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萧何,一生兢兢业业,最后为何要诱杀韩信,自污名声?

    2022.10.08 | 历史网 | 次围观

    萧何,刘邦的铁杆粉丝,也是最早跟随刘邦的人之一,出生时间不详,萧何的一生基本都在为汉室江山奔走,是汉高祖刘邦最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被封为相国,与韩信、张良一起被誉为“汉初三杰”,于公元前193年病逝,谥号“文佟侯”。

    慧眼识珠,相助刘邦

    萧何年轻的时候是沛县主吏掾,主要负责官吏的进退。但萧何平时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对历代律令颇有研究。他生性勤俭节约,从不奢侈浪费。性格随和,很善于识人,结交了许多好友,包括泗水亭长刘邦、屠夫樊哙、狱掾曹参、车夫夏侯婴,还有吹鼓手周勃。他见刘邦器宇轩昂,风骨不凡,谈吐也有别于众人,是大贵之相,所以对他格外佩服,刘邦还是平民的时候,就多次利用职权袒护他。后来,刘邦当了亭长,萧何又经常帮助他。

    有一次,刘邦作为亭长奉命押送一批囚犯赴骊山修秦始皇陵,才出县境不远,便逃跑了许多人。刘邦既无法追赶,又禁压不住。当走到丰乡大泽时,刘邦索性把所有囚犯都解了缚,叫他们逃生,自己则与10多个死心塌地愿与他生死相随的囚犯逃到芒、砀二山之间蛰居避难。沛县县令得知后,拘拿刘邦妻子吕雉入狱,又赖萧何与曹参二人保释出狱。

    响应起兵,诛杀沛令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兵反秦。沛县县令与之遥相呼应,萧何、曹参建议召来已经起兵的刘邦。然而事情总有意外,等到刘邦来了,沛县令却不守诺言,背弃前约,闭门不纳,并且要诛杀萧何、曹参。萧、曹二人惶然无措,急忙逃出。刘邦大怒,用箭把信射人城内,把事情的厉害都告诉了城中的父老。城中吏民便共杀沛令,开门迎接刘邦。刘邦依仗萧何、曹参,收聚沛县子弟三千人,响应陈胜、吴广。于是刘邦作了沛公,萧何作了县丞,督办诸种事务。从此,萧何便跟定了刘邦,为之出谋划策,用自己的远见卓识辅佐刘邦建功立业。

    珍收史料,被封丞相

    随着刘邦的声势越来越大,天下诸侯相继造反并约定“谁先攻下咸阳,谁就是关中王”,刘邦从西南进军咸阳,率先攻下咸阳,入城之后,将领们都忙着赶往秦朝府库,分掠金银宝物,纷纷乱乱。而在这混乱之际,萧何却直人官府,收聚搜罗秦朝丞相、御史的法律、图画、书籍,并认真加以收藏保管。秦帝国灭亡,项羽听信谋臣之言,违背“先人定关中者王之”的前约,不肯封刘邦为王,还摆设鸿门宴欲杀刘邦。无奈之下刘邦当了汉王,封萧何为丞相。

    月下追韩,力荐韩信

    刘邦在项羽的逼迫之下,只能先回到汉中,在去汉中的过程中有很多将领都逃走了。当时的韩信也从项羽的麾下投奔到刘邦的麾下时间不长。但是萧何知道韩信是个有勇有谋的大才,一天当萧何得知韩信逃跑时,没来得及汇报就骑马追了出去。这时有人报告刘邦说萧何逃走了,刘邦非常恼火。

    萧何快马加鞭,趁着朦胧的月色,猛追韩信。一直追到褒河畔才追上。韩信对萧何说:“本想在汉军中干一番事业,辅佐汉王统一天下,可汉王不肯用我,视我如草芥一般。丞相几次秉公推荐,汉王却视而不见。我韩信既读诗书,又习武艺,却徒怀壮志,报国无门,所以决心离汉,从此弃甲归田,永不从戎。”伍子胥当年七荐孙武,孙武方被重用。我推荐您,不过才三次罢了。请您不必犹疑,先跟我一起回到军营。如果大王这次仍不能重用您,我陪同您一起弃甲归田!”萧何说服了韩信,二人便乘马归营。终于在萧何的强力推荐之下,韩信被拜大将军。

