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兵仙”韩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为何到最后不得善终?

    2023.05.27 | 历史网 | 次围观

    韩信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战绩的一位战神式人物,他出身不显,背景不厚,家学不深,师出无名。他当初甚至只是淮阴乡下一个好吃懒做的无业贫民,靠到别人家东一顿、西一顿地蹭饭而苟延残喘,为人所厌恶。被人胯下之辱!

    韩信作为战略家,他指挥的井陉之战和潍水之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军事家,拜他为大将后,他向刘邦提出“还定三秦,挥师东征”的“汉中对”,是楚汉战争胜利的基本战略方针;作为大将,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所战之处,几乎无一败绩,为刘邦最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来说,韩信的军事才能确实是非常的厉害,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甚至到了后期把项羽都打得团团转。

    他厉害到什么程度呢?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了一场又一场漂亮的战役,可以说帮助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他在最顶峰的时候,手上有30多万的军队,占领的城市有70多座,在当时的情势看来,他所占领的地盘儿,比项羽和刘邦加起来还要多。

    刘邦对韩信的疑心,从韩信要求封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只不过为当时形势所迫,不宜早动干戈。但是,不宜早动干戈,却可以步步为营、慢慢收拾。后来,刘邦又将他改封为楚王,表面上地盘大了,实际上是让韩信置于诸侯的包围中,给他埋下了一个“四面楚歌”的伏笔,说明刘邦对他已经非常警惕。

    韩信的功绩不做过多的解释,据史料记载韩信确实有谋反之意,即便韩信没有谋反之心,以韩信的政治、功绩、性格、才能封建王朝是很难让其善终的;高祖刘邦与韩信的关系很微妙、复杂,刘邦对韩信既欣赏感激,又恼恨防范,感谢他,毕竟韩信是立下了盖世奇功;另一方面又猜忌他,韩信毕竟是功高盖主嘛。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数得着的军事家,但他在政治上却是弱智,他犹柔寡断,在刘项生死对决的时候,他不听人劝自立为王,如果那样便成三国鼎立之势,凭他的军事才能,最后定能一统天下的。既然不想单干,那就老老实实地给老板干活,要低调,功成身退,学范蠡,学张良交出兵权,泛舟太湖、访仙修道。他太恋权位,还牢骚满腹地。他太幼稚了,连吕太后的妹婿樊哙都看不起。"与哙为伍"这样的话!

    吕后不像刘邦多少还念及旧情,她可是一个敢作敢当、心狠手辣的女政治家。在她眼里绝不可能容忍韩信的恣意妄为而无动于衷的。正好,又有人向朝廷密报韩信谋反。吕后请来萧何商量对策,萧何建议骗韩信进宫,在宫内秘密处决。

    人的一生不管做什么事业,都不要对对国家构成威胁,否则必然是不得善终。历史是最好的证明韩信算一个。人生最可怕的敌人,不是凶神恶煞的人,而是心中有大爱的人,人只要贪婪自私,有欲望,就必然有弱点,只要有弱点,就不可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是心中有大仁大爱的人,他们就没有弱点。他们的心中只有理想和信仰,而这种人往往都是不惧怕生死的人,能够管住自己的欲望,只要触碰原则和底线,是随时敢玩命的,这种人才是最可怕的敌人。人性所有的弱点都是从侥幸心理开始的。

    单字解释: 兵 仙 韩 信 战 无 不 胜 攻 无 不 克 为 何 到 最 后 不 得 善 终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