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皇甫嵩:本有机会除掉董卓,却在内外矛盾衡量后,让机会白白流失

    2022.10.29 | 历史网 | 次围观

    东汉末年,由于内外矛盾的交织导致这一时候的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时正紧张面临着以张角、张宝、张梁兄弟为主的黄巾军起义,这一时候自然需要朝廷派出有能力的官员前往镇压。

    在这场镇压过程当中,汉末三杰之皇甫嵩,无疑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一个人。正是因为这场战争建立的功勋,让他在汉末的地位举足轻重。但即便是这样一个豪杰式的人物,明明有着好机会,却为何没能阻止董卓专权?

    这是东汉时代的悲剧,亦是这个朝廷所带来的悲剧。东汉末年的时局,让皇甫嵩本有机会为汉朝除掉董卓这个祸患;但是在内外矛盾衡量以后,他却选择了让这个机会白白流失!

    1、汉末黄巾起义,以董卓为首的西凉武人集团崛起

    (1)皇甫嵩镇压黄巾起义有功,权利、地位不断提高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烽烟、群雄并起。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趁着这个机会假借妖言惑众掀起聚众叛乱。这在后世的历史研究当中,被称为黄巾军起义。

    在黄巾军实力达到巅峰的时候,周围的地方长官可以说是闻风而逃,不敢与之抵抗。在这时候总是要发挥一下中央朝廷的作用,于是号称汉末三杰的皇甫嵩便被朝廷派去镇压。

    他凭借着出色的才能在这场平乱过程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三人的功劳当中,当以他为最大。出生于军人世家的他,刚刚碰上黄巾军就迅速斩获不少。在这之后连续出兵多次获得胜利,让他的地位再度暴涨。

    所以说此时的他不仅坐拥汉朝的大批兵马,更是权倾一时。在平定黄巾军起义的时候,他手底下握有数十万精兵强将。一些不愿安分守己的人,便劝他拥兵自重、登基为帝。

    长期接受儒家忠君思想教育的他对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不屑一顾。在平定黄巾军起义之后,他再度交还了兵权,回到朝廷继续担任自己的官职、安分守己。但是他自己却并不知道在平定黄巾军起义的过程当中,他便和董卓结下了梁子。

    虽然这些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然而时事变化就是那么令人惊讶。正是因为这一原因,让逐渐得势的董卓开始记恨这位曾经并肩作战的作战队友。

    (2)未显声名的董卓,内心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董卓的父亲曾经担任过汉朝时一个地方的小官小吏;也是因为如此,他从小就了解汉朝的各方文化,在入伍当兵以后,他迅速崛起,拥有了一支势力不小的军队。而在黄巾军起义的过程当中,董卓这一批军队也被派上用场,同样的,他被授予了和皇甫嵩一样的中郎将职位。

    被派去镇压太平军的董卓运气却不怎么好。在刚刚开始的第一仗,董卓就被黄巾军击败、还因此被下令回京问罪。但皇甫嵩和其他兵将在配合当中拿下了这场战役的胜利,这让董卓内心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也正是因为这一场战役的胜利,董卓便被赦免罪行。但是在这之后的董卓因为战场上表现平平,只能跟着皇甫嵩一起镇压太平军。在一年之后,他又作为皇甫嵩的副手,一起前往凉州镇压叛乱。

    多次在皇甫嵩手底下打下手,自己一身才能郁郁不得施展的董卓便开始记恨起了皇甫嵩。

    而这一时候似乎是连上天都眷顾他,尽管皇甫嵩有着显赫的战功,地位一升再升。但此时的董卓,董胖子也因为一些功勋开始逐渐得到重视。而在这之后,西凉武人集团的崛起,带给了董卓高升的机会。

    (3)西凉武人集团的崛起,皇甫嵩第一次失去除掉董卓的机会

    在当时凉州地区除了羌人以外,周围还有大量的蛮族势力。他们不像农耕文明下的汉族人一样,只信奉手中的刀兵和胯下的烈马、经常来到汉族的国土烧杀抢掠。为达到自己政权稳固的目的。

    为此,东汉政府不惜许下了高官厚禄来拉拢当时西凉武人集团中的领导阶层,让他们去对抗羌人。

    董卓本就是西凉武人集团的一份子,这经历了自己南征北战以后,董卓凭借着战功迅速升迁,成为当时东汉政府极为倚重的武将。然而在这一时候的东汉政府,通过西凉军队打败了羌人叛乱以后。便想要开始限制这些拥有军事实力的西凉武人集团将领。

