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曹操到底是谁的后代?《三国志》没给出答案,其先祖竟是上古君主

    2024.02.02 | 历史网 | 次围观

    《三国演义》第一回,曹操出场时交代过他的来历: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这段话是结合了《三国志》以及裴松之的注,如果只看《三国志》,其实还挺坑人的。

    《三国志·武帝纪第一》对于曹操来历的描述就这几句: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养子嵩嗣。。。。。。嵩生太祖。

    光看头一句,你会以为,曹操原本就姓曹,他的先祖非常显赫,是西汉宰相曹参。如果真是这样,那确实了不起。曹参啊,那是跟西汉开国宰相萧何齐名的人物,以“无为而治”的手段治国,相当了不起,还留下了“萧规曹随”这个成语。

    如果曹操是他的后人,我不免会觉得他不愧是曹参的后人,果然传承了他的基因。但是再往下看,心里不免骂娘,原来曹操他爹曹嵩不是曹家人,他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中常侍在东汉后期一般都用宦官担任,曹腾本人还真是曹参的后人,但是曹参的基因传到这一代就此中断。

    那曹嵩到底是从哪来的?《三国志》没说。原因也很简单,《三国志》是以曹魏作为正统。作者陈寿是蜀汉旧臣,蜀汉投降后渴望得到新主子的认可。在西晋承袭曹魏道统之后,陈寿自然要以曹魏为正统,否则将西晋置于何地。

    在这种情况下,陈寿自然不会对奠定曹魏基业的曹操指手画脚,反而会为他那些不堪的过往做一定的遮掩。

    裴松之注解《三国志》的时候已经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他的注解是给宋文帝刘义隆看的。南朝宋作为割据政权,已经不将立足中原的曹魏作为正统,所以裴松之也没有太多的负担,因而大胆地抄录了其他相关书籍里曹操的来历,补足了这段空白。

    只是裴松之这段注解还是非常隐晦,他首先引用《曹瞒传》,讲述了一段曹姓的来历。接着又引述《续汉书》,讲述了曹腾他爹曹节、曹腾本人以及养子曹嵩的生平,只在这段话的最后才写了一句: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於惇为从父兄弟。

    对于我们这些热衷八卦的人来说,这句话才是我们关心的重点,从这句话我们才能知道,曹嵩原来是夏侯家的孩子,是夏侯惇的叔叔,曹操跟夏侯惇的关系是堂兄弟。但是,也就这一句了,裴松之也没像之前那样,把夏侯这个姓再展开聊一聊,让人觉得曹操的老家巨神秘无比。

    实际上,夏侯这个姓的由来也非常悠久,从曹操这里往上追,可以一直追到夏朝,夏朝的开国君主大禹,姒姓,因为开辟了夏朝,因此他成了夏后氏的先祖。也就是说,治理水患的大禹就是曹操的祖先。

    也许你会以为,夏后氏后来因为谐音,被后人误以为是夏侯氏,结果就变成了夏侯这个姓,错,古人不会这么玩谐音梗的。商汤推翻夏朝以后,夏后氏并没有被灭族,还是作为一个族群一直存活了下来。

    武王灭商之后,开始封邦建国,夏后氏也封到了一个地盘,建立了杞国,地盘在今天河南杞县,成语杞人忧天里那个傻了吧唧的杞人说的就是一个杞国的人。

    这个杞国在战国时期被楚国灭亡,杞国最后一个君王杞简公的弟弟投奔鲁国,得到了一块封地,还得到一个侯爵的封号。因为他来自夏后氏家族,被封为侯爵,因为大家叫他夏侯,他的后人就以夏侯为姓,历代相传。

    你能想象吗,曹操竟然是大禹的后代。

    单字解释: 曹 操 到 底 是 谁 的 后 代 ? 三 国 志 没 给 出 答 案 其 先 祖 竟 是 上 古 君 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