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青迎娶二婚平阳公主,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隐情?

    2023.06.28 | 历史网 | 次围观

    平阳公主嫁给卫青时,已经当上奶奶了,而此时的卫青,还不到三十岁。

    半老徐娘嫁给如日中天的小鲜肉?乍一听,卫青这棵“嫩草”好像是亏大了。

    实际上呢,卫青娶平阳公主的时候,已经是他的第二次婚姻。三婚女嫁二婚男,谁也不亏谁。

    说起来,很早之前,平阳公主和卫青还是阶级地位毫不对等的老熟人。

    平阳公主出身高贵,是汉武帝的亲姐姐,西汉朝的长公主。

    而卫青的出身就非常卑微了,他是母亲卫媪与别人的私生子,后来做了平阳公主的骑奴。

    平阳公主的第一位夫君,是平阳侯曹寿。

    两个人感情不错,平阳公主还生下了一个儿子曹襄。

    只可惜驸马短命,结婚没几年,曹寿就去世了,年纪轻轻的平阳公主因此守了寡。

    虽说是寡妇,但皇帝的姐姐是不愁嫁的。没过多久,平阳公主就嫁给了汉朝开国功臣夏侯婴的曾孙汝阴侯夏侯颇。

    这次二婚,平阳公主和驸马过了16年,本以为能白头终老,可是这个驸马偏偏不争气,他竟然跟父亲的御婢私通,被人揭发爆料之后,选择了畏罪自杀。

    倒霉的平阳公主再次成为寡妇。

    比起丧夫来说,丧子之痛才是她难以抚平的伤痛。

    就在夏侯颇自杀后的第二年,平阳公主的儿子曹襄也英年早逝了。唯一的安慰,就是曹襄还有个儿子曹宗,也就是平阳公主的孙子。

    此时的平阳公主早已比不得当年的风华正茂,她已经步入中年,虽说皇帝姐姐不愁嫁,但是选谁成为夫婿,也是个问题。

    经历了两次婚姻失败,第三次可得谨慎了。

    为此,平阳公主在府内,召开了专题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谁才是公主最适合的如意郎君?

    虽说三婚不比头婚的要求高,但也不能委屈了长公主这层身份。所选之人必须得是列侯以上的级别。

    经过众人的讨论后,大家的“票选”达成一致:大将军卫青最合适不过。

    平阳公主听后,心里其实乐开了花,但她强装镇定地说:“卫青原本是从我家出去的奴仆,怎么可以做我的丈夫呢?”

    这话摆明着,是平阳公主需要下台阶嘛!

    很快,机灵的下属们就送来了台阶,他们纷纷奉承道:“大将军如今已是今非昔比,富贵震天下,天底下没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

    平阳公主对这个回答十分满意,她直接找了自己的皇帝弟弟帮忙,成功嫁给了在当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卫青。

    在平阳公主两次婚姻期间,卫青是如何从一个奴仆摇身一变,成为身份高贵的大将军的呢?

    这事说起来十分励志。

    当年,卫青的母亲卫媪本来是在平阳公主第一任丈夫家里做奴婢,后来认识了经来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

    一来二去,两人就打得十分火热,后来卫媪怀孕,就生下了卫青。

    这个时候,卫青的名字还是随父姓,名为季青。

    因生活艰苦,卫青被母亲送到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由于不是郑季嫡出,郑季对这个儿子也毫无疼爱,他打发卫青去放羊。郑家的儿子见父亲态度如此,也没把卫青看成兄弟,都拿他当成奴仆畜生一样虐待。

    稍大一点后,卫青开始了思想意识的觉醒,他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回到母亲身边,做了平阳公主的骑奴。

    在平阳公主家当差期间,有一次,卫青跟随别人来到甘泉宫,一位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说:“这是贵人的面相啊,官至封侯。“

    卫青听后笑道:“我身为人奴之子,只求免遭笞骂,已是万幸,哪里谈得上立功封侯呢?“

    当时的卫青说的这话是真的,可他怎么也想不到,命运对他的垂青也是真的。

    说起来,平阳公主还是他们卫家的大恩人。

    公元前139年的春天,17岁的刘彻前往霸上去祭祖祈福。回宫路上,他顺道去看望了自己的大姐平阳公主。

    此时的刘彻,深陷“不孕不育”的风波之中。

    刘彻7岁被封太子,16岁登基称帝,后宫佳丽不少,却没有一个人怀上孩子。

    时间一长,朝臣议论纷纷,就连汉武帝的舅父田蚡,都认为刘彻不孕不育。

    整天面对着“催生大队”,刘彻焦不焦虑咱不清楚,但他的姐姐平阳公主可以说是操碎了心。

    这不,趁着姐弟相聚的功夫,平阳公主决定效仿姑姑馆陶公主,给自己这位皇帝弟弟进贡年轻漂亮的女子。

    她提前做好了准备,将十几个年轻漂亮的女孩精心打扮一番,让她们拜见汉武帝。

    只可惜,十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刘彻一个都没看上。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宴席上,刘彻一眼就看中了席间献舞的卫子夫。

