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诸葛亮三分天下之计,却暗藏一个隐患?结果关羽兵败身亡!

    2023.11.17 | 历史网 | 次围观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和“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这是五百年后的唐代诗圣杜甫对诸葛亮推崇备至时写下的诗句。由此可见,杜甫堪称为诸葛亮的骨灰级粉丝。可见诸葛亮在诸多类似杜甫这样中国人心中的地位。诸葛亮在千千万万中国人心中已不再是凡人,而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神人,是智慧的化身。一句话,诸葛亮在很多中国人的心底深处早已被神化,千百年来高居在神坛之上。

    诸葛亮虽被后人所神化,终究不是神,而是凡人一个,根本做不到面面俱到,根本不能让人人都满意,一切只能随各人的心。《隆中对》是诸葛亮为刘备量身定做的一份纲领性文件。这份文件不仅出现战略方针的失误,并出现战略规划的不足。

    原著是这样记载: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从《隆中对》里,可看出诸葛亮的战略规划:先取荆州,站稳脚跟;再取益州,汉室中兴。这个战略规划从书面看,堪称完美:不仅可创建根据地,还能进可攻退可守,并提出最高目标(统一天下,成就帝业)和最低目标(三分天下,成就霸业)。可是一旦付出实践,这就是一份纸上谈兵的教科书,根本是无法实现,更何况还要先取荆州,更是难上加难。

    原因有三。

    一是荆州自身的战略意义。

    东汉时期的荆州下辖九郡,后世称之为“荆襄九郡”:南阳郡、江夏郡、南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襄阳郡、章陵郡。荆州地形呈易守难攻、环抱之势。诸葛亮曾对荆州评价:“此地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联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鲁肃也对荆州有一番评价:“此地水流顺北,外带汉江,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诸葛亮与鲁肃对荆州的评价可谓是异曲同工。荆州扼西部山区东出口,为吴蜀东西相连的水运交通要冲;西部的山地与东部的湖沼阻碍了南北的联系,使荆州成为南北交通要道。

    二是荆州关乎三方的切身利益。

    由于荆州具有东连吴郡、会稽郡,西通巴郡、蜀郡,北达宛(南阳,东汉时经济首都)、洛(洛阳,东汉时政治首都)以及号称“幽冀旧壤,铠马所出”、“带甲百万,谷支十年”的河北这样特殊的交通区位和战略意义。特别是刘表统治下的荆州未经战乱,政治稳定,大量北方士人和流民跑来荆州躲避战乱,促进荆州经济发展和繁荣,促使荆州有资格成为了拥有“帝王之资”的地方。因此,荆州一时成为曹操、孙权和刘备三方不惜一切代价争夺荆州这块战略要地。

    三是谋划赶不上变化。

    古语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诸葛亮虽为刘备描绘一幅或成霸业或成帝业的宏伟蓝图,外部因素却让刘备争夺荆州变得风云莫测。外部因素就是曹操南下太快,刘表死得太快,丝毫没有时间给刘备夺取荆州的机会,结果导致在赤壁之战前后,荆州形势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由刘表一人独占瞬间变为曹操、孙权和刘备三家分治的局面。荆州形势的变化远远超过《隆中对》中诸葛亮的预计和设想。

    《隆中对》或是诸葛亮的一大败笔,为今后曹操、孙权、刘备三人争夺荆州,三分荆州以及关羽兵败丧命,曹孙两家分治甚至刘备夷陵之败都埋下伏笔。

    单字解释: 诸 葛 亮 三 分 天 下 之 计 却 暗 藏 一 个 隐 患 ? 结 果 关 羽 兵 败 身 亡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