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为何说李成梁是不世功臣,千秋罪首,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兵力多少?

    2024.01.22 | 历史网 | 次围观

    公元1606年,年迈的辽东总兵李成梁">李成梁致仕归家前,送给努尔哈赤一份大礼“宽甸六堡”。有人劝谏:怕养虎为患!李成梁">李成梁不屑地说:“野猪皮,一家奴儿,怕他作甚?”让他没想到的是,就是因为他一时私心太重,后世落得个“不世之功臣,千秋之罪首”的评价。

    轻易获得到了数百里土地和大量财货,努尔哈赤实力大增。12年后,他统一女真各族,以“7大恨”为借口,向强大的明朝宣战。

    清太祖努尔哈赤如何成了李家的家奴?他与大明有何恩怨?李成梁">李成梁资助仇人之子,有何居心?这还要从李成梁">李成梁率部征讨建州女真都指挥王杲说起。

    被俘成奴仆

    公元1573年,辽东总兵的李成梁">李成梁击退了蒙古土蛮部的大举入寇。为了稳固边境防守,他下令扩建“宽甸六堡”,使得这一边陲之地成了军事贸易重镇,人口达到6万余人。

    当时,建州女真都指挥王杲以追索逃奴为借口,在马市公然杀害明军守备裴承祖等人。

    对于,这个反复小人(曾反复降叛明朝)。明廷忍无可忍,遂下旨总兵李成梁">李成梁率军剿灭。

    1574年,王杲不想坐以待毙,便纠集蒙古、鞑靼诸部,相约一起攻打重镇辽阳。攻城失败后,王杲率残部2000余人退居古勒寨。

    古勒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李成梁">李成梁督兵猛攻,在损失数百精锐的情况下,一举攻破敌军营寨。

    此战,斩首敌酋王杲及死忠手下千余人。年仅15岁的努尔哈赤因年幼免于一死,被李成梁">李成梁收为家仆。

    刚入李府,努尔哈赤会察言观色,做事也勤快。因此,得到了主人李成梁">李成梁的赏识,特许努尔哈给长子李如松做了书童(伴随)。

    说起这两人的老师可了不得,他们就是有“东南第一军师”之称的徐渭。徐渭曾任胡宗宪首席参谋,对大明平倭贡献巨大。

    胡宗宪冤死狱中,徐渭也受牵连,忧惧之下自杀九次而不死。出狱后,他心灰意冷,纵情山水。

    获得优待

    到达宣府边塞时,受到李成梁">李成梁邀请担任李府教习,教授李如松兵法。

    《博物典汇·建夷考》中记载:李成梁">李成梁视努尔哈赤如子,教其读书识字。奴酋好看《三国演义》、《水浒传》两书,自谓谋略过人。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李成梁">李成梁为何对一个奴仆这样优待呢?原因有二:

    1、努尔哈赤聪明伶俐,懂得逢迎主人欢心。

    2、李成梁">李成梁心中有愧,为了功绩,出卖了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王杲的孙女婿)。

    王杲死后,其子阿台继续作乱。李成梁">李成梁为了铲除后患,采取假抚真剿的策略。

    当时,李成梁">李成梁派出已经归降的觉昌安和塔克世进寨劝降,然而李成梁">李成梁和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尼堪外兰却在城外诱使守军开门。寨破后,明军实施屠城,觉昌安和塔克世在混乱中被误杀。

    杀父之仇

    塔克世是真心归附明朝,却被李成梁">李成梁与尼堪外兰">尼堪外兰故意出卖身死。努尔哈赤听说噩耗愤恨不已,暗自发誓:“我祖、父含冤而死,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虽然取得大胜,但是李成梁">李成梁心中有愧,便奏请朝廷授予功臣之子努尔哈赤都指挥使衔,还赠送马匹、铠甲、武器,扶植其成为女真部族首领。

    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够做大,有两个原因:

    1、李成梁">李成梁养虎为患,扶持努尔哈赤,原本是希望他牵制其它女真部族,他好渔翁得利。没想到,李氏父子死后,努尔哈赤没了顾忌,最终起兵反明。

    2、努尔哈赤不仅胸有大志,还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他以13副铠甲起家,经过数年征战,最终统一女真各部。

    之所以能够取代大明统一中原,除了大明朝自己祸乱自生(国内起义不断),还在于努尔哈赤创建了当年所向披靡的八旗军制。

    八旗建立

    “八旗”源于女真部族原始的狩猎组织,平常生产、打猎都是以此组队。

    1601年,为了更有效率的征兵,努尔哈赤整编八旗,设置“牛录”、“甲喇”、“固山”额真为军官体系,首创黄、白、红、蓝四旗。

    编制:一牛录300人,由牛录额真统领;一甲喇含五牛录,由甲喇额真统带;一固山下设五甲喇,首领为固山额真,其副职称梅勒额真。

    一般情况下,每旗的旗主,就是固山额真,由皇亲贵戚担任。

    1615年,女真各部逐渐统一。因为人口剧增,所以努尔哈赤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八旗军制初步确立。

    当时,满洲八旗下设牛录231个,总兵力不到7万人。女真所有丁壮平时为民,战时皆兵。因为连年征战,所以女真士卒战斗力十分强悍。

    1635年,皇太极编练蒙古八旗。

    1642年,汉军八旗成军。

    至此,八旗制度完善,包括:满洲八旗310牛录、9.3万人;蒙古八旗120牛录3.6万人;汉军八旗164牛录,3.3万人(汉军牛录编制比满蒙人数少),总计兵力达到近17万人。

    清军入关前,正黄、镶黄两旗由皇太极直接统领,其它六旗分属皇帝子侄统领。摄政王多尔衮死后,顺治收回正白旗所属权。此后,八旗有了“上3旗”和“下五旗”之分。

    在不同的时期,每旗的兵力也不尽相同。史书记载,清朝初期八旗兵力如下:正黄旗,兵力3万左右;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红旗兵力2.6万左右;镶蓝旗,2.7万左右;只有正红旗,因为人口少于其它7旗,所以兵力只有2.3万人。

    即便到达鼎盛时期,清军的兵力也不及明朝的十分之一。两军作战,之所以出现“八旗满万不可敌”的情况,主要还是明军自身战力孱弱,明朝内忧消耗太多所致。

    总之,清朝的建立,李成梁">李成梁“功不可没”。因为私心,他打压土蛮、消弱蒙古,放弃宽甸“六堡”等,导致努尔哈赤在辽东坐大。

    单字解释: 为 何 说 李 成 梁 是 不 世 功 臣 千 秋 罪 首 努 尔 哈 赤 建 立 八 旗 兵 力 多 少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