限于陈仓的地形,兵力无法完全展开,所以兵力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

    攻城战可不是阵地战,更不是人多力量大的拔河比赛!

    郝昭对于陈仓城的修筑,前文已经提到;至于多么难攻,也已经推演;现在重点盘点一下,三国攻城战的艰难战例。

    1.曹操围攻吕布两个多月,然后水淹下邳,直到城内哗变,吕布才被部下生擒送了出来;

    2.曹操围攻邺城,麾下诸位名将都上了,审配死守了三四个月;在决开漳水灌城之后,审配又坚挺了三个月,直到城内出现了叛军投降,才最终城破;

    (备注:你能说曹操的全明星阵容不够强大吗?)

    3.曹仁守南郡,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对手是周瑜、张飞以及东吴主力,大概坚守了一年多,还把周瑜射掉了半条命;

    4.霍峻守葭萌关,在只有数百人的情况下,顶住了刘璋派出的上万兵力,还有斩杀敌将的战绩;

    5.罗宪守永安,只有两千人的兵力,却顶住了东吴陆抗的三万大军(陆抗可是超级名将),此期间,城内还出现了瘟疫,甚至还有小范围的叛乱,都被罗宪搞定了;

    6.朱然守江陵,外援已被切断,成了孤城,兵力不到五千,对手是曹仁、张郃所率的五万大军,但朱然却死死地顶住了;与罗宪的遭遇相同,江陵城内也出现了瘟疫和叛乱,都被朱然平息;

    7.孙权攻合肥,不提了,反正是一辈子没拿到一根毛线;

    8.张特守合肥新城,面对诸葛恪的二十万大军,在拼死抵抗一个多月之后,兵卒战死、病死大半,最终城破,于是张特选择了诈降,并以缓兵之计获得了诸葛恪的信任,然后连夜修补了城墙,于次日再次决战,诸葛恪竟然一时又攻不下了,在撤兵时还遭到反扑!

    看到上述战例,您是觉得曹操、周瑜、陆抗这些人水平不行呢,还是觉得审配、霍峻、张特这些人神乎其神呢?都未必吧?

    那么再追问一句,您还觉得诸葛亮水平很拉胯吗?

    其实,古代攻城战,真的是事倍功半,如果对方的城池足够坚挺,真的难以攻克,基本都是比拼后勤,耗光城内粮草,或者城内出现了变故,才有可能破城;一旦日久疲敝、军心涣散,或者对方援兵赶到,大部分都会无功而返。

    诸葛亮之所以退兵,除了费耀赶来救援之外(张郃还未启程),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他的后期补给出现了问题。

    第二点:诸葛亮的补给问题。

    第二次北伐出兵之前,诸葛亮曾经专门给诸葛瑾写信,表达了牵制魏军的意思,“有绥阳小谷,虽山崖绝重,溪水纵横,难用行军。今使前军斫治此道,以向陈仓,足以扳连贼势,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

    这段话中,其实透漏了很多信息。

    1.陈仓道年久失修,已经不利于行军了,于是诸葛亮在出兵前,临时修正了这条道路;

    2.既然行军不利,那么运粮就更不利。众所周知,诸葛亮北伐,困扰最大的问题,就是运粮问题,这一次也不能例外。

    诸葛亮二伐,粮食根本就没带够,又因为运量艰难,所以大军的口粮,主要依靠大军自己携带的粮草。

    这么说,有凭据吗?当然有!这个情况,是张郃判断出来的!

    当诸葛亮开始围攻陈仓之后,魏明帝曹睿就坐不住了!

    曹睿想到了最能打的张郃,于是火急召张郃至京师,命张郃赶到前线救援。曹睿担忧地问道,“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等将军赶到陈仓,诸葛亮会不会已经得手了呢?深表忧虑!

    但张郃不以为然,“比臣未到,亮已走矣”,我还没到,估计诸葛亮就撤了!

    曹睿惊问其中玄机,张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要害,“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屈指算来,诸葛亮的粮草辎重,肯定撑不过十日了!

    张郃之所以位列曹魏五子良将,那可不是吹出来的,这家伙有一项天赋异禀,那就是料敌先机,对于诸葛亮的动向,竟然全被他精准地预测到了!

    张郃连夜行军,才走了一半,诸葛亮就退军了!

    以笔者的浅显之间,愚认为,诸葛亮兵出陈仓,并非真正的战略目标,他只是为了策应东吴的战事,牵制曹魏的西北兵力,如果能拿下陈仓,则首选劝降,实在不行就强攻拿下,最差的结果,就是打一枪就走!

    如果诸葛亮吃准了要攻下陈仓,不可能就带那么几天的粮食吧!

    此外,诸葛亮是11月出兵,12月攻城,在20余天之后撤兵,但是到了1月,陈式在另一个战场上得手了,他连续攻占了阴平、武都二郡,令曹魏国内为之哗然!

    也许,诸葛亮的终极战略目标,可能就是武都和阴平!

    最后,我们还是聊一下郝昭吧。

    陈仓之战,并不能说明诸葛亮多么菜,但我们要客观地承认,郝昭是真的强!

    此战过后,曹睿大喜过望,对中书令孙资(郝昭的同乡)说道,“卿乡里乃有尔曹快人,为将灼如此,朕复何忧乎?”爱卿乡中有如此生猛快意之人,郝昭有如此上等表现,朕还有什么忧虑呢?

    这应该是对郝昭最大的褒奖了吧。

    然而,正当曹睿准备提拔重用郝昭时,郝昭却因为用命过度、积劳成疾,很快就不行了。

    临终前,郝昭在向子辈们吩咐后事时,再一次提到了陈仓之战的惨烈,同时也能彰显郝昭坚守的意志和誓死的决心,“吾数发冢,取其木以为攻战具”。

    在攻防战中,郝昭为了修补城墙,竟然把棺材板都用上了!

    这种狠人,这种拼命的姿态,诸葛亮劳而无功,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单字解释: 陈 仓 之 战 郝 昭 只 有 一 千 兵 力 为 什 么 能 够 击 退 诸 葛 亮 的 三 万 人 马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