    随即,汉武帝便宠幸了卫子夫。

    宴席结束后,平阳公主趁热打铁,请汉武帝将卫子夫带回宫中。正在兴头上的汉武帝十分爽快地答应。

    这个卫子夫,正是卫青的姐姐。

    早年,卫青的母亲在平阳侯府打工之前,她有过一段婚姻,还生了一子三女。

    也就是说,卫青有一个哥哥和三个姐姐。

    卫媪在来到平阳侯府前,曾有过一段婚姻,但史料不详,不知道其夫家姓甚名谁,只知道她除了卫青以外,还有一子三女。

    卫子夫是卫青的三姐,她相貌出众,平阳公主十分欣赏她,便将她收在府中做了一名教习歌舞的歌女。

    话说汉武帝将卫子夫从公主府带走后,与卫子夫一同走的,还有她的弟弟卫青。

    此时的卫青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平阳公主并没有对他“见色起意”。

    要说平阳公主有什么心思呢?她不过是真心希望这两个从她府中走出去的人,将来飞黄腾达后,能对她有所回报罢了。

    只不过,平阳公主自己也没有想到,日后的恩惠,竟然远超她的期望值。

    入宫后的卫子夫,进展得并不顺利。

    这可能也和她的性格有关,她不同于其他女人的妩媚婀娜,属于温柔本分的女人。在竞争激烈的后宫,卫子夫如同透明人,很快就被刘彻抛之脑后。

    一直到一年后,刘彻将宫中年迈体弱的宫人释放出宫,卫子夫哭着请求刘彻放她出宫回家。刘彻这才又想起了这位楚楚可怜的美人,再一次临幸了她。

    获得第二次临幸后,卫子夫就怀孕了。

    十月怀胎,瓜熟蒂落。

    刘彻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孩子,虽说是个女孩,但他依旧喜不自胜。

    小公主一出生,就被封为了“长公主”。

    西汉时期,“长公主”不是排行,而是极其尊贵的封号。

    一般而言,皇帝的女儿(帝女)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长公主”。

    母以女贵,卫子夫也获得了刘彻的无限宠爱。

    《史记·外戚世家》载:“入宫岁馀,竟不复幸。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卫子夫得见,涕泣请出。上怜之,复幸,遂有身,尊宠日隆。”

    之后,卫子夫又接连生了2个女儿1个儿子,并成功问鼎皇后之位。

    一荣俱荣,卫子夫得宠,连带着卫家上下,都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赐。卫家不仅脱了奴籍,还纷纷变成了显贵。

    比如说,卫子夫的兄长卫长君,加侍中;卫子夫的长姐卫君孺,嫁给太仆公孙贺为妻,公孙贺也得到宠信;卫子夫的二姐卫少儿,在和霍仲孺分开后,在汉武帝的赐婚下,又嫁给了陈掌。

    至于卫青,那就更不必说了,汉武帝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少年十分宠爱,封卫青为建章监,并加侍中。

    卫青除了沾姐姐的光,最主要的还是他自身的优秀实力。

    作为西汉名将,他多次领兵出征,才能打得匈奴闻风丧胆,成为了当时炙手可热的大将军。

    一边是飞黄腾达的卫青,另一边,则是冷冷清清的平阳公主。

    从平阳公主两次嫁夫以及举荐卫子夫姐弟进宫的事情来看,她并非只想过岁月静好的人生。

    而她的两次失败婚姻,除了带走她的青春岁月之外,什么都没有留下。

    虽然她的儿子曹襄留有一子曹宗,但这个孙子和他的亲奶奶平阳公主几乎没见过面,也就没有任何感情可言了。

    平阳公主的中年危机,就在于没有可以依靠的势力和根基。

    她必须找一个靠山,并且还是能够让她日后长期稳固地位的靠山,而此时的朝中,没有比卫青更为适合的人选了。

    平阳公主思来想去:自己虽说人到中年,凭着平阳公主的身份,再嫁一次吧!

    嫁给谁呢?当朝大红人卫青可不正是最佳人选嘛!

