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秦朝灭亡时,一位将军的后代分家自保,不料造就了2个千年豪族

    2024.03.17 | 历史网 | 次围观

    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占其中。秦有白起、王翦,赵有李牧、廉颇,可以说这四人几乎就代表了战国时期军事水平的巅峰了。

    与此同时他们所参与指挥的战争,同样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

    例如白起的长平之战,王翦父子执行的多场灭国之战等。王翦、廉颇、白起、李牧四人的结局也是各不相同,令人唏嘘。白起、李牧皆含冤而死,不得善终,廉颇则惨遭诬蔑,流落在外,不得重用,最终郁郁而终。

    唯有王翦能够安享晚年,并且带领儿子王贲立下了无数战功。在秦灭六国之战中,战功最卓越的便是王氏和蒙氏。

    六国之中,除了韩国,其余五国皆被王翦父子所灭。

    和白起、李牧等擅长军事,却不擅长政治的将领不同。王翦不仅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同时还是出色的政治家。

    在秦国一统天下之后,王翦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果断离开庙堂,经营家族。

    虽然王翦后代如孙子王离仍旧在朝为将,但王家并没有悉数进入朝廷,而是分散开来,谋求新的发展。而正是这一决定,给了王氏继续发展壮大的机会。

    在秦朝被灭,农民起义不断的时候,王氏果断分家,不仅没有衰落,反而重新崛起,造就了两个影响深远的千年豪门,世家大族。而这两个家族就是著名的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其皆是王翦的后代。

    琅玡王氏

    一句“王与马,共天下”,将琅玡王氏推向了历史的顶峰。

    提到琅琊王氏,王敦、王祥、王导、王羲之、王俭这些人瞬间浮现脑海之中。琅玡王氏发家相对较晚,在魏晋时期才在山东琅琊一带崛起。

    这一时期的世家大族主要还是关中地区的,如崔氏、司马氏、杨氏等,琅琊王氏的地位还无法和这些大家族相比。

    但在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动荡之中,关中地区的世家大族惨遭蹂躏,而琅琊王氏则在衣冠南渡过程之中迅速崛起。

    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琅玡王氏趁乱南下,并且成了扶持东晋皇室的第一大家族,从而赢得了政治之上的先机,一时间成为仅次于皇族的大家族。

    那么琅玡王氏的血缘和王翦是怎样联系的呢?

    综合考究,王翦出自姬姓,其先祖乃是东周灵王太子姬晋的后代。奈何周灵王昏庸无能,对于太子姬晋的进谏置之不理,还将其贬谪为庶人。

    姬晋之后呢,其子宗敬任司徒,被当时的人称之为“王家”,久而久之,宗敬的后代便以王为姓氏,也就是王翦姓氏的由来。

    等到了王翦的时候,已经在秦国经营多年,自王翦之后,子孙王贲、王离都在秦国为将。

    其中王离参加了秦朝对起义军的作战,并且同章邯一同对付起义军,然而当时秦朝大势已去,秦军大败,王离也在战争之中下落不明,大概率是被起义军所杀。

    而王离有两个儿子,分别为王元和王威。随着秦朝的灭亡,王氏也开始寻求新的机遇,来躲避战乱,于是在王元和王威的带领之下,王氏一族便展开了迁徙。

    其中王元带领的族人一路从关中地区,迁徙到了山东琅琊地区,在此定居,奠定了琅琊王氏的根基。

    王氏家风严谨,无论到何处,都在努力教导族人,成就大器。

    虽然琅玡王氏是在东晋时期达到巅峰的,其实在西汉时期,琅玡王氏的族人便已经开始出将入相,在朝廷为官。

    例如王吉、王骏父子王吉官至博士谏议大夫,王骏官至御史大夫,都是名动一时的清廉官吏。除此之外还有卧冰求鲤的王融、东床快婿的王羲之等,诞生了一大批在文学、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人才。

    等到了唐代时期,琅玡王氏依旧名声不减,光是宰相就先后诞生了四位。但唐代时期由于科举制的发展,以及对世家大族的打压,琅玡王氏已然没有了往日的风光。但即便如此,依旧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庞大家族。