    留守后方,粮草保障

    韩信被封为大将军后,不久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给三秦守军来了个猝不及防。汉军很快便占据了关中之地。此时,萧何留守关中。留守期间,萧何竭诚尽智,克勤克俭,把关中建成了稳固的后方和人力物力的供应基地。为保证三军将士的粮草供应,萧何从基本建设抓起,在长安的未央宫设立武库以藏兵器,建造太仓以储军粮;采取缓和政策,几次颁布有利于经济生产的法令。另外,为保证兵员供应,他有计划地征发兵员。汉王几次战败弃军逃跑,都是萧何征发关中兵,补充兵员,才得以东山再起的。总之,萧何发挥了最大的能量,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全面支援了刘邦、张良、韩信等人在前方的战争,为汉王逐鹿中原,立下了不朽之功勋。

    论功最巨,制定法度

    平定天下之后,刘邦称帝。汉高祖刘邦认为尽管萧何并未到战场上冲锋陷阵,当然也就没有攻城野战之功,但他居守关中劳最大,于是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八千户,食邑最多。

    之后萧何为汉王朝制定了一系列律令制度,这些对于汉王朝走向强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刘邦人关,曾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但三章内容过于疏简。于是,萧何便在此基础上制订新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了尽快回复民生经济,萧何又制定了几项措施;其一,组织军队复员。其二,赐军吏卒以爵位。其三,招抚流亡。这些措施都非常有效的安定了当时的社会秩序,对生产的恢复也有较大作用。

    身不由己,诱杀韩信

    汉高帝十一年(前196),陈豨反叛朝廷,汉高祖亲率部队征讨。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韩信府中的舍人密报吕后,说淮阴侯韩信也有反叛的企图。于是,吕后便订下计谋,谎称刘邦已消灭陈豨,令朝臣前来祝贺,并让萧何去请韩信前来。萧何明知内里有诈,但一来不愿因自己再加深吕后与淮阴侯之间的猜忌;二来谅吕后也不敢违背高祖的约言(当年,韩信立下十大功劳,刘邦亲口许诺韩信三不死: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兵器不死,便遵令去请韩信。谁知吕后早有预谋,竟然把韩信关进铺着地毯的钟室中,不见天日,不踏地面,用菜刀砍死。

    为求自保,自污名节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黥布被逼反汉,高祖亲自率兵征讨。但他身在前方,仍心系宫阙,生怕萧何有异常举动,因此屡屡派人打听了解萧何的所作所为。此时萧何一如既往,因为皇上出征,他便教化百姓,勉励耕作,并把自家钱粮运到前方军队中。刘邦了解到这些,竞又猜疑起来。还好,有人及时警告萧何,萧何为保性命,只好采用了这“自污”的办法。

    汉高祖灭了黥布,班师回朝。不少老百姓拦路喊冤,上书给高祖,说萧相国用低贱的价钱强行购买百姓的田地住宅达数千万之多。高祖见此,放下心来。当萧何来拜见时,高祖便把老百姓的奏章发给他,笑着说:“你这当相国的竟然侵夺民众的财产,为自己谋利现在你自己去向百姓请罪吧!"萧何勤于民事,但为求自保,只好自污,这真是莫大的悲剧。

    晚年去世,推荐曹参

    汉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刘邦病逝于长乐宫。同年,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惠帝。萧何继任丞相。不过这时,萧何年事已高。公元前193年,由于常年为汉室操劳,萧何终于卧病不起。病危之际,汉惠帝亲自前往探望,并趁机询问:“丞相百年之后,谁可代之?”接着惠帝又问:“曹参如何?”萧何听了,竟挣扎起病体,向惠帝叩头,道:“陛下能得到曹参为相,我萧何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恨了!”惠帝赐萧何谥号为“文终”。

    说在最后的话

    萧何的一生可以说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为国为民,只是到了后来,或许为了自保,或许为了其他也做了一些违心的事情。或许对于诱杀韩信,他的心中也有很多的无奈和辛酸吧!但是他为历史,为大汉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单字解释: 萧 何 一 生 兢 兢 业 业 最 后 为 何 要 诱 杀 韩 信 自 污 名 声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