    当时的东汉朝廷受宦官擅权影响,朝廷政治混乱,而当时的西凉领兵人物也因为得罪了宦官势力而遭到贬黜。董卓因为接受过汉家思想的影响,他对于朝廷的打算是非常清楚明白的。

    在当时,汉灵帝为了限制董卓势力的发展,企图将他调离任职所在地。但是根深蒂固的董卓,又怎么会轻易离开凉州这这一个自己的发家之地。于是董卓便一直将战斗力极高的西凉军队带在了身边,并凭借着这样手握重兵,让朝廷对他有所忌惮。

    这一时候的董卓是已经开始显现出了包藏祸心的一面,但是皇甫嵩却认为事情并没有那么严重,也仅仅是上书朝廷责备了董卓,而没有采取其他措施,这让董卓那原本就不满的心里,有了更深一步的怨恨。

    2、判断失误,皇甫嵩的兵权惨遭董卓剥夺、地位沉沦

    (1)看准时机,董卓以勤王之名入驻洛阳、地位一日千里

    在这之后,汉朝的政治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时大将军何进以勤王为名,召集董卓等人进入了洛阳。而在之后的一番骚操作,董卓趁势而起反而成为了权倾一时的权臣。

    此时的董卓趁机吞并进入洛阳的军队势力,成为了当时朝廷一家独大。在这一时候的动作可以掌控着国家大权,又掌握着不俗的军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的地位不断飙升,甚至连皇帝都得看他的脸色行事。

    看准时机的董卓一跃成为权臣,此时的他不仅是西凉无人集团的首领,更掌握着大部分军事武装。有了这些基础,他便开始了所谓的清算工作;首先他要对付的便是曾经自己的顶头上司皇甫嵩。

    如果说此时的皇甫嵩能够听取手下人的劝告,拉起队伍和董卓对抗。在此时的董卓手底下,军队还不一定能够看得皇甫嵩,但是却因为他个人的因素导致这一机会白白流失。

    (2)皇甫嵩不听劝告,陷入董卓诡计之中、兵权、地位尽失

    此时的皇甫嵩率领着三万大军驻扎在一处重要地方,此时局势尚未稳定的董卓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他手底下人都劝他不要前往京城,免得落入董卓的陷阱。但此时的皇甫嵩却服软了,他听从董卓的征召回到京城。

    当时他手底下的谋士都劝他,董卓这明摆着是一个鸿门宴。但是皇甫嵩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结果也就是注定了。再回到京城以后,皇甫嵩就被逮捕处死,但最终由于一些朋友官员的帮助,才免除死罪,但此时他的兵权已经被董卓收回手中,此时的他成由一个将官变成了无足轻重的文官。

    失去地位的皇甫嵩自然在没有能力和董卓抗衡,纵观历史原因,皇甫嵩之所以没有及时出手对抗董卓有两大主要因素,一这个主要因素便是董卓背后的西凉武人团实力过于庞大。

    3、投鼠忌器的皇甫嵩,不敢轻易冒犯有着西凉无人撑腰的董卓

    董卓所代表的西凉武人集团,是当时东汉王朝所倚重的镇压边境少数民族祸乱的重要军事力量。在这一情况下,董卓的安危对于这一集团的稳定与否显得非常重要。

    如果说没有这一军事力量集团在边疆驻守,那么此时的东汉王朝早已沦为其它民族铁骑与战火当中的牺牲品。因此,在这样的考虑之下,皇甫嵩自然就投鼠忌器、不敢直接和董卓选择正面硬刚。

    西凉武人集团在皇甫嵩眼里就是董卓的保命符,而皇甫嵩内心的愚忠思想,则一而再再而三的将这位忠诚于汉朝的将领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4、愚忠思想的荼毒,皇甫嵩不愿背负反叛朝廷的骂名、甘愿受伏

    董卓虽然是权臣,但同时他也是汉朝的官员。因此在皇甫嵩的眼中,此人便是同僚,而非敌人。除此以外,董卓在进入洛阳以后征召皇甫嵩回到京城的命令,是由中央朝廷直接发出的。

    也就是说,这就是皇帝的命令。如果皇甫嵩选择违抗命令,势必被污蔑为叛贼。不愿背负叛贼的骂名,让皇甫嵩一而再再而三的失去对抗,董卓的机会也因为如此,让东汉期的局势变得愈发混乱。

    结语:

    在东汉末年,皇甫嵩无疑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但由于时代的矛盾和个人的局限,让他无法准确的判断时代的要求,最终因为个人的过有及时阻止董卓擅权的发生,引动了后续一系列的混乱。

    对于这位人物的评价,可以说是模棱两可的。我们无法判断它的对错与否。但是论时局的反应来说,却证明了他是大错特错的。

    单字解释: 皇 甫 嵩 本 有 机 会 除 掉 董 卓 却 在 内 外 矛 盾 衡 量 后 让 机 会 白 白 流 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