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追剧《知否》:从立长与立嫡的态度看出格局,谁才是走得更远的人

    2023.10.13 | 历史网 | 次围观

    追剧《知否》。眼看着会试临近,盛家私塾里,庄先生说,也该实战实战,试试各位的身手了。庄先生提议,以《孔子家语》为蓝本,随便翻一页,摘出一句为题,以此策论。于是,庄先生随便一翻,翻出了一道策论题目:立嫡长乎,立贤能乎,熟佳?

    当时,民间纷纷攘攘,都在热议宫中的立嗣问题,这一题目,算是应景了。

    私塾里的各位学子,均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了观点,列出了论据:

    盛家长子长柏:应立嫡长。秦始皇废长子扶苏,立胡亥,导致秦朝二世而亡,纵观古今,多少朝代更替,都是因为废长立幼,而起的祸端。

    盛家二子长枫:应立贤为储。当朝的兖王只比邕王小半岁,虽只有一子,但父子二人精明强干,甚得人望,应立贤王为储,这也是为国家社稷着想。汉武帝就不是嫡长子,但他即位之后,却能富国强兵,扫平匈奴,建立了不世功勋,可见不立长子,也不一定是件坏事。

    盛家四姑娘墨兰:应立贤能。西晋惠帝,满朝皆知他愚笨,可为着嫡长顺序,依旧立了他,这才有了后来的贾南风专政和八王之乱,若当初立了别的小皇子,也不至于落得退守江南。

    盛家五姑娘如兰:否认嫡出蠢笨论。难不成在四姐姐眼里,所有的嫡出全都是傻子了。

    盛家六姑娘明兰:嫡庶易于分辨,不易引起争执,应立嫡。贤与不贤,易于伪装,难以分辨,可嫡庶长幼便是一目了然,不必争执,庶子若是真贤德,便不会为了一己私欲,毁灭家族,反过来说,嫡子掌权,若是能够约束庶子,使其不敢犯上造次,也能永葆昌盛,大丈夫当忠君爱国,不如做个纯臣,何必无谓争执。特别指出,六姑娘“不如做个纯臣,何必无畏争执”这句话,后来是救了盛紘一命的。

    齐国公独子齐衡:立嫡。家族承嗣大事,岂能玩笑,使一庶子袭爵,那会让祖宗和族人蒙羞的,庶子有才,辅佐嫡子即可,不必乱了名分。很多人以功名论成败,才让那些庶子蠢蠢欲动,心怀妄想,若天下之人都能谨守名分礼数,分尊卑,敬嫡长,又怎么会有那些兄弟阋墙祸延家族之事呢。

    侯府顾廷烨:立嫡。当今陛下无子嗣,兖王和邕王立储之争,邕王年长,却资质平庸,毫无政绩,但是子嗣成群,立他便是。兖王立储,越过长幼秩序,名不正则言不顺,若天底下的人都看才华的话,这事也罢了,偏偏大家要分出个高低贵贱来。

    也可立贤。嫡出庶出又有什么关系呢,若是庶子才华横溢,为人品行端正,那是好事,若是将嫡庶换成长幼的话,若我家弟弟优于我,就让他继承大宗。

    以上发言,各抒己见,捋一捋,可看出几个特点。

    一是身份论。什么样的身份说什么样的话,齐衡、长柏、五妹妹都是嫡出,他们的观点都是立嫡不立贤。长枫和四姐姐墨兰是庶出,观点自然是立贤了。

    二是理法论。盛家长子长柏坚持理法,齐国小公爷齐衡为最,更是强调要守名分礼数,分尊卑,敬嫡长,这两位都是坚持理法的。

    三是不定论。以顾廷烨为首,左右摇摆,法理上认为该立嫡长,若自己的弟弟比自己贤明,让于他也是无妨。

    四是操作论。六姑娘给出了特别的答案。六姑娘明兰,身为庶出,给出的观点却时立嫡,理由是嫡出庶出易于分辨,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算是另辟蹊径了。也可看出,她是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便于操作。

    从以上各位的发言也可以看出日后的成长:坚持理法的长柏,考取了功名,遵循祖制的齐衡做了言官,懂得变通的顾廷烨则做了高官,唯我是理的墨兰越走越不易,而另辟蹊径,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便于操作的六姑娘明兰,则成了管家理财的一把好手。

    单字解释: 追 剧 知 否 从 立 长 与 立 嫡 的 态 度 看 出 格 局 谁 才 是 走 得 更 远 的 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