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历代帝王视如命根的传国玉玺,为何突然神秘消失了?

    2024.02.17 | 历史网 | 次围观

    了解一些中国历史的朋友,传国玉玺是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了。

    玉玺最早来自于秦始皇定鼎天下之后创立的玉玺制度。不过您可别以为秦始皇只有一块玉玺,玉玺也就是古人的印章,根据办不同事的需要有不同的章,就跟现在的公章一样。

    根据记载,秦始皇最少有七枚玉玺,如: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等等,不过最著名的那枚无疑是代表皇权无上的那块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如此出名,很大程度与其来历有关,传说这枚玉玺就是家喻户晓的完璧归赵故事中的和氏璧所雕琢。

    据说秦始皇完成统一后,这块和氏璧自然也落入了他的手中,嬴政命玉工孙寿将和氏璧琢玉螭虎纽制成玉玺,字样是丞相李斯写虫鸟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传国玉玺遂成。

    秦始皇制定了天子才能行玺的规矩,他君临天下的千古一帝身份和和氏璧的传奇来历,种种因素决定这块玉玺必定是历史上独一份别无分号,再也没有其他玉玺可以和它相提并论,自从传国玉玺问世之后,就成为一代代王朝更替所必欲得之的宝物,不然这皇帝当得总好像差了点意思。

    传国玉玺的记载一度比较清晰,秦始皇驾崩后当然是传到继任者手里,嬴政传胡亥,胡亥传子婴,到子婴这里秦朝崩了,于是项羽接手。

    项羽虽然火烧了咸阳,许多图书文物都毁于战火,这枚玉玺是无论如何舍不得毁掉的,当然项羽也没能保留太久,等他被刘邦所灭后,传国玉玺就落到了汉高祖手里。

    此后汉朝进入一段稳定时期,长达200多年,不管朝政再怎么乱,玉玺始终好好的,直到王莽篡汉。

    王莽得到玉玺的过程还有个插曲。他派人向玉玺保管者,也是自己的姑妈——太皇太后王政君索要玉玺,遭到痛骂,然而催逼之下老太太又不得不交,气愤之下把玉玺摔到了低上,玉玺摔坏一角,王莽并不在意,用黄金把破角修补,据说民间“金镶玉”的说法就由此而来。

    王莽被杀,刘秀复汉后,传国玺重归刘氏,此后又过200多年,时间推进到了东汉末年。

    汉末乱世中,玉玺曾被投入宫中井里被孙坚所得,陈寿在《三国志》里记录了这件事。孙坚死后玉玺又到了袁术手里,此后又辗转落到曹操手中。

    三国归晋这段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这里就不细说,随着晋朝的一统,玉玺由魏归晋,在司马氏家族相传。

    司马家的统治并不稳固,司马炎罢州郡之兵又大封宗室的做法为东晋灭亡挖好了坑,八王之乱耗尽了王朝的实力,匈奴人刘渊起兵攻灭了西晋,也就占有了传国玉玺。

    五代十六国又是个乱世,枭雄辈出,刘渊、石勒、冉闵、苻坚等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玉玺在刀光剑影中数次易手,根据《太平御览》记载,自冉闵之后,传国玉玺流传到了南朝。但南朝也不太平,宋、齐、梁、陈个个短命,玉玺甚至有段时间时间落入突厥之手。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隋唐之际,在贞观年间大唐帝国实力鼎盛,玉玺又复归唐朝,此后逐渐稳定,在李氏宗族中流传近300年之久。

    中国历史上,天下大势又合久必分。唐末天下再次大乱,朱温、李存勖等都拥有过玉玺,但玉玺的最终线索也就到后唐戛然而止。

    具体来说是这样,李存勖死后玉玺传后唐明宗李宣、闵帝李从厚,最后传到末帝李从珂手中。

    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936年起兵反叛,但实力不济,于是向契丹求援,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交换。随后石敬瑭引契丹兵大败后唐军,攻陷洛阳,李从珂走投无路之下带全家老小携传国玉玺登玄武楼点火自尽,这是玉玺最后一次出场露面,此后就再也没了踪影。

    以上是传国玉玺流传的大致脉络,当然对玉玺的流传线索还有诸多传说,上面梳理也未必完全是史实,但唐末之后玉玺就不见于记载却是事实。

    总而言之,传国玉玺在古代承载的是一种天命论,是帝王证明自己君权神授的一个实物依据,所以它才会被反复争抢。从另外角度看,象征天命的神玺也是枚不吉利的亡国之玺,古代历史循环往复,却总也挣不脱天命二字,这也是近代中国固步自封的根源之一。

    单字解释: 历 代 帝 王 视 如 命 根 的 传 国 玉 玺 为 何 突 然 神 秘 消 失 了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