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五分钟了解《宋室内哄》465年发生的南朝刘宋宗室的内斗

    2024.03.16 | 历史网 | 次围观

    概述

    宋室内哄一般指宋明帝即位初年(465年——466年)的宗室内斗。

    刘宋建立后,鉴于东晋门阀权势过盛,在中书省里面任命寒门人士为中书舍人处理中书省的机要事务,而地方重要州镇则用年幼皇子镇守,并匹配代表中央朝廷的幕僚加以辅佐和教导,大大提高了中央对地方军政事务的掌控。

    到刘宋孝武帝刘骏时大力任用寒门出身的典签官控制地方宗室诸王及州刺史。但随着孝武帝死后的刘宋后期政局更迭频繁,而出镇地方的皇子因年幼不能掌控大局,使地方军政大权渐渐被寒门出身的典签官掌控,这些寒门出身的州镇典签为保持自己的政治地位,意图在政局的变更中谋取更大的政治地位,所以趁势,以“废昏立明”之名,拥立年幼的刘宋皇子在地方招募部曲起兵讨伐建康,从而使建康与地方陷入互相攻伐政治乱象。

    南朝宋

    与西晋八王之乱不同,此次宋室内哄时间较短,最终以中央朝廷的胜利告终。

    本质上是宋孝武帝刘骏过度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造成刘宋前期形成的宗室、寒门、士族互相制衡的政治平衡被彻底打破所致。

    具体内容

    刘宋宗室内哄一般指宋明帝即位初年的宗室内斗,但在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年)至泰始二年(466年)的宗室内哄之前,已有宋文帝和宋孝武帝对部分宗室诛杀和控制的情况。

    内哄之前

    宋文帝在位中后期,大将军刘义康逐渐掌握了朝中大权。刘义康在朝中安排亲信,排除异己,使得宋文帝对他产生厌恶。

    元嘉十七年(440年),宋文帝采取行动,逮捕杀死刘义康的同党刘湛及其族人等十余人,并改任刘义康为江州刺史,出镇豫章。又元嘉二十二年,宋文帝处死了意图拥立刘义康的太子詹事范晔、员外散骑侍郎孔熙,刘义康被废为庶人。

    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北魏大举入侵,文帝恐刘义康被利用,下诏处死刘义康。宋文帝害怕太子没有足够力量对抗敌方宗室势力,特地增强了东宫的兵力。但是后来文帝打算废太子时,这些兵力却成为太子造反的力量。

    元嘉三十年二月,太子刘劭得知废太子的消息后,率先发难,带领东宫兵进入皇宫杀死文帝后称帝。四月,在外征战的宗室武陵王刘骏得知文帝被杀后,立即传檄各州,要讨伐刘劭,宣城太守王僧达、吴兴府司马丘珍孙等人响应。

    四月,集结的讨伐军与刘劭军大战于新亭,刘劭被击败,退守台城。此时江夏王刘义恭弃家逃奔刘骏,刘劭杀其十二子以及宗室多人。

    五月四日,台城告破,刘劭及其四子被杀,刘骏即帝位,是为宋孝武帝。

    宋孝武帝即位不久,爆发了刘义宣叛乱,但很快便被平定,继而又除掉了不服他的海陵王刘休茂、武昌王刘浑、竟陵王刘诞。孝武帝即位后为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系列削弱地方势力和控制宗室的政治举措。

    有些措施比如改置州镇、加强朝廷的中央军的力量、削弱东宫兵力、削减除边关外的各州镇的兵力等政策确实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后来的宋明帝能迅速平定各地叛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他为进一步控制地方军政要务,提高府州传递文书的官员——典签(签帅)的地位,同时通过委任寒门士人担任州镇典签,使其往来于朝廷与州府之间,让他们负责传递州镇各项要务上报给中央审核,同时负责监督,传达中央命令和辅助地方州镇长官处理事务,并拥有随时将情况直接报告朝廷的权力,从而使中央进一步了控制地方军政要务,由此出现了“惟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的状况。

    这项政策,在孝武帝任内,凭借着他个人的“主威独运”也确实起到了控制地方和宗室作用。

    但随着孝武帝死后,中央缺乏掌控大局的强势君主,情况则发生巨大改变。

    宗室内哄

    孝武帝死后,其子刘子业登基后,与其姑母新蔡公主通奸,杀叔父刘义恭。又杀其弟刘子师、刘子鸾等宗室,以及大臣柳元景、沈庆之等。使得“举朝遑遑,人怀危怖。”,刘子业后被宿卫所杀。,刘子业死后。

    泰始元年(465年),刘彧登基是为宋明帝。宋明帝刘彧弑君称帝之前的一个月,曾被孝武帝一手提拔的江州长史邓琬和雍州刺史袁顗,以废昏立明的名义,拥戴孝武帝第三子,年幼的江州刺史刘子勋,号召四方讨伐建康的刘子业。刘彧抢先一步杀掉刘子业称帝后。

    泰始二年(466年)二月七日,袁顗等人拥立刘子勋(时年十一岁)登基为帝,年号义嘉。刘子勋登基后,各重要州镇的寒门出身的典签官挟被自己控制的年幼皇子宗王,在地方招募部曲,起兵响应袁顗等人。

    袁顗等人拥立的刘子勋获得了各地宗王、方镇的支持效忠(因为当时出镇地方的宗王,都是孝武帝的幼子),使得刘彧政权的号令,不出建康城外的百里之地。更险恶的是,刘子勋与各方镇都谴责刘彧篡位自立,纷纷出兵从四面八方讨伐建康。当时刘彧的弟弟们都在中央,支持兄长即位;孝武帝的儿子们则多在地方,支持刘子勋,刘宋宗王形成文帝系与孝武帝系两方内斗的局面。

    刘彧政权虽然领土、人口都不到刘子勋政权的十分之一,但经之前的宋孝武帝改革,此时刘宋的地方势力已经被大大削弱,中央军的军事力量空前强大,而各地的叛军又多是临时招募的部曲私兵,且此次内斗名义上为各地宗王叛乱,实际主导则多是这些年幼皇子背后的签帅,且缺乏统一的核心领导。

    所以刘彧以伐乱为名,凭借量少质精的中央军,采取各种积极手段:

    一、采用才干名士蔡兴宗的意见。

    二、重用吴喜、沈攸之、张永、刘勔、萧道成等武将。

    三、放权给诸弟刘休仁等人积极平乱。于是上下一心、兵强将勇,先定浙东,打败刘子房;再西上攻陷江陵、寻阳,因此消灭刘子勋政权并平定江南与淮南各地(466年底),最后全面诛杀孝武帝子孙。

    总结

    这次内讧严重削弱了南朝宋内部实力,北魏趁机南征夺取地盘,也给萧氏夺权提供了机会。

    总的来说,与西晋八王之乱不同,此次宋室内哄时间较短,最终以中央朝廷的胜利告终,本质上是宋孝武帝刘骏过度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造成刘宋前期形成的宗室、寒门、士族互相制衡的政治平衡被彻底打破所致。

    单字解释: 五 分 钟 了 解 宋 室 内 哄 年 发 生 的 南 朝 刘 宋 宗 室 的 内 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