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官渡之战:袁绍欲称帝讨伐曹操,曹军粮草将尽,却因他转败为胜!

    2022.08.01 | 历史网 | 次围观

    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乱频繁。在北方,袁绍和曹操各霸一方,袁绍占据了黄河以北地区,曹操强占了黄河以南的土地。袁绍拥有数十万的兵马,实力非常强大,而曹操则只有几万兵马,不过他把汉献帝接到了许昌,借着天子的名义对天下发号施令,这也让袁绍认识到,曹操是他称帝的重要障碍,便调集了十万兵马南下讨伐曹操,引起官渡之战。

    粮食都是战争的胜负决断,曹操坚守营寨,袁绍便让人轮番攻打曹营。在两军相持月余之后,曹操人力匮乏以及粮草将尽的迹象显露出来,让曹操感到非常焦急,甚至有人主张放弃官渡,退守许昌,但曹操却另有远见,称袁绍长途远征,不能久持,再坚持一个月行势必有变化。他一面部署坚守营寨,一面又派人回许昌催粮,不巧的是,催粮的官差被袁军捉住,押到了当职谋士许攸的帐中。

    许攸在看到这封书信之后,深知曹操的粮草已空,于是就带了书信前来见袁绍。袁绍确无惊无喜。许攸提出可以分兵攻打许昌,袁绍冷笑一声,这是曹操的调虎离山之计吧?可见袁绍对许攸也并不是非常的信任,而在说话之间,有人呈上密信,告发许攸在家乡滥收民财。袁绍一看,大怒称早就怀疑你了。并且称已经将他的亲人下狱论罪。

    许攸看到袁绍对他毫无半点信任,这样屈辱让他倍感愤怒,在回家之后,欲拔佩剑自刎,随后被亲随老卒抱住,劝他勿等祸来,投靠曹操。许攸趁夜色,直奔曹营,在途中,正好看到袁军的粮车源源不断的驶向乌巢(今河南封丘西)粮库,一条好的计策在他的心中形成。

    而曹操坐在帐中感到非常的烦闷,愁眉紧锁。听到许攸来投,甚是欢喜,亲自出迎。许攸长叹一声,不听丞相劝告,落得家破人亡,今单身来投,好不惭愧。曹操亦是好语抚慰。许攸则是直接问到军粮还充足吗?曹操一怔,撑够一年之用,许攸笑笑说未必如此吧。在经过几次的试探,曹操才屏退左右侍从附耳密告,粮已用尽!你可有救急妙策,许攸点点头,但也想捉弄一下曹操,故意说有人向袁绍献计,说曹军粮草将尽,应分兵攻打许昌。

    曹操闻言大吃一惊,盯住许攸亲和的笑了说,此人这条毒计袁绍未必采用,是吧?见许攸不解,又说,袁绍若言听计从,你也不会到这儿来了,二人相视大笑。许攸为其献计称咱们没粮但是袁绍有粮,具此地40里的乌巢,便是袁军屯粮之处,于是二人设好一计,火烧袁绍粮仓。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元军主力,以此反败为胜,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而官渡之战是曹操平定北方的关键,这场战争的关键又在于粮食,而这一点却被许攸看清,这也是他的智慧所在,他的去留决定了战争的胜败的关键。而袁绍胸怀太巧,对于自傲清高的谋士更是有点容不下儿。恰在此时,曹操凭借着海纳百川的胸襟完成了对谋士的收买,更是接纳了许攸,也是接纳了胜利。所以与其说是足智多谋的许攸决定了官渡之战的胜败,倒不如说领导者的心胸和气度,才是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

    单字解释: 官 渡 之 战 袁 绍 欲 称 帝 讨 伐 曹 操 曹 军 粮 草 将 尽 却 因 他 转 败 为 胜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