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三国第一美女甄宓,被赐死后,为何要“被发遮面,以糠塞口”?

    2023.09.01 | 历史网 | 次围观

    甄宓究竟有多美?

    甄宓应该是三国时期,最可惜的美女了。

    世间有流传“江东有二乔,河北甄宓俏”,意思是说江东的大小乔加起来都比不上一个甄宓,那么甄宓究竟美到什么地步呢?

    曹植的《洛神赋》中,洛神的的原型就是甄宓,他对洛神是这样描写的:

    她体态适中,肩窄如削,腰细如束,秀美的颈项露出白皙的皮肤,不施粉黛,发髻高耸如云,长眉弯曲细长,红唇鲜润,牙齿洁白,一双善于顾盼的闪亮的眼睛,两个面颊下甜甜的酒窝。

    通过这段文字的描写,不难想象甄宓的美貌无双,她不止被曹操父子争夺,就连与原配伉俪情深的曹植也免不了对甄宓肖想。

    历史上的甄宓才貌双全,品德出众,但是她死时却是无比的凄惨。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甄宓死后“被发遮面,以糠塞口”,葬于邺城。

    所谓的“被发遮面”是因为她做了见不得人的事,而“以糠塞口”则是她说了不该说的话。

    那么甄宓死前到底干了什么?曹丕又是为什么这么狠心,赐死爱妻后,又不惜以这种方式对待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甄宓是如何被曹丕抢到手的。

    甄宓是历史上的“甄夫人”,事实上她的真实姓名早已不详,因为《洛神赋》中,洛神是伏羲的小女儿,而伏羲的小女儿又名为“宓”,所以有了甄宓这一名字。

    甄宓出生在今河北省石家庄,因为父亲在她3岁的时候就早逝,所以让甄宓从小就有了与众不同的心性。

    甄宓童年时期,有术士为她算命,认为她“将来贵不可言”,事实上,这个孩子从小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

    甄宓从小到大就不好糊弄,在她8岁那年,街上有表演杂耍的路过,周围的孩子都纷纷围上去观看,但是甄宓却不为所动。

    同伴问她为什么不去看,没想到甄宓轻蔑地说:“这并不是女孩子该看的。”

    别的孩子还在玩泥巴的时候,甄宓已经博闻强识的了,只要她看过的书籍,都能过目不忘,并且还自己去拿哥哥的砚台写字。

    她的哥哥知道后问她:“一个女孩子学什么写字,学学女工就好了”,谁知甄宓反问道:“自古贤德的女子都要学习前人的经验来警示自己,不读书,拿什么来借鉴呢?”

    天下大乱之时,甄宓也就才十几岁的年纪,当时各地发生饥荒,百姓苦不堪言,当时甄家存有大量的粮食,还有很多钱财。

    于是甄宓就对母亲说:“如今天下发生灾荒,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我们不如将粮食都分发出去,以免引来不必要的祸端。”

    她的家人听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将粮食分发给了灾民,光从这一点上来看,甄宓的胸怀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的女性,她的目光之长远,非常人可及。

    建安中年,袁绍为自己的次子袁熙求娶了甄宓为妻,后来袁熙被任命为幽州刺史,甄宓就留在邺城照顾自己的婆婆。

    甄宓作为袁熙的妻子仅仅只有五年的时间,公元204年,邺城被曹操攻破,曹丕先冲进袁府中,不想,在这里他看到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女子。

    这名女子是名少妇,此刻她正低头哭泣,曹丕就问这是谁,于是甄宓的婆婆道:“这是袁熙的妻子”,曹丕将甄宓的发髻挽起来,让她将脸洗净,等到甄宓抬头的一瞬间,曹丕惊艳异常。

    甄宓不仅美貌绝伦,更是举手投足间自带贵气,明明就是一介普通妇人,但却肤若凝脂,身段优美惊艳。

    曹丕对她一见钟情,于是迎娶了甄宓,并且承宠她数年。

    关于曹操父子与甄宓的花边新闻,历史上也是多有流传,据说当时曹操也被甄宓的美貌所拜倒,不过在他想迎娶甄宓的时候,谁知道儿子先下手了,曹操没办法,只能为儿子迎娶甄宓。

    甄宓再嫁曹丕以后,贤良淑德的美名传遍四方,甄宓在府中独宠数年,却还时常开导劝谏曹丕,多去承宠其余的侍妾。

    甄宓对曹丕说道:“古时黄帝子孙繁盛,就是因为妻妾多,你也应该多多纳妾,多去承宠她们。”

    后来曹丕有一个侍妾任氏,因为蛮横骄纵,对曹丕还时常怨恨,于是曹丕就想把她赶走,甄宓却跪地求情,求他不要驱赶任氏。

    她除了能够劝谏丈夫纳妾,对于婆婆也是孝顺有加,当时曹操西征,她的婆婆卞夫人随行的途中,因为生病就留在了半路,也就是孟津,此时的甄宓却是在邺城。

    她听闻婆婆生病以后急得寝食难安,但却又没办法亲自去孟津照顾,因此每晚都不能入眠,甚至想起来还低声哭泣。

    身边的侍女告诉她夫人没有大碍,她却认为是下人在宽慰她,依旧是每日焦急难安,直到卞夫人回到邺城以后,甄宓亲自去迎接,看到婆婆的一瞬间她竟然喜极而泣。

    卞夫人看到儿媳妇这么关心自己,不禁也感动得落泪,于是安抚她道:“我只是一点小病,很快就好了。”

    直到此刻甄宓才彻底放下心,抱着婆婆哭说自己不孝,卞夫人不禁感叹道:“真是孝顺的儿媳妇啊!”

