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高平陵之变中,若曹爽没投降,而是以皇帝号令天下,胜算有多大?

    2023.08.20 | 历史网 | 次围观

    一个王朝的建立一定会有其运气存在的成分。司马家族之所以能问鼎那个宝座,是由敌我双方的因素构成的。

    从自己一方来说,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都是人杰,且不论其品行,单就能力而言,纵使把他们放在前三国时代,也是能排在前列的。而就对手来说,曹爽实在是不值一提。

    高平陵政变之“险”,司马懿其实也是在“赌”,他对这场政变并没有“必胜”的把握。但凡他遇到的人,比曹爽要更有一些大局观,司马家族的命运,也许就会改变。

    分析

    高平陵政变是于“隐忍”中而“爆发”的,此次政变从爆发到结束,其速度进行之快,效率进行之高,在整个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在发动高平陵政变前,司马懿是属于“失势”状态的,虽然此前的司马懿位高权重,但懂政治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人走茶凉”。

    此时的曹爽,在曹魏政权里可以借助的势力尚有很多,而他手中最大的砝码就是天子曹芳。但曹爽,却选择了放弃。如果他不放弃,历史或许真的可以改写。

    司马懿的“担忧”

    司马懿是一个运气爆棚的人。他因为身体好,“耗”死了诸葛亮;他的妻子张春华">张春华,是一个比他还有“狠毒”的内助;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则是他可以信赖,倚重的臂膀。

    或许,在很多人的思维中,司马昭要比司马师名气大。但要说到能力、气度,那司马昭是远不及司马师的。

    司马师气度恢宏,有“泰山崩于前而不溃”地沉着、冷静:

    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

    司马师擅于隐忍,城府之深,就连司马懿都有时看不透他:

    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司马师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最大底牌,这三千死士也是发动政变的最可信赖的武装力量。

    其实,我们从司马懿发动政变后的“首轮”操作中,也可以看出来一点,那就是司马懿所做的工作都是极其“政治性”的:

    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车驾;敢有稽留,便以军法从事!

    他并非是不想进行军事型的动作,而是因为他没有足够的实力发动军事型的动作。否则的话司马懿也不会因为桓范而心生担忧:

    懿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范则智矣;然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

    不听好人言的曹爽

    用“志大才疏”“用人不淑”这些话来形容曹爽都丝毫不为过。曹爽作为“托孤权臣”,他权力欲望极重,可是他在行为举止上,却丝毫没有大的“政治抱负”:

    大将军爽用何晏、邓飏、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专擅朝政,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其作威如此。爽饮食车服,拟於乘舆;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妻妾盈后庭,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将吏、师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为伎乐。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曹爽这个人的本性,以及他的政治抱负。他没有政治家的抱负,而他控制权力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吃喝玩乐”。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用的人也只是一些能让他更好地“吃喝玩乐”的人:

    乃以晏、飏、谧为尚书,晏典选举,轨司隶校尉,胜河南尹

    虽然说,曹爽不会用人,他所重视的也都是些“飞鹰走马”之徒。但因为其事“托孤重臣”代表皇帝的缘故,他身边也是有一些能力、品行俱佳的人的。

    他的弟弟曹羲曾就他的“荒淫”而直言,结果他没有采纳。这让他失去了一次“扭转”败局的机会:

    作窟室,绮疏四周,数与晏等会其中,饮酒作乐。羲深以为大忧,数谏止之。又著书三篇,陈骄淫盈溢之致祸败,辞旨甚切,不敢斥爽,讬戒诸弟以示爽。爽知其为己发也,甚不悦。羲或时以谏喻不纳,涕泣而起。

    如果此时曹爽听从了曹羲的建议,对自己之前的错误行为及时止损,那司马懿将失去讨伐他的借口,郭太后也不会于关键时刻倒向司马懿。

    曹羲的建议,是让曹爽从根上解决问题,他没有听,导致了政变的爆发。其实,就是政变爆发之后,曹爽只要能听从桓范之言,结局也有改变的可能性:

    范南见爽,劝爽兄弟以天子诣许昌,征四方以自辅。

    此时的曹爽,如果稍微懂一点政治,有一些政治抱负,那他将可能成为改变历史的人物。但他没有听,因为他的内心深处只是想“吃喝玩乐”:

    爽既罢兵,曰:“我不失作富家翁。”范哭曰:“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

    胜负难料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桓范建议曹爽再来一次“挟天子以令诸侯”。此时的曹爽手上有天子曹芳,而曹芳是曹魏法理上的“君主”,并非曹爽自立。

    换句话说,只要曹爽能够用好曹芳这张牌,那司马懿就无牌可打了。毕竟,司马懿此时只是控制了洛阳,而且他的手上没有什么兵。

    如果曹爽真的将曹芳“挟”至许昌,留给司马懿的选择其实很少。

    一个是将政变改为“造反”,但很明显司马家族此时没有这个实力。而且他一旦这么做,“谁是谁非”也就不言自明。

    虽然曹爽为人“混账”,但如果司马懿将政变发展下去,事情的性质就由“锄奸”而变成了“造反”。他的野心就彻底暴露,不会有很多人支持他。

    一个选择就是终止政变,这样的话,司马懿就会彻底的失败了。

    当然,司马懿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以“清君侧”的名义继续政变,这是司马懿最好、最稳妥的选择。这样的话,司马懿只需要和曹爽比底牌就好了。

    司马懿能够用的底牌是郭太后,他借助郭太后的名义控制了禁军。也正是这支禁军逼的曹爽仓促应战:

    太傅懿以皇太后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授兵出屯洛水浮桥;召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据爽营;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据羲营爽得懿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留车驾宿伊水南,伐木为鹿角,发屯田兵数千人以为卫。

    禁军是曹魏于都城周边的绝对主力,但司马懿等人对其控制权并不强。只要曹爽手里有皇上,那禁军就很有可能倒戈。

    皇上曹芳,这就是曹爽手中最大的底牌,而这个底牌是非常有用的。如果说此时的曹芳年龄尚小,或许司马懿的底牌郭太后会更为有力,可曹芳此时已经十七岁,这就让曹爽的胜算加大了。

    曹爽完全可以利用曹芳,向天下发出勤王的诏书。届时,曹爽与司马懿就是胜败难料了。毕竟,在各地方军队中,有倾向司马懿的,也有倾向皇室的。

    结语

    其实,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政变时,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否则的话,他也不会因为桓范而心生担忧。此时的他,就是在“赌”,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对手的愚蠢上。

    如果曹爽没有选择投降,而是听从桓范号令勤王,历史或许真的会改变。

    毕竟,此时的司马家族对于朝政的控制能力没有那么强,各地的军事力量也都有其各自的小心思。

    发布于:山东

    单字解释: 高 平 陵 之 变 中 若 曹 爽 没 投 降 而 是 以 皇 帝 号 令 天 下 胜 算 有 多 大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