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大汉天威之少年项羽登场

    2022.11.18 | 历史网 | 次围观

    项籍,字羽。

    司马迁不知道为什么,只有项羽跟陈涉是用了他们的字当标题。其他的纪传世家,或用全名,或用敬称。汉书也是规规矩矩的写陈胜项籍传。

    表字本身是平辈互相称呼。

    司马迁的意思,是不是项籍跟陈胜,也遭受到政治抹黑,和他自己是一样的呢?

    陈寿的三国志也很是受到感召,为刘备刘禅做了先主后主传。这个「吾乃季汉之臣」的意思就很明白。

    项家是楚国将军,封于项地。

    在秦国一统天下的战争中,项家的大将项燕,曾经一度击退了由李信所率领的二十万大军。但最终仍为王翦所败。

    在战国末期,除了信陵君无忌公子,项燕可说是能够击败秦军的第一把交椅。

    项羽是项燕的孙辈。少年时由叔父项梁扶养长大。身为六国贵族之后,当楚国被灭之后,项梁的选择肯定只有一个:亡命。

    不过项梁一开始选择的不是逃亡。他很可能是打算去演一出「项家孤儿刺秦王」。

    因为他在栎阳被逮捕了。

    距离咸阳城只有半天脚程。

    楚灭之后,天下仅余燕齐。如果是要去投靠他国来复国,项梁也没必要去到栎阳。

    被抓住的项梁,写了一封信给他的故友曹咎。

    当时曹咎在沛国那边担任狱官。曹咎立刻又回了一封信......不是给项梁,而是给栎阳的狱官司马欣。

    对,就是后来的长史司马欣,跟章邯一起讨伐叛贼,也一起投降项羽的那位仁兄。

    司马欣跟曹咎互通声息,私下放走项梁。这三个人的关系,就像蝴蝶拍动了翅膀,影响着楚汉相争。

    接下来太史公只说,「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第一,项梁离开栎阳后去了哪里?

    第二,项梁去栎阳的时候,带着项羽吗?

    先回答第二点,肯定没有。

    所以黄易先生想到,项羽并非正宗项家子孙,其来有自。

    项梁有可能是先回到沛国投靠曹咎......不管当时项梁是不是只有写信跟曹咎求援,至少曹咎是唯一伸出援手的。这时候投靠他,合情合理。

    项籍这个孩子,应该也是回到沛国认的亲。

    避免有人看糊涂了,沛国大略的位置就是三国时代的徐州跟豫州交界没错。沛国位在当时齐楚交界,这附近的人,可说是最晚才被秦国统治。

    也因此,沛地几乎可以说是秦末之乱的温床。

    曹咎能够这样千里传书救人,即使项梁是在沛国杀了人,秦律怕也治不了他。这点史记说得明白,项梁不是躲避法律,而是躲避仇家。

    到了吴中,项梁本身是贵族出身,学识跟武艺都是有的。很得当地人敬重,也常帮当地官员主持办理事务。

    秦始皇年间,吴中不少贤士,其实都是项梁门下弟子。但项梁可是六国贵族黑五类,这招牌不能打出来。所以项梁想要栽培项羽,还是得帮他找个老师。

    然后我们考证一下,项羽的年龄。

    秦二世元年,项羽二十四岁。

    所以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项羽大概只有十二岁。概略出生于秦王政十四年左右。

    避居吴中的时候,项羽说是十五岁,未满二十,倒也是合理。

    项梁先是送姪儿去读书,学不成。没关系,人各有志,项梁又送姪儿去学剑。

    还是学不成。

    这里说学不成,其实应该是毕不了业。

    也就是项羽始终没有办法得到老师的认可。

    至于他是上课不认真?还是文考交白卷、武考打死人,这真是天晓得。

    但老师不认可,你终究没有「士」名。

    以项梁在吴中的地位,让项羽拜师主要应该是靠他的面子。面子丢了一次又一次,项梁实在有点火大。

    「你倒是说说,你想要干什么?」

    「读书,知道自己的姓名,能够书写便够。」项羽这话,意指不忘本。

    他很懂叔父,心心念念就是那个楚将军的后代身分。

    「学剑,只能打败一个敌人,不够。」

    十几岁的项羽,身高超过一百八,力能举鼎......不学剑他也能轻松打死人啊。

    「我要学万人敌。」

    这个前无古人,后来者稀的名词,就这么从项羽口中吐出。

    其实项羽真的很懂项梁。

    他知道,项梁经常私下跟门客传授钻研兵法,那时叔父眼中的光芒,非同一般。

    项羽三言两语,全打在项梁软肋上,哪还有半点怒气?

    项梁随即开始教授项羽兵法。

    不过项梁很忙的,哪有时间整天盯着项羽。

    项羽也就一开始很认真,后来要讲解深处变化时,他也是少爷懒得学。

    项梁也没这个姪子皮条,只得由他去了。

    直到项羽二十二岁,始皇帝东游时,项羽又再次口出狂言了:「彼可取而代也。」

    仔细说,项羽的意思并不是:我也可以做到。

    比较是:皇帝是可以被取代的。

    多么充满民主意识的发言啊!

    说他老爸是穿越过去的,完全合情合理啊。

    什么都没学好的项羽,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代无敌战神?

    到底项羽是个嘴炮屁孩始祖?

    还是天赋异禀的量子波动学习法创始人?

    单字解释: 大 汉 天 威 之 少 年 项 羽 登 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