    平阳公主可不傻,这盘棋,既然要下,那就得稳赢啊。

    首先,卫青和平阳公主的渊源颇深,当初卫青混不下去的时候,得亏了平阳公主的收留。

    其次,平阳公主对卫家有恩。若不是当年平阳公主向汉武帝推荐卫子夫,说不定他们姐弟俩还得继续为奴呢!如今一个贵为皇后,一个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这一切的富贵基础都来自于平阳侯府。

    第三,便是平阳公主最看重的。如日中天的卫青,战功无人可比,作为皇帝的舅舅,若是再娶了皇姐,不仅亲上加亲,这以后的日子可就高枕无忧了。

    卫青这样的大好青年,平阳公主岂能放过?

    思虑一夜后,平阳公主进宫见了汉武帝刘彻。

    刘彻听闻了姐姐的请婚后,他哈哈笑道:“当初我娶了他的姐姐,如今他又娶我的姐姐,这倒是很有意思。”

    汉武帝欣然答应了平阳公主的请求,平阳公主顺利抱得美男归。

    这兜兜转转的因缘际会,确实如汉武帝所说:有意思得很啊!

    谁能想到,早年的卫青本是骑奴,这下好了,奴仆和主人结婚了,奴仆变主人了。

    汉武帝娶了卫青的姐姐,卫青得喊汉武帝姐夫。

    可如今风水轮流转,卫青又娶了姐夫的姐姐,成了汉武帝的姐夫。

    这真是姐夫见姐夫,不知谁是姐夫了。

    玩笑归玩笑,就算借卫青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让汉武帝喊他姐夫的。

    让卫青娶平阳公主,不仅是平阳公主的意思,也正中了汉武帝的下怀。

    正所谓“功高震主”,卫青在漠北之战后,将汉朝的老仇敌匈奴打得不成气候,满足了汉武帝的计划和部署,实在是功劳太大了。

    之前的攻打匈奴,朝廷对卫青的各种赏赐都十分阔绰,但漠北之战后,他的封赏却迟迟没有下来。

    之所以迟迟没有封赏卫青,表面的原因是因为李广的自杀,这让原本低调的卫青被迫的备受瞩目和引来不少非议,各种说法都有。

    除了卫青一人的功劳和威望之外,卫家势力几乎已称霸了前朝后宫。

    且看,卫子夫的儿子是太子,卫青本人是大将军大司马,而外甥霍去病是骠骑大将军,卫青的大姐夫公孙贺也是将军,三姐卫少儿又嫁与了汉高祖时期名士陈平的后裔陈掌。

    您说,汉武帝还拿什么来赏赐卫青呢?难不成赏他个皇位坐坐?

    千百年来的任何朝代、任何帝王都不希望一个家族势大过大。

    即便汉武帝不承认,但现实就能说明一切。

    因此,汉武帝对卫青,就难免有所隔阂,这也是正常的,任何一个帝王都不希望一个家族势大,千古以来皆是如此。

    除了忌惮之外,如何封赏也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赏封号吧,卫青早已获封大将军,相当于太尉一职,已是位列三公。

    赏钱财吧,他早已多次赏金千两,没啥新意。

    可以说,漠北之战的大功劳,只剩下裂土封侯,已经是赏无可赏了。

    更何况,裂土封侯又与汉武帝施行“推恩令”的本意相违背,总不能当着全天下人的面,打自己的脸吧!

    而此时平阳公主的请婚,对汉武帝来说,无异于及时雨,他求之不得呢。

    将平阳公主作为赏赐性质,嫁给卫青的话,既可以作为赏赐,又能拉近关系。

    对内呢,满足了姐姐的需求;在外人看来,亲上加亲,那是十足的恩宠。可谓有里有面,两全其美。

    至于卫青呢,他没得选择,皇帝赐婚,他只能接旨。

    好在平阳公主对卫青不错,两人婚后相处也比较融洽。两个经历过婚姻失败的人,感情既不浓烈,也互不亏待。

    公元前106年,卫青去世,作为平阳公主的第三任丈夫,他走在了平阳公主的前面。

    平阳公主再次寡居,这一次,她没有再嫁。

    后来,临终的平阳公主向汉武帝请求,将她与卫青合葬,汉武帝再次成全了姐姐。

    纵观平阳公主的一生,她经历了三段婚姻,又经历了三次孤独。虽出身高贵,却饱经凄凉。

    她与卫青的结合,没有两情相悦的水到渠成,更像是一场政治的交换和制衡。好在卫青是个低调善良的人,他能履行丈夫的责任,与公主相敬如宾,互相陪伴,这便是对公主最好的回馈了。

    单字解释: 青 迎 娶 二 婚 平 阳 公 主 背 后 究 竟 隐 藏 着 什 么 隐 情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