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一个被祖国抛弃了的可怜家族的两千年归国路

    2022.05.16 | 历史网 | 次围观

    中华民族一直讲究落叶归根,从很早开始,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就已经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甚至一直流传于子孙后代。寻根之旅,是这种家国情怀的传承,那些沦落于海外的游子旅人们总是带着这种激昂的情感重回祖国的怀抱。

    各种回归祖国怀抱的故事早从古代开始就一直在上演着,汉朝时期恶道苏武牧羊就是一种最典型的表现。苏武出使国外突发意外状况被扣留在匈奴地区,渴望回归祖国的他不惜饥吞毡,渴饮雪,从年轻气盛之时拖到了白发苍苍之际。

    后人也将苏武牧羊的故事广为传唱,这种归国的情怀也被我们赞扬,只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与他同时期的好友李陵,却孤身在外,被祖国所抛弃,事件之大甚至影响到了他的家人,导致其整个家族两千年来不被承认。

    如果结合其家庭前期的具体表现来看李陵,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忠良之后、将门虎子。李陵一家从三代以前的祖父辈开始,就已经为大汉朝廷效力了。

    其祖父就是汉代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此人高超的骑术和射箭技术让当时的匈奴闻风丧胆。李广为汉朝打击匈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后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就是对李广的高度评价。

    父亲李当户继承祖父遗志,继续为抗击匈奴出力,从其家族三代的发展状况来看,都是为大汉的边疆稳定拼尽了全力,但是各自的结局都充满了悲情路线。

    先是飞将军李广,虽然战斗力惊人,但是往往功败垂成,几乎每一次战争都是“胜而无功”,最终拼尽了一生的心血也没有获得封侯的机会,可以说是家族遗憾的开始。此后李陵的父亲李当户更是没到而立之年就已经战死沙场。

    作为汉朝的皇帝一直将这个充满悲情色彩的家族看在眼中,所以对年少的李陵也是非常看重,所以令他到朝中做官,担任骑都尉,不过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名门之后”。

    虽然他在入朝任职以后非常努力,但相比于祖父“飞将军”的名号还是相去甚远,而真正让李陵这个名字在史书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是他在一次战争中对匈奴的“败降”。

    当时大约是公元前105年,李陵带领八百骑兵作为先遣军队进入匈奴地区,驻扎稳固之后,开始屯兵酒泉一带,训练士兵的骑射和作战技术,为后续军队的进入提供有利条件。

    一年之后,李陵接到命令,接应从匈奴处撤出的将领李广利">李广利。大汉军队完全撤出之后,并没有当即班师回朝,而是在当地做了休整,成为了张掖地区的常驻军。

    这次兵马整顿大约消耗了五年时间,公元前99年,秋季来临的时候,李陵率领五千步兵与李广利">李广利出征匈奴,结果首次出征就发生了意外状况。

    进入大漠之后,李广利">李广利和李陵一路向北,结果不小心中了匈奴左单于部队的埋伏,此后更是被别人包围绞杀,李陵拼死抵抗,孤军奋战数日之后,最终选择了投降匈奴。

    或许是李陵在匈奴地区出色的表现,他本人非常受到匈奴首领的重用,还在两年之后将女儿嫁给了李陵,册封为右校王。但事情总是那么巧合,在李陵接受封王之后,大汉将军公孙敖曾率兵深入前来营救他。

    岂料人没救到,却给汉武帝带回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飞将军之后,大汉将领李陵,投降了匈奴,封王受爵不说,还迎娶了首领单于的女儿,还亲自教授单于部队的士兵抵御大汉军队之术,这件事情直接激怒了汉武帝。

    最终汉武帝下令李陵以叛国之罪论处,株连九族,家中妻子母亲全都受到牵连,被汉武帝斩杀。

    按照这个情况来看,李陵投降匈奴实乃无奈之举,至于训练匈奴军队具有针对性地来对付大汉,也是莫须有的事情,但汉武帝方面并没有详细探讨便就给这件事情定了性,这就让当时的李陵对朝廷出现了抵触情绪。

    此时大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依然在持续着,李陵也没有任何回国的机会。公元前90年,西汉与匈奴之间再次爆发战争,大汉军队大约有七万人参与,匈奴人从西河出手实施反击,当时军队的领导人其实就是大将军李陵。

    双方在大战七天之后,战争以互有损伤的情况结束,四年之后,汉武帝病故,李陵的三位旧相识曾先后到达匈奴,想要劝说他回去,但是都被拒绝了。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之内,李陵的好友苏武身陷匈奴地区难以逃脱,当时的匈奴王单于看重苏武的气节,想要同为中原汉臣的李陵去劝降苏武,李陵无奈只身前往,但是被苏武拒绝了。

    不忍心看自己这个昔日好友在这茫茫冰原之上忍受寒冷饥饿,所以李陵私下经常让自己的妻子为苏武送去牛羊与食物,寒冷可拥抱在温暖的牛羊毛之中,饥饿也有解决的方式,帮助他克服目前的困难。

    随着后续时间的推移,匈奴与汉朝之间的关系逐渐缓和,双方战争也慢慢平息,好友苏武的苦日子也算熬出了头,终于得以离开异乡,返回长安。

    但此时的李陵已经没有任何的回头路可以走,且不说他已经在匈奴地区成家立业,就是他与西汉朝廷甚至国家的矛盾,已经不允许他再踏上故土,从他留给好友苏武的信件中看,他还是非常挂念自己的祖国的。

    此外,昔日的好友也曾多次来信或亲往劝说李陵,希望他重新回到自己的国家,但被他拒绝了,至于原因,他只说:“诸公已矣!陵归易耳,然丈夫不能再辱。”

    大致意思就是说,回去自然是容易,但这对我来说却是第二次侮辱,所以我不能这样做,最终李陵身亡也是在匈奴。

    李陵亡故他乡之后,后代继续盘踞在匈奴地区,但对中原家乡的思念却一直未曾间断,只不过大汉与匈奴之间的对立天长日久,他们只能将这种对中原地区的思念深深埋藏在心底,时间就这样一直流逝,直到两千多年后的唐朝时期。

    此时的李陵后裔经过在漠北地区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而中原也经过了东汉末年的大分裂,五胡十六国的大混乱,最终随着李渊父子建立唐朝而统一。

    而当初李渊父子推翻隋朝时,就曾宣称自己是“飞将军李广之后”。当时流出的多数传言都是李广的后代并未完全绝嗣,有一支族人在当年汉武帝杀其满门的时候侥幸逃脱,在其他地方繁衍生息,传到了李渊这一脉的时候竟然返回了中原。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常年盘踞边疆的李陵后代们再次燃起了熊熊的思乡烈火,在经过漫长的准备工作之后,他们于公元648年展开了回乡的旅程,经历千辛万苦,绕过少数民族聚居区,终于抵达长安,这也算是先祖李陵的落叶归根吧。

    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李陵的一生分为两个部分,汉武帝天汉二年之前,他是真正的将门虎子,天汉二年之后,他变成了朝廷眼中的卖国贼,也正是这种片面单纯的理解,导致李陵整个家族两千年来不曾回归故土。

    单字解释: 一 个 被 祖 国 抛 弃 了 的 可 怜 家 族 的 两 千 年 归 国 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