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北方老洋炮,南方称土铳,起源于宋朝的突火枪,16世纪成了舶来物

    2022.07.16 | 历史网 | 次围观

    导言:简陋的土枪,俗称“老洋炮”。因为使用烟火药把铁砂子击射出去的方式,大概它属于霰弹枪的一种。

    这种土枪制造容易,在解放前的乡下比较常见。因为结构简单,所以它打不了多远。

    在上世纪初期,它成为长矛、弓箭、大刀等冷兵器的重要补充,受到民间猎人的广泛喜爱。

    听爷爷说,他小时候生长在东北山区,长辈们除了种地之外,还到山里打猎换些食盐、烈酒和衣物等生活必需品。

    那时候,爷爷见过各种各样的武器:马刀、长剑、扎枪、短弓……然而他最喜欢的还是大伯家里的一杆“老洋炮”。

    在那个年代里,要是家里能有一杆枪,别管是快枪,还是土枪,都会让十里八乡的邻居高看一眼。

    爷爷第一次拿“真家伙”时,心情特别激动,幻想着长大了有朝一日,他手持“老洋炮”到林子里大开杀戒,不管是熊瞎子,还是狼群,只要扣动扳机,就能打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小时候,爷爷跟我讲,“老洋炮”是舶来之物。长大后,我才知道,原来它的老祖宗源自中国宋朝,那时它叫“突火枪”。

    世界最早的火器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应用早在春秋战国时代。

    《范子计然》记载:“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

    据专家考证,古书中所指的“蜜”应该就是现在的蜂蜜。蜂蜜加热后,就变成了炭。然后在与硫磺、硝石混合在一起,这就是早期火药的配方。

    《战国策》记载,有方士向诸侯王献不死药。后来,秦始皇、汉武帝这两位历史上的英明皇帝也妄想长生不死。在晚年,皇帝下旨广纳方士,大炼丹药。于是,炼丹开始盛行。

    这世上,长生不老药根本不存在。方士们为了获得皇帝的赏赐,虽然屡遭挫折,但是他们毅然虔诚地反复实验,不断地寻找新的方法。

    起火炼丹数百年,长生不老药没炼出来,可是炼丹的副产品“火药”诞生了。方士对它不感兴趣,可是火药的配方转到军事家手里,就成了战争史上的神物。

    在火药发明之前,城池争夺战时,攻守双方会用抛石机通过抛掷石弹和火球,来摧毁城墙(门),以及消灭敌人。

    火药出现后,火药包(罐)代替了石弹和火球,往往效果更好。

    《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期,郑王率军攻打豫章城,“发机飞火”,烧毁了城门。

    这是有史记载,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用火药攻城的战例。

    此后,火箭、火球、火鸦、火蒺藜等火器相继出现。所谓“火箭”,就是箭杆前端绑缚简单的火药筒,点燃引信后,利用火药燃烧向产生的反作用力把箭簇射出去,这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喷射火器。

    管型火器的发展

    据史书记载,最早研发和使用管形火器的是南宋军事家陈规。

    陈规虽然是进士出身,但是对兵法研究颇深,著有《守城录》等兵书。金军南下前,他历任通职郎、县令等小官。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靖康之变后,陈规的军事才华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公元1127年,金军大举入侵,宋朝军队溃不成军。

    当时,陈规是安陆县令,虽然位卑职小,但是他有一颗忠君报国之心。因此,他变卖家产,组建数百义军奔赴汴京勤王。

    当他率军赶到德安府时,发现原知府已经弃城而逃,溃军、乱军祸乱地方,在当地百姓的恳求下,陈规自代知府之职留下守城。

    后来,因守土有功,他得到朝廷嘉奖,升任龙图阁学士兼德安府知府之职。

    公元1132年,叛将李横聚集数千人攻打德安府城。

    经过一天激战,叛军架起云梯即将攻上城头。陈规立即下令“喷火枪”发射,叛军突然听到巨响声,眼见一团火光向自己扑来,在不知底细的情况下吓得屁滚尿流,最终陈规靠着发明的新式武器赢得了守城战的胜利。

    这种火器是精心挑选粗细一致的竹竿做成,把火药装在竹筒内压实,然后点燃尾部引信,燃烧的火药瞬间喷向对面的敌人,射程可达几丈远。因为使用竹筒做枪管,所以这种火器只能使用一次。

    当时,陈规组建了一支60人的喷火枪队。由2人负责操持一杆火枪,一人持杆(枪),一人装药点火。虽然这种新式武器的杀伤力并不强,可威慑力惊人,初战便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

    后世的军事家认为这“喷火枪”就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管形火器,于是它也被称为“现代管形火器的鼻祖”。

