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65式军服干部装,为何比士兵服多两个兜?许世友将军给出答案

    2023.09.18 | 历史网 | 次围观

    上世纪60年代,随着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全国热映,剧中人物少剑波那句迅速传遍大江南北的唱词“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成为了解放军建国后第三代军装——65式军服的“标语”。

    众所周知,曾风靡20年的65式军服创下三个“之最”:它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配发时间最长的制式军服;也是全球发放数量最多的军服;还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受喜爱的一款军服。

    当年,由于版型极简、选色大胆的65式军服不仅充分体现出了解放军战士艰苦朴素的一贯优良作风,还是“官兵一致”的完美象征,所以全国军民对65式军服的喜爱程度简直发展到了“狂热”的程度。

    那个时候,谁家的孩子要能参军入伍穿上国防绿,不光这个家庭深感自豪,整条街甚至整个村子都会倍有面儿。因为,这是只有各方面表现都较为优秀的年轻人才会享有的国家级“荣誉”。血气方刚、心怀热忱的青年进到部队后,全铆足了劲儿地想要立功、受奖、入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穿上“四个兜”的军装,成为一名响当当的革命干部。

    此处要提的是,靠上衣兜数量来区分军官和士兵的法子并非65式军服首创,早在红军时期就已经出现,而这种开创性设计的“先行者”是曾指挥千军万马赫赫有名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元帅。

    说起徐向前总指挥,他在红军官兵眼里没有半点官架子,平时就和战士们一口锅里吃饭,一道炕上睡觉,身上的衣服也和红军战士没啥区别。当年,后勤部门设计军装样稿时,徐向前总指挥提议:虽然咱们红军倡导官兵一致,但是为了方便识别身份、指挥部队,军装还是要有体现职务的标志。

    为此,部队后来配发给战士们的军装上衣只保留了两个口袋,军装下摆还有两个兜的则为干部服。但是,干部服多出来的那两个兜不只是为了区别身份,还是给军官用来放文件、纸笔等物品的储物袋。许世友将军曾感慨地忆述:他们当兵打仗那会儿,身上的衣服口袋就像个杂货铺,钢笔、本子甚至酒品都往兜里装,虽然鼓鼓囊囊的不怎么好看,但却很实在、很管用。

    据说,65式军服推行后曾闹出过一桩趣事。某次部队开会,都穿着四个兜65式军服的师长和营长初次相遇,因为不清楚对方具体身份和级别,师长就凭感觉率先向眼前比自己“富态”的营长来了个立正,敬礼。当两人闹清楚情况后,现场尴尬不已。

    解放军65式军服的魅力和影响力不仅超越了年代,更是跨越了国界。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显示,全球至少有40个国家的军队都曾引进过中国的65式军服。越南人民军对65式军服更是喜爱有加,几乎没怎么改动就直接全军配发。即便是在今天,国内外仍有大量朋友对65式军服赞不绝口,而在无数老兵同志心中这套军服更是意义非凡,因为它是他们战火青春的载体。

    单字解释: 式 军 服 干 部 装 为 何 比 士 兵 服 多 两 个 兜 ? 许 世 友 将 军 给 出 答 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