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皇帝为此人延迟“高考”,此人却把皇帝骂了一遍?

    2023.10.03 | 历史网 | 次围观

    说起宋代的文学代表人物,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同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后人所称颂,其中尤以苏轼更是家喻户晓。不过,苏轼的文学地位虽高,但其人生却很坎坷,在官场上多次遭到贬谪,仕途有限。反倒是他的弟弟苏辙在官场上虽同样屡遭贬谪,但曾任尚书右丞、太尉等要职,已是宰辅之臣。

    苏轼与苏辙

    说起苏辙给后人留下的印象,让人最深刻的恐怕是他曾经在制举考试中把宋仁宗给狠狠地骂了一遍,成为我国历史上绝少数敢于正面抨击皇帝的大臣。更让人觉得不可能思议的是,宋仁宗对苏辙非常看重,在考前曾因苏辙延迟考试,即便被骂之后仍亲点苏辙高中。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与父亲苏洵、哥哥苏轼同时在科举中考中进士,一时名动京师,声名远播。四月,苏辙的母亲去世,于是父子三人回家守丧。嘉祐五年(1060年)三月,父子三人守丧结束后回到京师,天章阁待制杨畋举荐欣赏苏轼苏辙兄弟的才华,举荐兄弟俩参加八月举办的“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制科考试。

    宋仁宗夸苏轼

    所谓的制科考试,是朝廷不定期举办的选拔特殊人才的考试,与科举有很多不同之处:1.科举是定期举办,制科考试不定期举办;2.科举的内容是固定的,可以针对性地学习,制举考试的内容不确定的,无法临阵磨枪;3.科举要经过多次考试,层层筛选,制举考试则是和一帮被推荐出来的学霸竞争,这些学霸很多本身就曾在科举中考中过进士;4.科举是闭卷集中考试的,临场发挥很重要,制科考试除了闭卷集中考试外,还有上交一定数量以往的作品,考核其综合能力,例如会要求考生提交以往写的策论数十篇,以供考核。从这些都可以看出,制科考试的难度绝对不会比科举低。

    宋仁宗

    考试本定于八月开考,不巧的是,苏辙生病了。时任宰相的韩琦非常欣赏苏家两兄弟的才华,竟对宋仁宗说:“这次制科考试,苏轼、苏辙最有声望,现在苏辙病了,不能参加考试,这不是众人所希望的,因此请求官家能够将考试延迟考试。”宋仁宗居然同意了,这就是学霸的骄傲。

    李廌《师友谈记》:东坡云,国朝试科目,在八月中旬。顷与黄门公将试,黄门忽病,自料不能及矣。相国韩魏公知之,辄奏上曰:“今岁召制科之士,惟苏轼、苏辙最有声望。今闻苏辙偶病未可试,如此人兄弟有一人不得就试,甚非众望,欲展限以俟。”上许之。黄门病时,魏公数使人问安否,既闻全安,方引试,比常例展二十日。自后试科目并在九月,盖始于此。

    后宫女子

    到九月,苏辙病好了,制科考试也开考。苏轼苏辙顺利杀入殿试,殿试的题目是“御试制科策”,即针对朝廷政事写篇策问,字数3000字以上。宋仁宗万万没有想到,苏辙一反常态,在他的《御试制科策》点评宋仁宗自继位以来的施政得失,批评宋仁宗对西北战事无所作为,并好色无度,在宫中养了上千个美女,还向百姓横征暴敛,弄得百姓苦不堪言,又不惜民力,喜欢各种珍宝玩物,还常常随便用来打赏。

    曹皇后

    苏辙对宋仁宗谩骂的内容本身就有很多不实之处,都是他道听途说的,后来他自己也承认这一点。不过苏辙运气不错,宋仁宗以仁出名,即便被骂了也不生气,仍然亲点苏辙名列第四次等,位列苏轼之下,也总算是考中制举。

    单字解释: 皇 帝 为 此 人 延 迟 高 考 此 人 却 把 皇 帝 骂 了 一 遍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