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雍正夺位之谜被揭开,真实的康熙传位遗诏被发现,里面写了啥?

    2024.04.30 | 历史网 | 次围观

    关于我国清朝历史上的雍正皇帝的死因,民间流传着很多说法,有人说他是误宠自己的女儿,羞愧之下自杀的;有人说他兴起“文字狱”,被仇家吕四娘刺杀的;更有人说他是被人下毒后中毒身亡的。可这些还不是紧要的,更让人吃惊的是,很多人居然说雍正的皇位来路不正,他是篡夺了弟弟十四阿哥的皇位而当上皇帝的。

    这在民间很多野史中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有人说,当初康熙的传位遗诏上写的是“传位十四阿哥”,可雍正趁十四阿哥当时不在皇宫,便擅自将其中的“十”字改成了“于”字,于是便成了“传位于四阿哥”了。殊不知进入现代社会后,雍正夺位之谜被揭开,真实的康熙传位遗诏被发现,里面写了啥?

    说到雍正夺位,虽然民间对这类的传闻很多,但很多都是源于一些民间野史或者是民间戏曲,其实,仔细推敲一下,很多谣言便不攻自破了。对于历史上传闻,雍正篡改康熙的传位遗诏,将其中“传位十四阿哥”改成了“传位于四阿哥”,这种说法,其实只要联系历史上的清朝皇帝在颁布传位遗诏时的一些风俗和习惯时,便很容易看出破绽。

    首先,我们从传说中,分析一下,当时的雍正将“十”字改成了“于”字,这一点其实根本就不符合清朝当时所使用的文字规范。因为“于”只是我们现代人在经历汉字简化后的写法,清朝当时使用的可是繁体字,而“于”的繁体字则是“於”,试问:历史上的雍正怎么会知道我们现在的“于”的简写体的呢?

    其次、从礼仪上看,作为康熙传位遗诏,必然是一件庄严肃穆之事,在遗诏中无论是十四阿哥还是四阿哥,他应该在其前加一个“皇”字,以宣示皇威之正统。可是,在康熙传说中的传位遗诏里却没有那个字,这难道不值得人们怀疑吗?所以,历史上有关雍正篡改康熙的传位遗诏的谣言,根本就不可信。那么,历史上雍正的皇位到底是不是有康熙的传位遗诏呢?

    这个问题经过几百年的争论,最后终于有了结果。因为现在的人发现,在我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当年康熙的传位遗诏,诏书中以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道:“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从这里便可看出,当年的雍正继承皇位,并没有耍啥花招,而是奉诏登基哦!

    同时,我们翻开清朝的史料也不难发现,康熙生前很多行为已经在向世人宣布,自己将来的皇位继承人大概率是四阿哥胤禛(也就是雍正)了。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其一、在康熙晩年,大清很多重要的祭祀活动,几乎都是由四阿哥胤禛来主持的。很多人可能会质疑:这能说明啥呢?难道主持祭祀的皇子就一定在将来做皇帝吗?大清很多重要的祭祀活动,几乎都是由四阿哥胤禛来主持的

    这倒也未必!不过,历朝历代的皇帝对祭祀活动都是比较重视的,他们常常会安排自己特别信任的皇子或太子来主持,也就是说,当年的康熙虽然历经了“九子夺嫡”的劫难,但是,他对于四阿哥胤禛仍然是比较信任的,在他心里,或许早就将四阿哥胤禛定为了自己以后的皇位继承人了。

    其二,康熙生前特别宠爱雍正的儿子弘历(也就是历史上的乾隆)并曾公开向人夸奖他,说弘历“是命贵重,福将过予”而此时的弘历才十来岁。大家试想:一个孩子的福禄超过了皇上,那么他将来会是什么人呢?所以,当时康熙的一句话也早就暴露了他的内心想法:他是想自己的“贤圣孙”将来能做大清的皇帝啊!

    而当时的弘历却还太小,因此,康熙只有将皇位传给其父胤禛,他的孙子弘历才有机会做皇帝啊!因此,不论是从哪个角度上看,当年关于雍正篡位的传言,都是民间的谣言!或许是雍正当年的一些政敌专门对他的一种“抹黑”吧!大家怎么看呢?

    单字解释: 雍 正 夺 位 之 谜 被 揭 开 真 实 的 康 熙 传 位 遗 诏 被 发 现 里 面 写 了 啥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