    而与琅玡王氏对应的则是另一个王氏,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

    对于太原王氏较为出名的人,应该就是东汉末年的司徒王允。当然除了王允之外,太原王氏的名人同样数量众多,出将入相者数不胜数。

    在秦末,王元带领族人前往了山东地区,弟弟王威则带领部分族人来到了太原地区。

    相对较为紧密的琅琊王氏来说,太原王氏则较为分散。王威在西汉时期还曾担任过扬州刺史,因为扬州距太原较远,因而使得太原王氏分散各地。直到王霸之时才又回到了太原晋阳一带。

    和其他族人不同,王霸此人好隐逸,终生不仕,是东汉时期著名的隐者,朝廷多次邀请其外出做官,都被拒绝。

    虽然王霸不曾为官,但其子嗣却都出将入相,长子王殷曾为中山抬手,次子王咸,则和王霸留在太原晋阳。

    其实太原王氏和琅玡王氏还不大一样。琅玡王氏相对来说较为集中,主要居住在琅琊之地。但太原王氏在王霸之后还经历了两次分家。

    当时王殷的食邑在祁县,于是后代便多居于祁县;次子王咸一支则在晋阳,也就是晋阳王氏。这两支王氏合为太原王氏,成了北方影响力极大的世家大族。

    总的来说,太原王氏最出名的子弟莫过于司徒王允。

    作为东汉末年著名的官吏,司徒王允在铲除董卓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世家大族的存在,不仅仅把持了政治,对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都有极大影响。因而历朝历代统治者都会选择去拉拢这些世家大族。

    例如在东晋,有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颍川庾氏、龙亢桓氏,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南方众多世家大族。

    而同一时期,北方地区少数民族政权建立之后面临的问题便是如何拉拢人心。当时在北方仍旧停留了大批世家大族不曾南下,而少数民族政权便开始想办法拉拢这些大族为己所用。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候,便确立了所谓的四姓,来扶持这些投靠北魏政权的家族。

    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四大家族被扶持,成了北魏四姓之一,性质上和东晋琅琊王氏、陈郡谢氏接近。这些世家大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受政治变革影响小。

    无论朝廷怎样风云变化,家族的利益始终能够得到保证,只要不随意干扰、擅权,基本能够维持家族的长久。

    等到了隋唐时期,太原王氏更是成了五姓七望之一。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此时的太原王氏在地位上逐渐超过了琅琊王氏。在唐代初年,皇族李氏的地位都无法和五姓七望相比。

    那么这些叱咤一时的世家大族是如何衰落的呢?

    世家大族的衰落

    从东汉末年到唐代,其间数百年的时间,这些世家大族把控朝政,阻断寒门学子自己晋升的渠道,垄断了朝政,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极为不利。

    首先对于皇帝而言,由于世家大族的存在,手中的权力不可避免地会被其分割。最显著的就是东晋,从晋元帝司马睿开始,桓、王、谢、庾四大家族便轮番掌握朝政,皇帝名存实亡。

    其次就是对底层百姓影响。世家大族保持政治之下,设立了适合世家大族取士的九品中正制,却将普通寒门子弟拒之门外。使得当时的朝廷之上,根本见不到寒族出身的官员。

    对于皇帝而言,权力的缺失是不能容忍的,因此在唐代李世民之后,便开始了对世家大族的打压。

    首先就是在政治地位上,使其低于皇室李姓,借此展现皇室的威严。其次禁止这些世家大族之间相互通婚,以防止他们彼此之间的政治联姻,壮大势力。

    就整个唐代而言,统治者对于这些世家大族的态度是摇摆不定的,时而排斥,时而接纳。其实都显示了实际世家大族在当时的巨大影响。

    即便到了唐代末年,世家大族虽然势力衰弱,但人们的观念却没有改变,依旧非常看重门第。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唐末五代时期。五代时期,战乱不断,原本稳定的士族门阀制度在战乱之中被打破,人们对于门第的观念才有所改变。

    加上宋代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为底层的百姓提供了更多晋升为官的机会,极大冲击了士族门阀。

    门阀制度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个特殊现象,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共同作用之下的产物。

    士族门阀既有其弊端,也有其优势。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氛围浓厚,艺术形式多样,其中也离不开士族门阀提供的稳定环境。毕竟在当时,无论政权如何更替,士族门阀的生活是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的。

    单字解释: 秦 朝 灭 亡 时 一 位 将 军 的 后 代 分 家 自 保 不 料 造 就 了 个 千 年 豪 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