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为何曹魏旧部无人勤王,关键在于二字

    2024.03.16 | 历史网 | 次围观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当时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曹芳即位,魏明帝临死前命宗室曹芳与大将军司马懿共同辅政,却不想曹芳与司马懿为争夺权力爆发冲突,起初曹芳架空司马懿,掌握宫廷禁军,却不想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一下子挽回局面,彻底掌控朝堂。高平陵是魏明帝曹叡之墓,公元249年,少帝曹芳与曹爽及其亲信们都前往高平陵拜谒。这时候的司马懿趁曹芳等人外出,趁机发动政变。司马懿挟持郭太后,以郭太后的名义关闭京城城门,同时以太后名义夺取军权,夺占各处要地,事后曹爽等人被诛三族,牵连者达五千多人。但是司马懿不过刚刚恢复实力,为何曹魏旧部无人勤王呢?

    首先曹魏统治者对皇族的戒备心十分之强,特别注重强干弱枝,特别是曹丕夺位后对众兄弟严加防范,使得曹魏宗室在各地掌握有实权的几乎没有。到了司马懿发动政变,根本没有任何曹魏宗室有能力救援。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利益”二字了。曹爽此人,虽然手握重权,但论及能力、心智,与司马懿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曹爽掌权之后,任人唯亲,实权部门只任命忠于自己的人,相反,原先忠于曹魏的许多老部下纷纷被罢免或改任。到了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原先曹魏旧部对曹爽的不满开始爆发,甚至主动靠向司马懿。不过最后的利益之争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世家大族的利益凌驾于皇族利益之上。

    曹操在世之时,大力启用寒门子弟,极大地触动了当时占据主要政治经济优势的世家大族的利益。到了曹丕称帝时,公元220年,曹丕同意了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以九品中正制作为授官的依据,而九品中正制最重要的考核因素就是门第,其次才是德行,因此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又再度不断充斥朝堂。

    司马懿所在的司马家族一直是中原豪族,势力远远强于曹氏一族。到了曹魏后期,司马家族成为了中原各大世家大族的代表,这些世家大族把持朝政,子弟又多在军中,成为支持司马懿夺权的真正力量。同样司马懿夺权后进一步贯彻了九品中正制,彻底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单字解释: 司 马 懿 发 动 高 平 陵 之 变 为 何 曹 魏 旧 部 无 人 勤 王 关 键 在 于 二 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