    可以说,这样善良淑德的女子,纵观天下也找不出几人,甄宓的所作所为只有两种解释:要么她是真正的贤良有大爱,要么就是她的双商极高,知道如何把握人的心理。

    当然了,那时距离现在已经有了近2千年的历史,关于甄宓的记载有没有纰漏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仅仅从记载上看来,世人更加偏向第二种情况。

    建安21年,曹操出征孙权,甄宓却因为当时抱病,所以就留在了邺城,等到大军回到邺城以后,侍女们看到一段时间没见的甄宓,竟然发现她面色红润,比之前还要精神焕发。

    于是侍女就好奇的问:“夫人跟两个孩子(曹叡与东乡公主)分别这么久,难道不想他们吗?为什么看您气色更好了呢?”

    于是甄宓回答:“他们都跟随卞夫人照顾,我有什么可担心的。”一句话不仅化解了自己的尴尬境地,更是为婆婆记了一个大功劳。

    从甄宓的这些行事上看来,她不管是为人善良贤淑,还是情商智商双在线,都足以说明,她会把握人心,至少在曹家混的地位非常。

    那么后来究竟发生了什么,才导致了她的悲惨结局呢?

    在《三国志》中记载:公元2220年,曹丕即位,将儿子曹叡封为武德侯,他纳了几门妾室,其中郭女王深受宠爱。

    郭女王比曹丕还大三岁,但是曹丕对她宠信有加,因为郭女王为人有谋士之才,曹丕的很多政务都得益于郭女王的良策,所以她取代甄宓,成为曹丕的专宠。

    当时曹丕曾经想立郭女王为皇后,但是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郭女王为人谄媚阴狠,仗着宠爱在后宫中行事嚣张,要是立她为后,必然引起秩序混乱。

    由此可见,论人缘,郭女王完全不是甄宓的对手,不过,甄宓最后还是被曹丕赐死了。

    公元221年,郭女王已经被封为了贵嫔,位份仅在皇后之下,是六宫之首,因为郭贵嫔几乎得到曹丕的专宠,所以致使甄宓有了怨言。

    这时候的甄宓不再那么年轻了,应该是面庞也有了一些变化,再加上不再受宠,所以免不了说了一些怨恨的话。

    但反观郭贵嫔,却在后宫中如日中天,她就向曹丕进了一些谗言,最终曹丕听信郭贵嫔的话,一怒之下赐死了甄宓。

    在甄宓死后曹丕依旧觉得不够解恨,还用头发掩盖她的面部,用糠将她的口中塞满,关于曹丕的行为,很多人不能理解。

    甄宓死时才40岁,纵使容颜不再,肯定也到不了被如此厌恶的地步,如果真的是普通的失宠,曹丕大可以直接冷落她,又何苦要这样对待自己的妻子呢?

    其实在史料记载中,有很多被人们忽略的蛛丝马迹。

    时间拉回到曹丕遇上甄宓的那一年,或许我们就能知道问题的答案。

    建安九年8月份,曹丕在袁府中遇上了披头散发的甄宓,随后八抬大轿将她迎娶回家。

    甄宓的儿子曹叡死时36岁,根据这个时间推算,那么曹叡就是出生在建安九年,试想,8月份的时候甄宓被曹丕迎娶,曹叡又是怎么在同一年就出生的呢?

    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了,曹叡根本不是曹丕的儿子,而极有可能是袁熙的儿子。

    这个事实的确有些颠覆人们的认知,不过史料给出的答案,毋庸置疑。

    也有很多人问,如果曹丕明知曹叡不是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要等到甄宓40岁才将她杀死,而且还将皇位传给曹叡了呢?

    在《魏末传》中,有这么一段引人深思的话:

    这段话无疑是反映出,文帝,也就是曹丕去母留子,将其灭口,曹叡是长子,后面的孩子都接二连三地早夭,除了曹叡之外,最年长的孩子都跟他相差了将近20岁。

    所以这么看来,能继承大统的只有曹叡,而曹丕一旦将皇位传给曹叡,就势必要将除了他之外,还知道真相的甄宓除掉,这一切确实能解释的通曹丕的行为。

    总的来说,由于三国时期距离我们太过遥远了,在代代相传的史料中,记载有所偏差,导致我们对历史产生误解也在所难免。

    不管这究竟是不是事实的真相,都足以说明,魏朝开国却容不下一介妇人,赐死后又如此残忍对待,这样的行事,未免太过荒凉。

    那么你认为,甄宓的死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吗?

    单字解释: 三 国 第 一 美 女 甄 宓 被 赐 死 后 为 何 要 被 发 遮 面 以 糠 塞 口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