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韩信:集34个成语于一身的男子,高能的人生往往不需要解释

2023.04.01 | 历史网 | 次围观

韩信,作为西汉的开国功臣,由于卓越的军事才能,后期功高盖主,致使他备受猜忌,最终在35岁那年,死于吕后和萧何的合谋之下。

尽管韩信的一生十分短暂,但却留下了很多广为流传的故事。据相关统计,与韩信有关的成语就多达34个,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最出名的几个成语典故吧。

韩信早年失去双亲,以钓鱼卖钱维持生活,因此备受冷遇。

有一次,一个屠夫对韩信讥讽道:

那时候的韩信,无依无靠,整日形单影只,周围赶来看热闹的人围了一圈又一圈。

韩信自知现在无力与屠夫对抗,如果刺伤了他,自己也没有好下场。思考了一下,韩信一脸从容地蹲下了身,从屠夫的胯下钻了过去。

都说士可杀不可辱,当着众人的面从胯下钻过,对一个男人来说是何等的奇耻大辱啊!可韩信忍了下来,甚至在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时候,找到了这个屠夫。

那时候的屠夫见到一身华服,器宇轩昂的韩信之时,吓到快要昏厥,他心里想着完蛋了!一定是来找他秋后算账了。

可出乎众人所料,韩信不仅没有报复他,反而还对他说:没有他给的胯下之辱,就不会有现在的韩信

自此,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便在民间传开了。

“推陈出新”,这个词现在常常指对旧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文化。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词其实也和韩信有关。

韩信最初投靠刘邦的时候,刘邦对韩信并不怎么待见,只是把他派到了谷仓的位置上。

可不曾想,韩信竟然想出了“推陈出新”的办法,将粮仓的前后两道大门打开,让新的粮草从后门排出去,这样既可以保证粮仓的通风,又可以保证新的粮食流通,这样就避免了粮食发霉的情况。

韩信经营粮仓,就是一场巨大的仓库经营变革,时至今日,“先进后出,再推新”的这种办法,对仓库的经营依然十分重要。

这个词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其中的“淮阴侯”,就是帮刘邦取得天下的韩信,而这里的“母”,则是指曾经帮助过韩信的那位老婆婆。

韩信少时不得志的时候,十分贫穷,连饭都吃不上,所以他只能在护城河边上垂钓,偶尔能钓到一两条鱼,以解燃眉之急,但他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常常挨饿。

那时候护城河旁边总会有很多人来捶洗衣服,其中有一位老婆婆看到韩信的窘迫,十分同情他的遭遇,便常常接济他,给他饭吃。

韩信对此十分感动,对老婆婆说道:“你的大恩大德我永生难忘,以后我若能功成名就,定会报答你。”

老婆婆听了之后很生气,她告诉韩信,男子汉大丈夫应该自力更生,不要说什么空话,她做这一切不需要他回报。

韩信听了颇为感触,一改平日里懒散的模样,投身军中,帮助刘邦逐鹿天下。

后来,韩信官至淮阴侯,依旧没有忘记这位老婆婆,他派人找到她,给予她了黄金千两。

这个故事从此成为美谈,“一饭千金”这个词就这么诞生了。

韩信最初逃到汉中投靠刘邦的时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受重视。就在韩信心灰意冷准备离开的时候,萧何的出现,却改变了韩信的命运。

萧何将韩信举荐给了刘邦,刘邦在与韩信交谈之后,认为韩信是个大才,可以委以重任。

后来天下安宁,韩信却因为功高震主,受到了刘邦的猜疑,在经历一次又一次迫害后,韩信决定密谋造反。

韩信一日不死,吕后一日难安。于是吕后召来了萧何,萧何害怕自己受到牵连,向吕后献策,吕后知道韩信十分信任萧何,便与萧何合谋,设计杀害了韩信。

传说,韩信的墓志铭上曾有这样一副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这里的“一知己”指的的就是萧何。韩信之所以能得到刘邦的信任,是因为萧何的举荐,而韩信的死,也是萧何和吕后一手策划的,所以韩信的成败,都离不开萧何。

芸芸众生,有的人一生过着平凡的生活,而有的人却是一生高能,让后世人永远记得,韩信自然也是第二种人。

单字解释: 韩 信 集 个 成 语 于 一 身 的 男 子 高 能 的 人 生 往 往 不 需 要 解 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