    公元1259年,宋军对“喷火枪”不断完善和改进,发明了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弹)的“突火枪”。

    这种武器形状为:前段是粗竹管,中段是火药室(带点火孔),后段是木棍。

    发射时,士卒一手持木棍,一手点燃引信,火药喷发的反作用力将“子窠”射出150步左右。这就是世界上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也是“老洋炮”的鼻祖。

    欧洲单兵火器的发展

    中国是无可争议的火器发明国,然而把它发扬光大的却是欧洲,最终改变了世界战争的格局。

    到了南宋末期,竹制的突火枪管身逐渐被金属所取代,由此铜制火铳开始出现。

    据现代考古实物证明,目前最早的铜制火器是元朝时期的火铳,根据其大小可分为:单手铳是枪、碗口铳是炮。

    在蒙古统一中原后,好战的大汗率领铁骑踏入中东和欧洲,火药和火器也被带入这些地区。从此,火器走向了全世界。

    欧洲史书记载,早在14世纪,意大利一个军火库留下的目录中,就有一批“火门枪”武器。当时,它不叫枪,而称之为炮。

    14世纪后期,佛兰德斯伯国位于英、法、德三国交界处。原本向法王效忠,后来发动了“弗兰德斯起义”。

    在这场改变欧洲地区局势的战争中,根特市民自制了大量手推车多管火炮(火门枪),以少胜多击败了法国精锐军队,创造了一个奇迹。

    随着欧洲战争的不断扩大,管形火器迅速传遍了整个欧洲。从英格兰到法兰西再到波兰,随处可见火器的身影。

    15世纪前期,欧洲火器技术迎来了一个发展高潮。原因有三:

    首先,欧洲人自己掌握了生产硝的技术。自此,火药不再仰赖进口,使得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利于火器的大量普及。

    其次,火门枪的威力越来越大。某些大型火门枪发射的铅弹,可以在30步内击穿2mm厚的钢铁铠甲。

    再次,欧洲制造火门枪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培训火枪兵的成本更加低廉。

    此时的火门枪,其枪管长度增长,准星和照门已经出现,并且还发明了可以抵肩射击的枪托。其外形与现代步枪,大致相似。

    近代火枪传回中国

    火器从中国传到欧洲是因为战争,然后再传回中国也是源自一场海战,一个轮回整整等了两个世纪之久。

    1521年,葡萄牙国王任命哥丁霍组建了一支由5艘船只组成的舰队出使东方。其中武装商船4艘、运输船1艘,船上载有300多名水手和雇佣军,以及大量的火枪、火炮和军事物资。

    虽然葡萄牙人(佛郎机)公开声明是来与大明签订“贸易条约”的和平使团,然而他们却强行占领了屯门岛,并且在上面修建军事堡垒。

    葡军不断袭扰大明沿海百姓,他们抢夺商船财物,掳掠年轻女子,惹得民怨沸腾。

    1522年,大明备倭指挥使柯荣、百户王应恩奉旨率军剿灭海寇。当船队驶进西草湾时,双方舰队爆发了激烈地海战。

    此战,葡军凭借船坚炮利造成了大明官兵不小的损失。百户王应恩身先士卒率军登上敌船奋勇杀敌,最终取得了缴获两艘战船,并斩杀敌军35人,生擒42人的战绩。

    西草湾之战,明军还缴获了20门佛郎机炮、100余支西洋火绳枪。对于这些西洋火器的威力,明朝将士们赞不绝口。因此,朝廷下旨兵仗局大量仿制。

    公元1548年,戚继光率领大军剿灭双屿岛倭寇的战斗中,缴获了大量来自日本的火绳枪。经过仿造,此种武器装备大明神机营,它被称为鸟铳。

    从此,这种近代西洋火器成了明朝军队对付北方鞑子和南边倭寇的制胜利器,替大明王朝把守边疆和海防数十年。

    因为制造工艺简单,价格相对低廉,民间很多工匠都具备制造鸟铳的能力,所以民间私藏鸟铳,猎户用其打猎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这种“老洋炮”一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还在使用。

    结尾:中国虽然是火药和火器的起源地,但是并没有保持住占得先机的优势,反而让欧美国家超越。

    明朝时期,先进的西方火器传回中国,只是让东西方技术缩小了差距,并未改变中国落后西方的事实。

    可以说,十四到十七世纪欧洲人在火器技术方面的领先,奠定了19世纪欧洲建立全球霸权的基础。

    单字解释: 北 方 老 洋 炮 南 方 称 土 铳 起 源 于 宋 朝 的 突 火 枪 世 纪 成 了 舶 来 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