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这三位名臣说的最后一句“遗言”,足以证明其人品,令人感慨

    2023.03.05 | 历史网 | 次围观

    1.“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这是伍子胥的生前的遗言。

    伍子胥的父兄被杀之后,无路可走,于是投奔了吴国。当时的吴王阖闾十分英明,知人善用。文有伍子胥,武有孙武,吴国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瞅准楚国指定打不过吴国,于是伍子胥和孙武等人建议,把楚国给占了。楚国不仅被攻陷了,伍子胥的杀父之仇也报了,还以强大的军事力量震慑了周边的齐国和晋国,真是一石三鸟!

    后来,伍子胥辅佐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勾践虽然投降了,但是伍子胥仍然放心不下,斩草就要除根,应该彻底攻占越国,以免死灰复燃。你越是说我就越不听,夫差不仅不听取伍子胥的意见,还反听谗言,怀疑伍子胥有谋反之心。

    因此,吴王夫差想要赐死伍子胥。真是太冤了,简直比窦娥还冤!伍子胥满腔悲愤而又报国无门,为吴国辛辛苦苦,拼死拼命干了这么多年,竟然没得到好的回报,还要被赐死,太过分了!于是留下遗言,要亲眼看着吴国被越国所灭掉。

    也不知道是不是上天为伍子胥感到不公?果然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被卧薪尝胆的勾践所灭,夫差自尽而死。

    这凄凉的结局,也难怪临死前要发出如此的哀怨!

    2.“秘不发丧,缓缓退军”

    诸葛亮出生在官吏之家,诸葛氏在当时还是名门望族,可惜好景不长,诸葛亮五岁母亲病逝,八岁时父亲也离他而去,年幼的诸葛亮只能和弟弟诸葛均跟着叔父到处奔波。

    刘备得到诸葛亮的扶持之后如虎添翼,在诸葛亮的带领下,取得了不少成就。据史书记载,南征后,诸葛亮七次对曹魏用兵,二次出征岐山,在出征途中,诸葛亮每天早起晚睡,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批阅,每天的食量却不到几升。

    最终,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临终前李福询问诸葛亮,您死后,还有谁能够担负起您的重任?诸葛亮只说了一句,费可以继任,便没有说下去了。

    诸葛亮遗嘱还说道:秘不发丧,缓缓退军。司马懿追击时看见诸葛亮羽扇纶巾坐在车里,以为又是什么计谋便赶紧撤退了,也就有了“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说法了。

    诸葛亮临死前也不忘吓一吓司马懿,使军队撤离,其聪明才智,也一定要发挥到最后一刻啊!

    3.“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保辽东”

    袁崇焕,学霸学历,是个进士。由于明朝在后金的攻击下无将可用,于是袁崇焕自荐而出。宁远之战中,袁崇焕靠着坚城利炮,带领军队,击退了努尔哈赤的精兵强将。这一战,努尔哈赤受到了重创,慌慌张张逃走了。不久,努尔哈赤便去世了。

    因此,袁崇焕一时声名大噪,升为巡抚,成为了封疆大吏。而后更是帮皇帝击退了想要复仇的皇太极,使他损兵折将又不得不退兵。

    可是这样的战将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因为是东林党人,受到魏忠贤的排挤。官职也被削夺,直到斗倒了魏忠贤之后,袁崇焕才再次赢得新生。

    但此时的袁崇焕已不是当年的袁崇焕。再次出山的他没有了此前的军事才华,反而刚愎自用。不但擅自斩杀了毛文龙,还让数万精兵偷偷进入内陆,直奔北京城下。

    虽然袁崇焕出兵击退了皇太极,却也遭到了诬陷,逃不掉被杀的命运,最终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他死前在监狱中写下“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很多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大抵是回忆自己的一生,或者嘱托自己的亲人,但这些心怀天下的人物,哪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时刻挂念,令人感概

    单字解释: 这 三 位 名 臣 说 的 最 后 一 句 遗 言 足 以 证 明 其 人 品 令 人 感 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